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怎么写清楚
——我读《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是习作单元里的一篇课文,要教给学生习作的方法,所以我读这篇课文脑海里只关心一个问题——课文是怎么写清楚的。
读完第一遍,条理很清楚,课文是按照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时,以及爬天都峰后顺序写得。不要小看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习作的时候也许就成了一个难点。所以首先就要教给学生会按照一定顺序写清楚一件事,而不是告诉学生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教学的角度要从阅读转到习作。
当然写清楚一件事,没有那么容易,怎样把每个部分写清楚还需要我们继续细读文本。但是不是品词析句的细读,而是让学生想着,這篇课文是要教我们学会把事情写清楚,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的。
假使你写爬山这件事,你在爬山之前会做什么呢?作者是怎么写得爬山之前,作者又是怎样写清楚的呢?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的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这样看好像看不出什么,对比一下: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我能爬的上去吗?真叫人发颤!”
这样算是写清楚了吗?为什么?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我能够爬上去吗?真叫人发颤!”
这样写算是写清楚了吗?为什么?
最后我们发现作者在爬天都峰之前,用了所见加所感的方式,表达出了自己在爬天都峰之前想得什么。
怎样把内容写清楚只写所见加所感恐怕还不行。接下来作者写了什么?
一位老爷爷和她的对话。
“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想象当时的场景老爷爷和小朋友之间还有很多对话,可是作者为什么就写这样两句呢?把老爷爷和小朋友的全部对话写出来行不行?
通过这样的对话的描写让学生明白习作中的语言描写要有所选择,要学会筛选和作文有关的语言进行描写。教给学生学会习作中怎么说的问题。
那么小朋友和老爷爷是怎么爬上天都峰呢?
在课文中只有两段的描写: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课文题目是《爬天都峰》,可是为什么作者只用了两个自然段写了爬的过程,是不是就没有把爬山的过程写清楚呢?
仔细阅读这个自然段,我们发现作者抓抓了爬山的最典型的动作——攀,并形象生动地用了一个比喻,就把整个爬山过程一笔带过。写得清不清楚呢?所以写清楚不一定是写得多,不一定是写得长,关键是怎么做的写清楚了吗?
这篇课文是在习作单元,任务就是教授习作方法,学生学完这篇课文能不能写清楚是我们这节课的首要目标,不能本末倒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