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庸时义06

中庸时义06

作者: andy言道 | 来源:发表于2024-12-16 06:46 被阅读0次

其五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有言:古人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人类需要敬畏天地自然,需要将自己的意愿、欲望和需求与当下的现实环境、自身的能力和自己愿意付出的代价较好的匹配起来,取得动态平衡。只有首先做到了这一点,人类才有可能心安理得的食髓知味。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际上这需要人类回归人文精神创始的初心,回到“人何以为人”与“以人为本”的基本共识。所以,人类需要首先回归纯朴的精神,回归人类的本心,能够分得清“人之所以为人”以“尽人之性”而收敛和控制“兽性”,还需要反复强调“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形成“以人为本”的基本共识,然后才有可能以现实之眼光和浪漫之理想来展望未来,并且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终始循环过程中实现公平公正的礼法社会,直到发现“真善美”,才有可能通过“明明德,自新,止于至善。”的反复实践过程成长为一个“大人”。

在此之前,执中是取得相对的稳定平衡状态的较好方法。执中,不过不及,尽可能达到致和的生存状态,是人类个体在生存和生活策略与执行过程中,尽快形成动态的稳定平衡状态的最优解。

相关文章

  • 《中庸义疏》·自序

    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所开创的儒学不同于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夫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儒学乃大中...

  • 国学的数学原理与社会理想的发展方向

    “义者,宜也”(《礼记·中庸》),《墨子·经上》说:“义,利也”,《朱熹集注》讲:”义者,心之制,事之宜也...

  • 切脉中国人的义-2017文化觉醒元年11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

  • 详解《三字经》目录

    一、缘起 二、性善 四、教子 六、学义 二六、中庸 二八、孝经 三十、易经 三一、尚书

  • 转载| 钱穆:《中庸》新义

    (收录于《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卷二)) 《诚明》篇 天人合一之说,中国古人虽未明白畅言之,然可谓在古人心中,早已...

  • 日精进打卡(第334天)

    2018-06-06 姓名:李义 公司:........ 组别:259期利他二组 【知~学习】 背诵 六项精进大纲...

  • 义精仁熟,没有私欲,才能做到中庸――中庸心得(九)

    义精仁熟,没有私欲,才能做到中庸――中庸心得(九) 文/乐呵呵777 第九章心得体会: 在第九章中,孔子说:“天下...

  • 玄远冷隽 高简瑰奇 ‖ 第十期 庚子之殇

    《大学》谓之“致知格物”,在《书》谓之“精”,在《中庸》谓之“慎独”,在《孟子》谓之“集义”,其工夫一也。...

  • 何为中庸?

    凡谈中庸,必先讲中庸不是什么。 中庸,不是面对对立意见时的折中,不是盲目的搞平等,也不是对多种意见的和稀泥。 中庸...

  • 何难新闻之客观性?

    读《中庸》有感。 “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抄写《中庸》时,印象极深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博学之,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庸时义0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kfe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