美文网首页
与真实教育相遇(四)

与真实教育相遇(四)

作者: 徐立华 | 来源:发表于2023-01-17 19:49 被阅读0次

----观看钱志龙先生的纪录片《出走》第五集(意大利)

意大利作为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艺术的天堂,跟随着钱志龙先生的脚步我走进了瑞吉欧国际交流中心,在那里感受到了教育之美。

一、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

瑞吉欧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教育理念真的让有所触动。在纪录片中钱志龙先生谈到了瑞吉幼儿教育对儿童的一些观点,这些观点让我思考的同时也带给我新的启发。

他们相信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他们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们可以掌控自己的方向,他们擅长建立关系,他们懂得如何尊重他人,他们能接受不同,他们能很快真正原谅他人的错误,他们能辨别不同的语言,他们会提出假设,他们能利用比喻理解现实,他们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

这些观念让我认同的同时也让我感到惭愧,因为这些观念中有很多是我们成人做不到的。我们中有多少人能做到真正掌控自己的方向呢?我们中有多少人是发自内心地带着平等心去尊重他人的呢?我们中有多少人能悦纳不同,尊重不同呢?我们中有多少人能彻底原谅他人的错误、做到真正放下呢?我们中有多少人在面对不同的语言时能够做出识别并且能进行有效沟通呢?

很多时候作为成人,我们给自己的限制性的框框太多了,这些自我限定阻止了我们完全投入地去观察、觉知、体验、识别、感受,所以我们被自己束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我们失去了孩童时的灵性和勇敢,也失去了很多活在当下和周围的世界建立连接的机会。

二、教师的角色

自从新的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直在倡导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很多时候我们也在努力转变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但是我们作为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之路上比较好呢?瑞吉欧幼儿教育的理念中教师的角色让我非常喜欢

首先,教师观察者,用心去听孩子讲话,用心去看孩子们的动作和表情,感受孩子的需要,懂得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样的角色是我非常喜欢的,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刻意练习的一种能力,没有观察作为基础,我们如何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懂得学习、帮助学生呢?

当我们不知道学生需要的是什么的时候,我们怎么能给予学生他们想要的东西呢?当我们的方向和学生的方向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如何能构建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呢?

当一个老师以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身份命令学生必须完成一项任务、必须背诵一些内容、必须做多少练习题的时候,他能听到学生内心真正的声音是什么吗?

其次,教师是协作者,发自内心的尊重,不动声色地点拨。这样的教师角色真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式爱的浸润。

我们真的比孩子们知道的多吗?我们真的比孩子更懂得这个世界吗?我们真的比孩子更能细微地感受到我们生存于其中的世界吗?这可不一定哦!那么我们如何能引领孩子们去探索、学习呢?我们只是他们的合作伙伴,或许我们只需要尽我们的最大努力和他们一起,做到互相陪伴、互相支持、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就很好了。

再次,教师是支持者,我们给予的支持必须是在被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支持就好,我们不是权威,也不是专家,或许我们只要带着和孩童一样的好奇心,活在当下,提供必要的工具、材料等和他们一起探索就好了。我们不要评价学生的作品,我们不要忽略对学生作品细节的鼓励,我们不要忘记对学生创意的肯定。

我认为或许最好的支持就是看见,看见学生的思考,看见学生的努力,看见学生的进步,看见学生的想法,看见学生的感受,看见学生的收获,看见学生在过程中做出的一切,我们就真的在支持学生了。

最后,教师是研究者。特别欣赏他们每天的的复盘活动,每天要针对他们在一天中的活动在一起商讨,他们对观察到的每一位学生的表现进行思考、总结以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更好地支持学生。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如果每一个孩子的行为都被支持,如果每一个孩子的想法都被鼓励,如果每一个孩子的创意都被欣赏,如果每一个孩子的看法都被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会怎样的成长?

三、环境是第三位老师

这句话对于我来说既感到有新意又特别赞同。我觉得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大概率的发展规律。把一个孩子放到动物的生存环境中,他或许就失去了语言的功能。把一只鹦鹉放到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会说出不同的语言。那么在瑞吉欧这样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下,他们的教学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

钱志龙先生说整个学校就像一个博物馆,到处都摆放着学生的作品,每个作品都得到欣赏和尊重,随处可见的绘本,能自己随意组装的积木式的沙发,完备的创作材料和工具,到处都可以进行自己的创作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这是一种什么的体验?孩子们会不喜欢吗?孩子们会不留恋吗?

四、即时生成的课程

他们没有固定的必须要完成的课程,没有人强迫任何一个孩子必须去做什么,接纳学生所有的选择。活动的设计、课程的进行都是随即发生,随着学生们的好奇心进行,遇到什么就思考什么、学习什么、探究什么、解决什么。

当看到纪录片中老师领着一群孩子在校园里参观时,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有的学生在做着侧手翻的动作,有的学生看向别处,可是老师没有提醒任何学生要跟随着她、听她讲话。所有的行动都是被允许的,印象最深的是在校园的草坪上,静静地躺着一个男孩子,他的头枕着双手在凝望着天空,没有人去叫他,没有人去打扰他。钱志龙先生说,“没有人把他拽起来,没有人去打扰他的梦。”我想那个沉浸在自己世界中的男孩,不管他的心中当下是什么样的梦,那一定是一个美好的梦。接纳一个孩子所有的梦,允许一个孩子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做自己,这样的教育环境,会带给我们怎么样的思考?

五、用最郑重的方式呈现孩子们的作品

在瑞吉欧他们非常非常重视策展活动,他们会以最隆重的、最郑重的方式呈现所有孩子们的作品。当学校的开放日到来时,学生们的作品被隆重推出,摆放在学校的不同地方,被所有的家长和来宾看到时,学生们的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其中,钱志龙先生提到一个很特别的作品,他说那是他最喜欢的一个作品。一个用牙膏和牙刷做出的简陋的牙膏时钟,稚嫩地用数字标注着每一个整点的时间,竟然是24小时的,还有数字居然写串了位置。可是这幅作品就郑重地摆放在那里,没有任何人会对此提出异议。这钟对孩子创造和灵性的保护让我也深深感动。

瑞吉欧学前教育阶段,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不是给予孩子没有的,而是呵护他们已有的;

不是想尽办法填满他们的日程表,而是给他们足够的留白时间;不是居高临下的训诫,而是

小心翼翼的引;不是挖空心思去教他们些什么,而是俯下身子听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他们身上会学到很多。我们俯下身来去认真倾听了吗?

六、学前教育阶段最重要的给予孩子爱和美

这句话让我从模糊的认知状态中清醒过来,学前教育阶段不是孩子们学习知识的阶段,我们只要无条件地陪伴他们,爱他们,允许他们犯错,允许他们把事情搞砸,允许他们做出大胆的想象,保护他们心中与生俱来的发现美的天赋,给予他们美的环境,让他们在真实、自然的环境中快乐、健康地成长,是不是就已经很好很好了呢?

相关文章

  • 与真实教育相遇(四)

    ----观看钱志龙先生的纪录片《出走》第五集(意大利) 意大利作为十五世纪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我的印象中应该是艺术...

  • 与真实教育相遇(一)

    ----观看钱志龙先生的纪录片《出走》第一集(尼泊尔) 今天下午非常有幸观看了钱志龙先生关于教育探索的纪录片《出走...

  • 与真实教育相遇(二)

    ---观看钱志龙先生的纪录片《出走》第三集(肯尼亚) 一、热爱是最大的力量 在钱志龙先生决定去和朋友去肯尼亚之前,...

  • 与真实教育相遇(三)

    --观看钱志龙先生的纪录片《出走》第三集(美国) 一、校园的样子 校园可以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在校园里可以做什么?...

  • N6,自我觉察日记(三)

    你一直四处奔波, 真实就在这里, 而你一直四处奔波, 于是不曾与真实相遇。 除非你与真实相遇, 否则你永远不会快乐...

  • 放手——进入爱和单独

    你一直四处奔波。真实就在这里,而你一直四处奔波,于是将不曾与真实相遇。 除非你与真实相遇,否则你永远不会快乐,快乐...

  • 放手——进入爱和单独

    你一直四处奔波。真实就在这里,而你一直四处奔波,于是将不曾与真实相遇。 除非你与真实相遇,否则你永远不会快乐,快乐...

  • 美的相遇

    前段时读了傅国涌先生的教育随想录《美的相遇》,书分为三辑,分别是与民国相遇,与教育相遇,与教育人相遇...

  • 与真实世界相遇

    书呆子相信凡事书中都有答案,在旅行一事也不应有例外,所以他们通常会以一本书或几本书作为旅行的依据,我当然也是这种人...

  • 与真实脆弱相遇

    #分享一段我对一个课程的感受# 亲爱的艾米丽老师好,今天才听完您的课。沉淀了一下,感觉这十堂课您更像是在引领我看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真实教育相遇(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cx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