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有所思】分层学习初探

【教有所思】分层学习初探

作者: 潇晨玥 | 来源:发表于2023-10-26 00:09 被阅读0次

又是一年案例课,今年的授课班级和去年不一样,去年授课的班级学生水平旗鼓相当,课程安排上不需要考虑分层问题。

而今年所教两个班级两极分化十分明显。统一进度的教学出现了:尖子生吃不饱、中等生有点蒙、后进生跟不上的情况。

和同课的老师沟通后,决定采取分层教学:同一节课上,不同学号的学生做不同的事情。

这特别考验老师的课堂把控力,也很烧脑。

今天要展示的这节课《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内容很简单。但是在一班授课后我发现学生对关于原点对称的概念是模糊的,作图方面也不够规范。

同样的问题,在二班的预习过程中也出现了。

因此,在教学中,我将任务一改为:请同学们解释:什么是关于原点对称?

在巡查过程中,发现学生无从下手,于是引导学生思考旋转和中心对称的性质:让他们从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关系上进行考虑。

在引导下,学生得出:对应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原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而得出: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找某点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

任务二之前,我增设了自探反馈。重心放在了作图的点评上,原因是此处是学生预习中出现的易错点。

刚好这个自探反馈与任务二紧密相连,便顺理成章引出课本上的例2。

在这个环节里,主要问题是学生不敢举手表达,静姐帮我的分析,也许就是因为我们的小组评价没有用到位,这里确实是我在教学中最欠缺的,一直在探寻更合适的评价手段,一直以来更重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获取知识后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而忽略了这方面的评价,因为日常没有这样去做,所以临时抱不住佛脚。这也是我今后要强迫自己去改进的地方。

任务三是知识的运用,1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来说绰绰有余。

所以在查看到学生已经完成任务后,便直接将课件换到了下一页:巩固提升。

回办公室的时候,很多老师提出了这个疑问,以为10分钟要完成:知识运用和巩固提升。

其实不是的。巩固提升对于我们数学来说一般是下一个练习课的安排。

这节课,如果是40分钟课,到任务三就可以结束了,任务逐步突破,目标逐渐达成。一个小时的话,巩固提升了学生可以完成,只是没有展示时间。

增加巩固提升的习题,一方面反映了我在课程安排上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就是课容量大。另一方面,就是想要将日常所做进行全部的展示,先学再教,学生什么时间学?

在平常的课堂上,对于这一节课来说完成基础类题,即达到目标。

但学生只会解决基础的问题,根本达不到目前学业测评对学生的要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至关重要?综合类问题必须做!

综合类问题什么时候做?课下学生要么没有时间、要么做的惨不忍睹,白白浪费了习题。为了效果更好一点,只有挤课上的时间。

所以在教学上要有意无意的培养能力强的学生抓紧时间往后做。

达到初级目标的同学再去做做同类型的题加以巩固。

拿着红笔来回转,看看学生的答题情况,问问学生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判断学生的薄弱点,考虑:什么时间解惑?怎么解惑?是学生互助?还是教师点拨?是点到为止?还是板书讲解?

学生会的不讲,因为这是无用功。

学生能教会学生的不讲,教师退居幕后,交给学生,才能让每个学生更有收获。对于讲题人来说在教同伴时需要整理思路、优化思路,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质的提升。对于听讲学生来说,同伴的讲解更通俗易懂。

教师讲什么?讲关键知识点,点到为止,学生自悟是关键!

教师讲什么?讲解题步骤,经典题、重要题还要规范板书过程。

今天唯一的遗憾是小先生讲堂没有展示出来,一是因为在录播教室,场地小,学生施展不开,没能及时利用小黑板为同伴讲题。二是课容量大,时间不够,我没能及时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小黑板。

对于分层教学我还在摸索中,任务的分层,不代表程度不太好的学生不去做两颗星及以上的题,而是让他们这节课达到一颗星的目标,没问题了下节课再去接触两颗星的问题,两颗星的问题由了程度好一点学生的先学习,教师根据他们的做题情况,判断程度稍弱的学生什么时候再去做?做之前需要复习什么知识?待他们基础知识跟上了,再去解决对他们来说有点难的题。

用静姐的话,小组合作的最难处是时间的把控。

通过学生周记的反馈,更加坚定了不能拖着学生往前跑的底线。赶进度,只会将自己赶进死胡同,了解学情,关注学情,哪怕慢一点,哪怕任务少完成一点,也一定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我体验、自我探究、自我消化吸收。

基于这一周的探索,值得继续去做的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预习新课,并在课前一天批改基础训练上的课前预习和课堂练习。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去安排课程,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才能真正实现在课堂上解决了学生的问题。

关于1号探究的问题属于考试会考查的补充内容,在以前的教学中,是我带领学生去探究,然后学生记忆答案。他们在八年级时对于这个知识点应该也是知道的,但是再拿出来,他们毫无印象。此外,学生上周刚结束了二次函数,也是与对称相关的知识,所以更想引导他们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而他们探究之后,便不会带领同组同学走弯路,只需要带着同组同学多走几趟这个近路,加深印象,直至形成条件反射。

大胆的让他们去走走弯路,他们才更加珍惜捷径。

对于让2号探究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意识到七八年级的知识和九年级同样重要,九年级的知识你认真学了,一学就会,但是七八年级的知识忘记了,题依旧是解不出来的,知不足而奋进,探究的过程就是让他们发现自己薄弱的过程。没有1号和老师帮忙,碰壁了,印象才更深刻,出错了,才更知大意失荆州为何意?

在习题讲评课中,走出迷雾小先生们才能更加自信的去给小伙伴们传经诵道。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 第二周:监督学习(1)

    本节主要内容: 机器学习学习路径初探;监督学习相关知识 1. 机器学习学习路径初探 刚开始入门机器学习,好的学习路...

  • 教有所思

    语文课本中的古诗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朗读和背诵已不是重点和难点,因为他们早在三年级时就积累过这首诗。教学的重点...

  • 教有所思

    ——听师德报告专题有感 一所学校的品味,从这片圣洁的大讲堂开始。又是一年春来到,枝上柳絮漫...

  • 如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我是支持的。如何分层,如何备课,布置作业等我觉得是需要好好研究的。 目前我教的两个班也是分层教学,但是我...

  • 17 Pandas的分层索引MultiIndex

    17 Pandas的分层索引MultiIndex 为什么要学习分层索引MultiIndex?分层索引:在一个轴向上...

  • 笔画之间有情味5

    这里是复式教学,以学定教,分层教育的最佳体验之处。

  • 组件化

    组件化初探 组件化其实就是将模块单独抽离、分层,并指定模块间的通讯方式,从而实现解耦的一种方式,主要运用与团队开发...

  • KVO学习笔记

    1.KVO初探学习2.KVO 底层原理探索 1.KVO初探学习 移除观察者的重要性 (IOS11之后说不移除是不对...

  • 教学成果

    教必有惑 惑有所思 思有所改 改有所成 成必有果

  • [机器学习入门] 李宏毅机器学习笔记-9 (“Hello wor

    [机器学习入门] 李宏毅机器学习笔记-9 (“Hello world” of deep learning;初探深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有所思】分层学习初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ky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