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呢?
本来计划一个工作,半年完成,于是你有条不紊地做了一个完美的计划:
结果头几个月过去了,计划成了这样:
又过了几个月,仅剩一个月了,计划变成了这样:
1个月还剩2周:
2周还剩72小时:
于是,再也不能拖了,deadline马上就要来了,无论如何,不吃不睡也要完成它!!!
疯狂查资料,敲键盘,终于在最后一刻交上了任务!
大喘一口粗气!~~~ 为自己捏把汗!
你是不是偶尔也会这样惊心动魄?——24点前交任务,23点59分发出去!
02
如果你也会这样,不必为此太自责,因为很多人跟你一样。
Tim Urban,一个哈佛的高材生,他在TED上做了个很有名的演讲——《 你有拖延症吗?》
他一直在被自己的拖延问题困扰着,他想搞清楚自己究竟为什么会有严重的拖延症。后来,他终于写了篇自我揭秘的文章来分析拖延,结果收到了上千封电子邮件。
来自世界各地、从事各行各业的人:有护士、银行家、画家、工程师,还有非常多的博士生,他们都在写同一句话:“我也有这个问题。”
03
那我们的工作为什么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呢?
Tim Urban的分析很有意思,他说扫描拖延症患者和非拖延症患者的大脑,有这样的不同:
拖延症患者的大脑
两个大脑都有一个理性决策人,但是拖延症患者的大脑里多了个及时行乐的猴子。
当有个任务来临时,理性决策人说:来吧,我们开始工作吧。
可是猴子却说:等一会,我看看冰箱里还有什么好吃的,然后我再刷最后2分钟微信,我们就工作。
这篇文章里说《林肯》那个电影不错,我得去找找看看……
哎呀,晚点就晚点吧,不就2个小时嘛,但这真的是部好电影,很有意义!
结果一不小心,一上午过去了,工作还没开始!
在拖延症的脑子里,这只及时行乐的猴子总能抢过船舵,把我们的小船开向及时行乐的黑暗区。
及时行乐不应该是光明区吗?
不是!
因为那里的空气充满了内疚、恐惧、焦虑和自我憎恨。
04
那我们就拿猴子没办法了吗?
不是!猴子也有怕的东西,那就是:惊慌怪兽!!!
惊慌怪兽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休眠状态,但当临近截止日期或有当众出丑的危险时,他就会突然醒来,这是猴子唯一害怕的东西。
惊慌怪兽一出现,猴子就一溜烟跑走了,理性决策者终于可以掌舵了。于是才会有开头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05
那为什么临近deadline的时候,惊慌怪兽就会出现呢?
表面上看,我们是害怕搞砸,出丑,或者怕让别人失望。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最近在看《稀缺》时,突然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当我们临近deadline的时候,时间就变成一种稀缺资源。
任何稀缺都会俘获我们的大脑,迫使人们做出选择,集中注意力,以最有成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的资源。由此便会产生“专注红利”。
这就是为什么半年前搞不定,但最后72小时我们能搞定一篇论文的原因。
其实不只是时间,各种稀缺都会产生专注红利。比如游戏只剩最后几次机会,玩家的得分会更高;当我们缺钱时,会做出更明智的购买选择……
在一项大规模的营销实验中,实验人员为一批客户邮寄了一张写有截止日期的礼券,而为另一批客户邮寄了不会过期的礼券。虽然不会过期的礼券一直都有效,但其使用率却很低。
可见,如果没有时间稀缺的影响,礼券就不会吸引人们的注意力,甚至有可能会被丢弃在一旁,被人渐渐遗忘。
所以稀缺其实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好东西。
06
那怎么能更好地利用“稀缺”来解决拖延的问题呢?
下面这个实验也许可以给我们点启发:
心理学家通过控制实验的方法,对设定截止日期的益处进行研究。在一项研究中,实验人员雇用了一组本科生来校对3篇文章,并给了他们很长时间——只要在3周内完成任务就可以了。学生们的收入以校对出的错误数量以及是否按时完成任务为依据。他们要在第3周结束之时上交所有3篇文章。
针对另一组实验对象,研究人员定下了更为严格的截止日期,从而创造出了更大的稀缺:总时间依然是3周,但这组学生需要每周上交一篇校对完成的文章。
结果如何呢?就像之前预想的情形一样,截止日期更为紧迫的一组更有成效。虽然这组学生需要去应对的截止日期更多,但迟交的情况更少,找到的拼写错误却更多,因此赚到的钱自然也更多。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能想到什么呢?
对,如果我们把时间分段,设置更多的截止日期,就会产生更多次稀缺,从而产生更多的专注红利,我们就更容易完成任务。
那人为地划分时间管用吗?
《稀缺》里面说:
我们不能通过胳肢自己来取乐,同样也很难用一个假装的截止日期来自我欺骗。
那怎样让假装变成真的呢?我们可以试试这两步:
首先,我们要把大目标分解,设置小目标交付。
既然那个老拖延的大目标对自己来说是个大工程,或者觉得是件困难的事情,那就认真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个更容易完成的小目标。
比如写论文难以完成,就分成几个节点,每个节点有一个可见的交付目标。
锻炼身体这个大目标总是拖着无法实现,那就分解成每天跑步几公里,或者每天上下班走路20分钟,或者每天做多少个俯卧撑,多长时间瑜伽等等。
读书难以完成,那就分解成每个月读几本书,每周,每天读多少页,什么时间读等具体的目标。
即使是解决孩子拖延问题,目标分解也同样有效。比如孩子觉得写一篇关于冬天的作文太难,总是拖着迟迟不肯动手,那我们把它分解成描写雪花,描写雪人,描写大树,描写人们穿衣这几部分,难度就一下子降了好多。
其次,我们可以把目标公之于众,或者让朋友们知道。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自己胳肢自己是无效的,所以如果自我约束不能让我们紧张起来,产生稀缺效应,那就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目标和交付时间点。哪怕只让一部分朋友知道,也会产生不错的效果。
比如我们可以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或者有共同目标的朋友,大家一起约着做,共同约定什么时间点交付什么样的小目标,这样比自己默默去做更容易坚持下去。
在练习写作上,我觉得自己练习很难交付结果,于是组织了一群爱好写作的朋友,我们共同写作,大家每星期都有自己要交付的文章目标。不需要任何人监督,自己便更容易完成目标。
之前我会找各种理由,比如现在不知道写什么就不写了,环境太乱静不下心来就不写了,可是有了每星期的交付目标,就是陪孩子上乐高课,一堆孩子在旁边吵吵闹闹,我也一样能看书,写文章。
也许这就是因为设置了时间稀缺,从而带来的专注红利吧。
其实,拖延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让拖延无限拖下去而不寻找方法。
用稀缺来改变拖延,相信这招你肯定能学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