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篇猜测成分会很大,没办法,史料记载极少,少到只提及名字的程度,只能在有限到几乎没有的信息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尽量串起遗珠,权当编故事吧。
这里不得不吐个槽,司马迁老先生的《史记》对如此重要的西周初期晋国开国历史阶段的记载完全可以说是缺失严重并且错漏甚多(近年来考古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关于晋国的国君之名居然跟史记的记述大量的对应不上,比如宁族之名,铭文中作曼期或曼旗),差评!可能他能看到的史料也有限,估计晋的史书绝大部分都早已毁佚殆尽,看到的有限史料估计也遭人篡改甚多,如果不是如此,那一定有很大的阴谋在毁灭着真相。
“唐叔子燮,是為晉侯。晉侯子寧族,是為武侯。武侯之子服人,是為成侯。成侯子福,是為厲侯。厲侯之子宜臼,是為靖侯。靖侯已來,年紀可推。自唐叔至靖侯五世,無其年數。”这就是《史记晋世家》中的记载,武侯、成侯、厉侯一笔带过,就好像一本书中的空白页一般没有浏览的价值。
然而,事实是否如此呢?
宁族,这个名字如果上推字源,应该读作zhùcù,意思大概是贮积箭矢,至少这个名字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是跟战争紧密关联的。后世给予宁族的谥号为“武”,谥法释义是这样说的:
刚彊直理曰武。刚无欲,强不屈。怀忠恕,正曲直。
威彊敌德曰武。与有德者敌。
刑民克服曰武。法以正民,能使服。
夸志多穷曰武。大志行兵,多所穷极。
那个时代的人在给人评价时基本上会比较客观,不会因为是先祖就一概浮夸,因此,晋武侯宁族的执政期间一定是发生了很多的战事,并且取得了胜利(克定祸乱),做到了安邦定国,才在死后获得后世子孙给予如此高评价的”武“。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宁族,而不是像网络上有些朋友直接定义武侯、成侯、厉侯三代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守成之君?咱看看地图:
图片来自网络,实际并非西周初期的格局,看看大概就好
晋国初封之地不过百里,周边众多的戎狄与方国,虽然经过唐叔虞和晋侯燮父的艰苦创业初步稳定了下来,但是在那个环境下怎么可能会让你安安稳稳的岁月静好?即便你不扩张,别人也会来骚扰抢夺,因此我相信晋武侯时期的战争或许没有大规模的,但是小规模的战争一定是很频繁的。
还有一个说法是晋武侯曾因随周王出巡,并受周王赏赐,为其父晋侯燮父作器刻有《晋公奠铭文》。在山西考古取得重大成就的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发掘中,判定为晋武侯墓的为M9号墓。
M9墓主男性。椁顶南端有殉狗一只,外棺南端有成排海贝组成的棺饰。随葬品:铜鼎、簋、斝、编钟和兵器、玉石器、车马器、龟甲、包金器等。用七辆车殉葬,正合当时诸侯“遣车七乘”制度。
晋武侯仍然可以列入创业之君的行列,与祖叔虞和父燮父共同开创了晋国,为后世儿孙们开疆拓土、争霸华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还是编首诗吧:
有意 或者无意的遗忘
烽烟中依稀有你的旌旗飘扬
燃起篝火,照见山林中冲出的群狼
父祖高贵的血液在你身上流淌
你身后 是标枪般挺立的儿郎
箭簇横飞,刀剑寒光
坚毅的是你的目光
望着后世儿孙走向辉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