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瑞顿大学,我想不熟悉美国大学教育,也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人听到这个名字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大学。把这所大学名字带入公众视野的是一位华裔老师,也是这所高等学府的哲学系终身教授。之所以掀起千层浪的原因看起来并不复杂,因为她给自己被开除的研究所写了一封心直口快的公开信。这封信大概内容是:我当初录取你就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因为我想培养的是一个真正做学术的学者,而不是一个只想拿一个文凭去糊弄一份工作的投机者。你在功课上的弄虚作假和抄袭都让我对你越来越失望,我想请你记住,这一切都是你学术不端和学习不努力种出的恶果,也只能由你自己承担。
单纯的就事论事,学术上造假历来是被大学者们所不耻的。那么,学生被退学这件事的处理结果就该是如此,无可非议。但事情如果这么简单,也就不值一提了。敞开了说,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通过留学争取到一些信息不对称的红利,在国内拿到一份好工作,然后走上精英人士该走的康庄大道。诚然,念研究生这件事本身也很值得讨论,读书的动机岂止为求在学术上高屋建瓴那么理想,自然会生出些个别有用心者,这其实无可厚非。
毕竟,很多的HR在录用人时已经自己给自己下了一个蛊:我们就要那些高素质人才来建设我们的公司,哪些呢?自然是名校出身,最好不时能有博士进入人才梯队;假以时日,我们的招聘公告上面就可以写,高管中学历为XX的有多少位,员工中XX以上学历的占比……诸如此类想法的企业在招聘网站中简直多如牛毛,数不胜数。
这么一来,供需两端都有需求,庞大的市场就一步一步构建起来了。从留学成为解决中产阶级教育焦虑的创口贴开始,留学中介机构和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再接着,当地的房屋租赁机构和学科作业、论文代写组织也形成相当规模;最后,官方的留学认证机构——教育部国外学历认证中心里的一些内部人士也成为利益链条的一部分。这样去解读,对那些认真留学、为了拓展视野的学生是一种负面效应——尤其当大众都用有色眼镜去审视留学这件事本身的时候。
可是当韩春雨同志被知名杂志SCI撤稿的时候,当美国某所院校教授表示不再接受国内学术申请研究生课程的时候,又有什么理由认为这次的开除事件仅仅是个案呢?冰山浮在表面的体积只占总体积的九分之一左右,可否认为被报道出来的开除事件也只是其中冰山一角呢?
不得不说的是,有时候把问题想明白是一件痛苦的事。揣着明白装糊涂,这套留学机制的市场从业者正在真金白银的让荷包先鼓起来。援引知乎高亮回答的解释,重商主义下的中国,已经容不下几张平静的书桌。我认为说的很透彻,留学申请和课程的高分通过,以及真正做学术、切实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被腐朽的教育制度割裂开了。
那么问题来了,谁又是那个始作俑者?时间会给你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