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真的有技巧吗?”
对一个问题的回答,可以反映你认知的层级,它也决定着未来你能通抵的层级。
有一个现象一直以来让我困惑不解,为什么现在的各种写作班铺天盖地,但是一流的作家却扒拉不出几个,而教大家写作的往往也称不上作家,充其量也只能说是写作教练而已。
反过来说,倒推一百年,那时没听说哪个作家上过什么所谓的写作班,但那个时期却盛产了一批作家。
码字的人多了,作家却少了。现在管能写的人还有一个称谓叫大V或知识网红,为什么既然有作家一词还要另辟一些新鲜的词汇呢?绝对不仅仅是互联网新生的注脚。因为这些人真的够不上、配不上。
有些大V最热衷的是撕逼,确切的说是当评论家,自己不那么热的时候就蹭点别人的热点,不怕事大就怕搞得不够大。
英国的西敏寺大教堂里面有很多英国名人的墓,像牛顿、达尔文等等。但是这里面没有一个是批评家。
罗胖有一期 60 秒语音说过这个问题。有名的文艺评论家、政治批评家,也很多啊,为什么他们不能享有这种殊荣呢?两个原因。
第一,批评家总是根据观念、原则去指点江山,所以它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职业,没有专业技能,也没有职业操守。
所以,他们只能破坏,不能建设。
第二,也是更要命的,批评家总是在迅速谋求显而易见的优势。他们一会跟你讲道德,一会跟你讲规则。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拿别人当工具,让自己获得利益。
所以,批评家天然和所有人处在对立面。
这一刀下去估计就要把 1/3 能写的人挡在作家门外了。接下来还有更锋利的一刀,要想当作家你总得拿出一部像样的作品吧。那就来说说产品与作品的关系吧。

爆款叫产品不叫作品。所谓产品是有使用期和保质期的。过了这段时期往往无人问津了。所以说爆款只能火一时,不能火一世,更甭说生生世世了。
读完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后,我又读了他关于创作《平》写的一篇随笔,都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能记得题目《早晨从中午开始》,写《平》的十年是路遥精神和身体备受折磨的十年。
早晨为什么从中午开始?因为作家需要在别人都睡去后的那个静默的长夜与自己的灵魂对话。
不得不承认一个现象,能写出触及人灵魂深处文字的人,往往命都很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路遥拖着病体还在呕心沥血的写,他不惜命吗?人一旦深扎进去,命就成了创作的载体,那是一种有话要说,有债要偿的使命感。
现在的很多文章你会觉得写得很犀利,很深刻,也会为它叫好,但就是无法拨动你心底的那根琴弦。
更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象是,现在能写的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很多人开始办班了,但一流作家越发成为了稀缺品。
要想写出一部作品是需要时间的,且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你吃的苦没人看得见,变现期还很长,即便写出来了,思想超越了这个时代,估计还得活成文学界的梵高。
而当大V、知识网红日子就要好过太多了,有粉丝的追捧,每篇文章发出去就有铺天盖地的赞赏和留言。
所以,现在如红海一般的写作大潮催生的更多的还是文字产品而非文学作品。
接下来,还有最最锋利的一刀,即便有了作品,你的作品有没有回答一个真问题呢?
所谓真问题,它思考的是人的本源的问题,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是人性的细微幽深和复杂多元的问题,它是所有人的问题。很难被简单的回答,要费时费力的思考和追问。但你的解释一定会有助于人们理解我是谁,我和世界的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文学之所以能够和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建筑、戏剧等并肩为七大艺术门类,是有道理的。

诗经中的“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佳人 在水一方”,你会在这些闪光的句子中发现,都几千年过去了,人们在情感上的欣喜、悲怆、哀怨、忧伤居然发展的如此缓慢。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文字体会古人的悲喜。因此文学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从过去可以一直延伸到未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望过去,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更像是一部艺术品。它像是一部画卷一样为你徐徐展开的是一个时代的人文景观。你可以从经济、政治等多个角度去品味和回味。
回到写作技巧的问题。技巧讨论的是写作的技术问题。这里就不用举例了,铺天盖地的标题党你懂的。
“标题的 7 种写法”、“如何开头”……技术问题解决的是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问题不是一个真问题。因为不是所有人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从道入手术可得,从术入手道不可得。
大家写小文,大厨烹小鲜。越是看似简单的事情,反倒能够见真功夫。而这些都是大师日积月累的深厚功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然的结果。你顺着这个结果去推导它的技术方法论,不说缘木求鱼吧,也有些舍本逐末了。

“写作真的有技巧吗?”
你若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你也会追随着你的答案,去找寻写作的技巧。或许令你满意的结果就是用技术的手段打造出了爆款产品,亦或成为了写作教练或是大V。
其实,在问“写作真的有技巧吗?”这个问题时,更要回答好另外两个问题,“你为什么写作?”,“你把写作当做了什么?”不是说有人吼了一嗓子这是一个写作的红利时代,你就要进来的,那跟股票泡沫虚高到一定程度,菜市场老大爷都跟你说,“嗨,买xx股了吗?”是一个道理,你要是韭菜,到哪里碰到了都得是镰刀。
所以说,如果你觉得写作对你来说只是一个工具技能而已,你要通过写作加深对其他技能的理解进而输出,那我觉得你可以报一些写作班。
如果说,你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的话,真的准备为文学事业献身了,那反倒不用报各种写作班了,因为真的是没有听说过哪个作家是参加过写作班最后出来的。在生活中学习,勤观察,多体会。多读多写,如此而已。
最近准备辞职,因为作为一个体制内的政工员,领导要求你必须要写企业八股。我之前一直想在大脑操作系统里开一套虚拟机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后来我发现,臣妾做不到。
写你想写的东西打开你正常的操作系统,写八股文打开虚拟机。但要知道八股也有它的逻辑和上层建筑。一旦写得得心应手了我鲜活的写作生命力基本就被扼杀掉了。但作为企业的一员,你又不能占着那啥不那啥。
其实在我心里谁更重要这件事,我还是拎得清的。为了梦想,饭碗算啥!
写上一篇文章的时候,我谈到了梦想,确切的说上一篇文章还不知道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因为我发现无论是做知识网红还是大V,都让我无法变得兴奋起来。
而在想通并回答了今天的这个问题后,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梦想。
我想当一名真正的作家!
掂量自己目前的水平,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是真实写照,但是竟没有厚颜无耻的羞耻感,而是突然有了一种灵魂深处放光芒的振作。
人生一世,何其匆匆,带不走一片云彩,但总要留下些活过的痕迹。产品做不到,但作品可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