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每个人都不陌生,我们常常会用来安慰别人或者偶尔用来自我安慰,支撑我们坚持自己特有的、与周围人都不同的生活方式。可是很多时候不用别人说,光是看到别人的路比自己的好就会动摇、就会自我怀疑,是不是我的路走错了,我该不该继续走下去,放弃现在的路我又不甘心,但是如果继续走下去会不会错上加错?
这些想法往往发生在我们将自己的生活跟别人的生活对比后,而这种对比大多是在物质方面:别人的工资比我的高,别人的房子比我的大,别人的车子比我的好,别人结婚生子,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而我还是大龄未婚青年,别人已经工作很多年存款六位数了,而我却是刚毕业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越对比差距越大,心情也就越压抑,也就越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慢慢地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我们常说不要盲目攀比,但也不是所有的对比一定不好,孔子还说要“见贤思齐”,只是在对比前要认清前提条件,每个人的家庭成长环境、性格、受教育程度、机遇等等都是不同的,在做实验的时候,我们都会在确定一个或几个因素相同的条件下,再去对比某个因素的差异引起的结果的不同,人成长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更是五花八门,所以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而只是单纯的对比某一方面,那结果肯定是不科学的,要么是一个人哪方面都比自己好,要么是一个人哪方面都不如自己。
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好要走的路,然后一步一个脚印的踏踏实实的走下去,生活是自己过的,不是给别人看的,更不是用来对比的,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用心去努力就可以了。
但是走自己的路不是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借口,而应该是一种厚积薄发,一种沉淀,一种坚持;自信的人才能坚持有自己的路,自卑的人才会把所有精力用在跟别人对比上,然后自怨自艾,自我可怜。“一个人真正的自信,来自基于理性的思考,而不是盲目自恋。一个人要摆脱自卑,也不是喊几句口号,或者相信几句心灵的安慰,而是来自理性思考之后,真正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