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要过怎样的生活,从来不仅仅是想想就能知道的。说实话,在来美国之前,我也没有想过这些。博士的第一学期就这么快的结束了,有些东西需要反思,也提醒着我应该抽空写下来。
首先,我很能明显的感到生活节奏变得慢了。学校上课,回家做饭,超市买菜这三项可以概括我这四个月的生活。人际关系简单,生活规律,一切都简单明亮其实过的是非常开心的。我是一个不太喜欢过复杂刺激生活的人,我们这所大学地处偏僻,属于典型的美国村子,环境清幽十分适合读书学习,我觉得十分适合我的性格。
大学校园第一学期比我想象的轻松一些,由于是本科直博,导师或多或少想让我再多学学,只是让我专注于课本知识认真学习。这让我十分惊讶,相比于国内恨不得大二大三赶紧发论文,或者研究生第一年就出成果的现象,国外导师的培养方法确实不太一样。其实仔细想想,在慢中细细体会公式和原理,不再是功利的专注于考的内容,确实给人留下的印象会更深更牢固。国外的评估注重于多层次多角度的,比如说一科目期末和期中的考试分只占60%,其他的包含作业25%,上课回答问题5%,课堂展示10%。其实在国内,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多角度考量,但是一学期往往最少有四五门课,大部分的学生都只是应付了事。来到这边后,我更加注重平时的积累和踏实学习,这一学期没有旷过一门课,作业、PPT和Project也都是非常非常认真完成。因为一个班也就是十来个人,老师一学期下来基本都认全了,作业完成的不好还会直接影响到老师对你的评估。
我从导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我的导师已经很年迈了,但是他仍然在招收博士生,亲自上课,时不时改作业,依旧参加seminar,对于他所研究的领域,能看出是深深的热爱。在生活上,还邀请我和我男朋友去他家里过感恩节,为人也随和幽默。让我深深感受到什么叫对工作极端热忱,对生活一丝不苟。之前我一直以为美好人生的衡量标准之一就是早早退休,安享晚年,遇见导师后我才理解了真正的大牛原来是这么过好他的一生的。今天在看一篇PPT讲稿的时候,又看到了别的作者引用导师的名字和著作,我才理解了《道德经》里的这一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我希望在我未来的漫漫岁月里能成为像导师一样拥有大德的人。
学习笔记最后一部分说说这几个月来觉得很不可思议的一点:生活。我一直天真的以为我可以天天吃食堂,不用自己做饭。但是错误的吃了第一顿美餐后,我和我男朋友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感觉就是比同龄人提前三四年感受到了生活的“烟火”和“琐碎”。我熟练掌握了擀面、烙饼、炒菜以及学会了烤面包和做蛋糕,我男朋友学会了炸酱面、麻辣香锅、葱爆羊肉、烤羊肉、卤牛肉、蒸鱼以及火锅各种做法。我们俩互相帮助互相依靠在吃的道路上继承了中华儿女的优良传统,并逐渐发扬光大。当然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自豪的一点,因为从来没有想过可以自力更生吃饭,果然人是需要锻炼的!也慢慢能体会到找一个会做饭的男朋友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希望下个学期能尽早干活出成果,好好读书,开心生活。
希望大家也都能如愿以偿,平安顺利。
感谢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