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心理读书
【读书】中国治理智慧

【读书】中国治理智慧

作者: 恒之馨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4-08-18 17:49 被阅读0次

    什么要写《中国治理》这本书?

    因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今天,中国在不断崛起,尤其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中国开始重新引领人类的生活,例如网上购物 、电子支付,以及抖音这些让西方人都非常喜欢的产品。

    但是,在这之前有将近150年,中国不曾影响过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一切发展让我更加相信,在信息时代,在万物互联、人人互联的时代,中国人原本就存在的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在今天可以做得非常好。

    同时也越来越感觉到中国人的“基因”中间,天生就包含了适应信息时代的东西,所以罗家蒙写了《中国治理》这本书。

    中国人有一个非常擅长的思维,就是复杂思维。

    1. 中国人拥有关系思维。

    能看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在行动的时候将这种联系考虑进来,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早早懂得了了万物相连的道理。

    2. 中国人具有长线思维。

    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历史,在历史中懂得了动态演化的道理,不会拘泥于短期效果,或者进入以为什么事情都可以依靠理性控制的误区。

    3. 中国人有阴阳的观念。

    不会搞两极分化、两极对立,知道每件事情有好的一面,就有坏的一面。接受了好的一面,就要准备接受坏的一面。而且,在今天好的一面很可能明天就变成坏的一面,这就是阴阳并存又相生相克的道理。

    4. 中国人懂得中庸之道。

    因为我们知道在演化的过程中间,要能对阴阳有动态控制。

    所以,这本书会从中国人具有的传统思维出发,带大家了解复杂思维的好处。本书中总结了中国人复杂思维的九个定律,分别是:关系、圈子、人脉、自组织、多元治理、势能、调控、布局、造势。

    通过这九大定律,帮助大家了解,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是怎么来看待人际关系、职场发展,以及组织管理、事业成就的。同时,作为一个领导,尤其是一个系统的领导,要怎么去平衡整个系统,来达到既有系统中间的稳定,又有系统中间的演化的效果。

    01· 关系

    关系是整个复杂系统最核心的一个概念,为什么是最核心?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万物相连、人人相连的,而西方在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却故意把关系丢掉了,而中国却一直是一个关系社会、人情社会,所以中国人一直没有把关系丢掉。

    既然说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关系社会,那么中国人到底是怎么经营关系的呢?伟大的社会学家费孝通说:“中国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社会,在中国社会中,每个人都像被投入水中的石子,以自己为中心,自内而外形成一圈一圈越来越淡的波纹。这种波纹强弱不同,离自己越近,关系越强;离自己越远,关系越稀疏,一直远到相互不认识。”

    同时,差序格局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是,中国人的规范和伦理并非是统一的,而且会因为关系远近的不同,有不同的交换法则,也就是跟我关系亲的人,我们会适用不同的标准来看待对方的行为。

    本土心理学者黄光国把中国人分成了三类:

    第一种,情感性关系。

    例如家人、铁哥们,他们是我们最核心的精神支柱。家是我们的堡垒,在外面有了各种困难,家人永远是我们最值得信任的人。而且中国人非常懂得利用家来扩大自己的生活圈、人脉圈,比如结亲、结拜,都是让家的关系不断往外扩展。情感性关系所适用的是需求法则,也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第二种,混合性关系。

    简单来讲也就是熟人关系,按照黄光国的话来讲,就是你我之间形成了一个人情债,中国人非常会经营有人情债的好朋友。前面我们说到看人先看人品,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看这个人是否懂得感恩。懂得感恩的人,会放心给他人情,因为他一定会还。所以,中国人的人情之间有一个重要的人情法则,就是提供了人情的人不能够说,但是欠的人又不能忘。

    所以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

    朋友老刘来跑来跟我说:“老罗,太感谢你了,你简直对我恩同再造,这件事情对我太有帮助了。”

    那这时候我一定会说:“老刘你还当我是朋友吗?你要当我是朋友,就不要这样讲。我为你两肋插刀 非常高兴。”

    但这时候我们两个人心里都清楚,我们都不会忘的。到了一定时候,对方一定会还我这个人情债,也会来帮我。

    另外还有一个法则,就是无事不可换。

    西方人很喜欢谈交易,而中国人却特别喜欢谈人情交换。交易就很简单,货换货、钱换钱、钱换货,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人情却是不好说的,因为什么东西都可能交换,但其实也引发了一些弊端。

    所以有时候,权、钱、特权,不应该交换的东西都被提上了台面来交换,这就越了界。所以这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扩大了我们人脉中间的资源,使我们很多资源能够被动用,但越了界的话,就带来了对公共社会的不良影响。

    最后,弱连带关系。

    这种其实更像是交易关系,比如今天我为对方做了什么事情,对方可能很快就能够还我这个人情,甚至会明说很快报答。

    这样的关系虽然好像也是一个人情,但往往是可以讨价还价的,而且不会欠太久的,也不会范围太广泛,所以这就是所谓的弱连带和弱关系。

    在这里补充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这三类关系都非常重要,因为各自功能很不一样。

    家人:能够提供精神支持、情感支持,在资源上无私奉献。
    熟人:能够扩大团队。
    弱连带:很多的机会、信息都来自弱连带。

    02 ·圈子

    圈子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小团体结构,其是由一个人、一个兄弟档、夫妻档或一小群人为中心形成的差序格局,是组成人脉网的小团体。

    不管我们谈到产业经济体制有多么不同,政治经济体制有多么不同,法律有多么不同,但圈子是非常关键的不同点。

    为什么?因为复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复杂的现象往往都是来自于简单的结构,而这种简单的结构不断叠加,就会产生非常复杂的现象。

    中国人的结构中间最小的一个单位是圈子,而西方社会最小的结构单位叫作俱乐部(来自人类学者许烺光的理论)。

    俱乐部就不再是以一小群人或一个人为核心形成的差序格局的人脉网,而是一群人因为有共同理念、共同想法、共同秩序走在一起,大家都是平等的会员,而且有很明确的团体边界。

    边界内的人有自己的权利、义务,所以美国人小团体的主要的结构是俱乐部的形式。

    中国人的小团体主要都是圈子式的,而不是俱乐部式的。那小团体对我们也好,对西方人也好,都是建功立业的基本团队。所以,怎么样去建构团队,还是要因势利导地改变团队的部分内涵,这个非常重要。

    特别喜欢《资治通鉴》中李世民的一个故事。

    李世民之所以被称为千古一帝,绝非偶然。他开创事业的时候,有秦王府十八学士,在建功立业之后,又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这些人都不是相同的人。简单地来讲,他在两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小团体,都有自己从小团体形成的重要团队。同时,通过两群人的不同,又可以看出李世民经营小团体的能耐。

    比如,二十四功臣中间,有不少曾经是李世民敌对阵营的人。魏征曾经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曾经建议李建成要先下手为强,除掉李世民。结果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杀了李建成,而且捉到了魏征。

    李世民问魏征:“你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的感情?”魏征不但不求饶,反而说:“如果当初太子听了我的话,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李世民非常震动,不但立刻赦免魏征,而且对他加以重用。

    大家应该了解,李世民是马上得天下,但他却深知不能马上治天下。所以平定天下之后,武将就不太受重用,这使得尉迟公郁郁寡欢。

    一次在朝堂之上,因为座位的排序,尉迟公闹情绪,还把皇弟李道宗打伤,使得李世民非常不高兴,对大家说:“我总想保全老臣,但现在才知道,刘邦大杀功臣有他不得已的道理。”尉迟公听到后非常后悔,在下朝之后, 跟李世民相拥而泣,还露出身上满身疮疤给李世民看,于是重归旧好。

    但是李世民非常清楚,时代不同了,尉迟公这样子才能的人,适合把他放到外面做一个大同守备,让他能够跟老朋友大吃大喝就非常快乐和高兴。

    所以,李世民建圈子的艺术就是,保护老臣性命,也保住了他们的荣华富贵,但是从十八学士到二十四功臣,有了很好的汰换。

    所以李世民对于人脉的经营有非常良好的智慧,他总是左手可以脱耦,右手又可以耦合。耦合就是将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将关系网越拉越紧。脱耦则相反,就是将关系由很强变弱,圈子从原来很密变得稀疏,人脉要纳入更多弱连带。

    李世民就总是能够让他的人脉圈子不断更新、变化,所以总是能够左手脱耦,右手耦合地做这一切事情。

    在现代社会也是一样,建圈子往往是我们寻找伙伴,建立团队的核心关键点,而圈子的紧密程度却要适时调整。团队建设当然不容易,但要不断推陈出新就更难。圈子不更新,就会导致僵化,也难以跟上时代的转型。所以,我们要加入一些新关系,切断一些老关系,而切断老关系的时候又能够不伤人情,这对领导者就是一个经营人脉的重大考验。

    03 ·人脉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思维中的人脉,我们从一个中国的故事开始讲起。

    晋商最伟大的成就是创立了票号制度。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票号。

    票号是一种金融信用机构。

    承揽汇兑和存放款业务。

    一般总号设在北京,分号遍布全国。

    票号所发来的庄票在每一个分号都可以汇付。

    票号带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大发展,而创立的灵感却来自人脉,早期能够成功也是依靠人脉。

    今天我们谈票号,都会谈到雷履泰,因为他是山西票号的创始人,是第一个票号日升昌的总经理。但其实日升昌的东家叫李大全,李大全才是票号背后真正能够成功的关键。当时,他经营的颜料庄生意很成功,全国各地都有分号,又特别喜欢交朋友。

    那个时候,外地的人想要把银子带回家乡,就必须委托镖局来运送。 但是到了乾隆晚年以后,天下不太平,各地起义军很多,镖局对付盗匪都很困难,那这些起义军就更难对付,所以银两的运输变得很困难。

    李大全乐于助人,就让各地朋友把钱拿进自己的颜料庄,捎个信给山西总号, 朋友回到家乡就可以就近提钱。这本来只是一个助人义举,但在雷履泰的眼中却成为了巨大商机,所以他创造了票号制度,来满足银两的汇兑。

    所以,李大全朋友满天下,也就是他的人脉网络散布全天下,这个就成为了日升昌票号最初的客户群,也成为了他们最早的基础客户,而且透过他们的口碑传散开来,使得票号的生意蒸蒸日上。

    人脉为什么重要?因为小圈子的亲密关系能帮助建立团队,弱连带圈能带来信息,成为发展路上的贵人,为你带来机会。所以在人脉的经营上,左手包括了你的强关系,右手包括了你的弱关系。

    强关系可以帮助你建立团队,弱关系可以帮助你发现机会。我们总是在发现机会又能够建立团队的过程中间,去把握机会,这也正是人脉的妙用。

    04 ·自组织

    用坏了关系,就会变成我们刚才所讲的后门、派系,但是用好了关系,它就会成为自组织。

    什么是自组织呢?就是用自己的管理方式,产生自己的秩序,而且能够透过头脑风暴带来更多创新,从而让系统能够适应外在环境的演化。

    虽然外界有这么多不确定性因素,但是再大的环境变动都要通过一个系统的自我演化、自我改变来适应,而这种适应绝对不是靠拍脑袋决定的,而是靠试错试出来的。

    所以,聪明的人不是觉得自己天纵英明,而是往往能够让系统中间的每一个人都发挥能动性,能够去自我组织,能够去想出新制度、新方法、新科技,来适应外在的变化。

    刘邦最有名的故事里有一个故事叫登坛拜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看出刘邦是怎么样善于经营自组织的。

    韩信曾经在项羽的帐下服务多年,却一直不得重用,投关而出,所以归附了刘邦。初见刘邦时,韩信一语点破项羽的缺点:匹夫之勇、妇人之仁。

    匹夫之勇就指的是项羽不信任部属,不擅长用人,事必躬亲。妇人之仁则指的是项羽对人私下看起来很有感情,但是大功的时候舍不得奖赏。

    而刘邦刚好相反,他登坛拜将,立刻把韩信提为上将军,完全信任韩信 让韩信带汉军去北伐,因此收复赵齐两地,从此雄踞北方。

    刘邦在战场上屡屡为项羽所败,困于成皋之间。但是刘邦写信要韩信出兵帮忙,韩信却趁机提出齐地刚刚收复很难治理,希望你封我一个假齐王(代理齐王),我才好名正言顺地统领这个地方。本来刘邦听了后非常生气,认为韩信曾经受了自己多大的恩情,现在还谈条件。

    但是这时候张良立刻踢了他一脚,他马上就知道不能再说下去,只说韩信真是没出息,要做就做真齐王,干吗做假齐王,所以马上发了齐王印信,这时候韩信才愿意出兵合围了项羽,终于有垓下之战,成就刘邦的大业。

    当然,韩信在中间的表现也展现出了刘邦在各方面都有这样的安排。比如,彭越神出鬼没地在项羽背后打游击战,阻截楚军的粮道;吴瑞能够聚首湖湘之地,所以项羽不断地进攻刘邦,却打不进他的老巢,就是因为南部有非常稳固的堡垒。这些东西都说明,刘邦非常懂得运用人才的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

    有一次,韩信被刘邦拉到长安软禁起来的时候,刘邦问韩信:“你认为我能带多少兵?”韩信说:“你只能带10万。”刘邦又问韩信:“那你能带多少?”韩信说:“多多益善。”那刘邦却问:“为什么你变了阶下囚,我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韩信说:“我懂用兵之道,陛下却有驭将之道。”

    御将之道,是中国人懂得利用别人自组织、积极性,开创一番事业的最好名词。

    05 ·多元治理

    复杂思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双重性原则。简单说,就是任何事情我们都要看到它阴阳两面。所以,如果在公司中间,只是利用跑马制度发挥大家自组织的积极性,其实是不够的。

    任何一个系统,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都要懂得多元治理不但要懂得发挥,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让他自组织、自发展,同时也要由上而下的管理才能够维持稳定。这种让人发挥能动性的自组织和由上而下的管理的结合,可以说是一种多元治理的概念。

    有一次,费孝通到一个乡村去做调查。村里有一个老父亲抽上了大麻,大儿子反对,但是二儿子游手好闲,也抽大烟,就怂恿父亲也继续抽,好跟着一起分。那大儿子痛打弟弟,又教训了爸爸,结果爸爸一气之下就把事情闹到了乡绅,闹到了祠堂去调解。

    但是这里看到的调解不是弟弟被打了向哥哥索要赔偿,也不是哥哥觉得钱被爸爸和弟弟抽大烟了,所以要求赔偿,而是让乡绅为自己评评理。

    最后乡绅的裁决是,大儿子骂父亲,不孝顺,要罚,所以摆了酒席宴请乡亲。老父亲自己抽大烟也不对,也被族中长老教训了一顿。最糟糕的是这个小儿子,被赶出了村子之外。

    我们常常讲说法治是人依法而治,也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由法条来加以规范的,而中国人却有一个叫作无讼的传统。不是到了必要的时候,是不会把这些事情告到县官那里去的,而是由乡中的长老来评评理。

    评的理就是一种道德规范,是放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一种人伦纲常,于是这样的纲常形成了礼,这正是一种所谓的多元治理。

    那么礼在今天的社会中变成了所谓的行业规范、职业规范、公司规矩,虽然不是法律,但是却形成了人与人互相运作关系的基础。它能够变成我们在共同的行为基础的底线下,自我组织而不乱,自我催化出新东西,而能够不会相争,这个正是我们要了解多元治理的原因。

    06 ·势能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组织外层的东西,叫作环境中间的势。不管你是哪个系统的领导,都要面对的一个事情,叫作观势,观势的重要在于兼听兼看,如何能够收集到更多信息。

    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把袁绍击败,趁机收复袁绍控制的四周。而袁绍的继承人袁尚北逃乌桓,依靠乌桓的首领蹋顿想要伺机反击。为了使南征没有后顾之忧,曹操决定征服乌桓。

    可是乌桓远在山外,兵强马壮,当时暑热雨大,泥泞满地,谋士郭嘉建议放弃辎重,轻装袭击,出其不意,速战速决。但是那很多大臣反对,曹操不听,亲自指挥分析,而且大胜归来。

    当初反对轻装夜袭乌桓的人都心生恐惧,担心曹操会处罚自己,但是没想到曹操却对他们大加赞赏,说自己身陷在狭小山沟的险境之中,才知道各位的深谋远虑,还希望各位大臣以后要多多地教诲自己。

    与曹操刚好相反的正是刚才提到的袁绍,在官渡之战前曹操南征,袁绍的智囊田丰主张立刻袭击他的背后,袁绍却因为小孩子死了,伤心不肯发兵。

    等到人曹操准备好了,开始要往北伐了,袁绍又要出军决战。田丰又劝,曹操用兵如神,不宜决战,而应该用广大四周之地去诱敌深入,但是袁绍还是不听,最后还以扰乱军心之名把田丰逮捕下狱。

    最后,官渡之战袁绍大败。这时候有人说田丰料事如神,主上可要任用他了,但是田丰却说袁绍胜利了还可能会赦免自己,但袁绍现在必然羞于见自己,一定会把自己杀了。果然,袁绍下令杀了田丰。田丰在死前说:“给愚人出谋划策应该一死。”

    曹操和袁绍的气度决定了两人成败和命运,一个能兼听兼看、多元包容,所以才能够不断掌握变化的形式。我们做事不能只听一方之言,一定要听更多想法,能够认识不同性质的人,兼听兼看,才能够在变化之中作出调整。

    观势就是我们要看到环境的风口到底是什么样子,好把事情不断推进下去。这一点我觉得中国人一直都做得很不错。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中,我们懂得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观势。

    从小岗村到华西村,到义乌经验,到苏南经验,种种经验都看得出,我们民间的一种强大活力,为我们找到了改革开放的出路。同时,政府又能够在观察之中,找到哪一条路是最适合中国的发展之路。

    07 ·调控

    在常变的系统中间要懂得调控。

    党仁弘曾经是李渊建立唐朝的开国功臣,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很为李世民所器重。但他为人贪婪,贪了不少钱,按照唐朝的律法是要处斩的。

    李世民为了救他向大臣们求情,说国法受命于天,自己不能够徇私舞弊,破坏国法,但是党仁弘一生从功,实在不忍心看他年事已高,还要受死,所以能不能网开一面。为了这件事情,李世民还誓言睡在草席上斋戒沐浴三天。

    这个时候那房玄龄找出了法律依据,说皇帝有特赦的权力。李世民遂下诏,强调不因人情而破坏国法,向全国道歉,最后把党仁弘贬为平民,放逐钦州。

    诸葛亮斩马谡是另外一个经典的案例。大家都知道,马谡是诸葛亮的首席智囊,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七擒七纵孟获以收其心,就是出自于他的策略。所以刘备去世时曾警告过诸葛亮,马谡是个智囊,不能交给他重大实际任务。

    但是诸葛亮错用奇才,最后马谡失街亭,让蜀汉大军出了岐山又被迫撤退,于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但他誓言视马谡之母为自己的母亲,奉养终身。

    在人情上,诸葛亮以对马谡的母亲照顾来表明人情上的兄弟之意,但是在国法上,诸葛亮却是完全严守军法。

    在这里我们看到,两个非常伟大的人物却作了完全不同的选择,为什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为李世民是一个已经把天下打下来,正在寻求天下安定的时代,所以李世民希望能够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强调人的之间的信任。

    而诸葛亮知道他要以军法为先,因为汉末是一个天下大乱、纲纪废弛的时代,所以他一定要非常坚持国法、军法。所以,他们两个人都是既顾念了人情,也兼顾了国法,展现了他们在不同环境之下的不同思考。

    因为环境的变化而懂得调控之道,就是我们中国人常常讲的中庸之道。简单地讲,就是在变化之中的动态平衡之道,绝对不是一个平均之道,因为平均只会使人平庸。

    中庸确实要懂得在动态中间不断地观察形式,一方面避免系统失衡,能够以四两拨千金的巧劲,顺势一摆手,转个小小的方向,就可以实现系统平衡。

    所以,大家看到今天的企业经常会谈企业文化,使得员工团结一致,有共同的愿景,但我们应该也知道,仅仅依靠愿景不足以支撑一个大型组织的有效运转。

    如果没有定好规章制度,企业很难获得好的效益。但是我们又要懂得有时用愿景,有时用规章,有时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比如外面的经济形势。

    企业的发展阶段不会保持定势,所以要懂得用自组织。在自组织和由上而下的规章制度的流程的管理中间,需要保持调控的能力。

    所以中庸绝对不是平均主义,而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好的领导是长于平衡的,一个系统既要有规范,又要有自由度;既要有严厉的一面,又要有恩慈的一面;既要有目标战略,又要有随时调整的弹性……这都是在动态过程中间观察形式,而必须要有的平衡之道。

    08 ·布局

    喜欢看《雍正王朝》的朋友们,大概都对这个故事印象上非常深,在历史上也是确实存在的。

    康熙末年西北军事告急,康熙准备在皇子之中找出一位大将军,作为平息之乱的将军。那大将军王被任用,也往往让人家认为是康熙选太子的风向标,所以每一个皇子无不严阵以待。

    大家都知道,九子夺嫡有两大阵营,八爷党和四爷党,四爷党就是后来的雍正。

    四爷的幕僚指出,如果八爷争取到大将军王,将来太子就一定是八爷。八爷有了军权,再加上八爷能干,朝中大多人又都是八爷的人马,所以他要想拿下皇位易如反掌。

    四爷如果要出任大将军王,到时候康熙如果病危,未必有能力带兵打回来,因为户部的粮草在八爷的手上,几十万大军在外没有粮草,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所以有一个很重要的局布下来了,既然大军在外最重要的是粮草,你不妨在八爷党中间保举十四爷来出任大将军王,那同时却争取自己的人当陕甘总督。

    四爷一听懂了,立刻在自己的母亲生日时就趁机提出,“老十四,还是我来举荐你当大将军王。”那十四爷一听也不疑,觉得这太好了,于是在朝堂之上,四爷就举荐了十四爷成为了大将军王。

    康熙的印象也很好,他知道个四爷和十四爷分属不同的阵营,但这时候四爷表现出来了大公无私,觉得很好。同时,趁这个机会,四爷把自己的家臣年羹尧推荐出任了陕甘总督,这一布局一举两得:

    1. 有了年羹尧坐镇在十四爷的后方,掌握西北粮草,十四爷的大军就没有回军夺嫡的可能。

    2. 十四爷一直是兵部的负责人,所以京师旁边的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其实是保护京师最主要的武力,都是雍正皇帝的好兄弟十三爷的旧部,但现在归兵部掌握,所以十四爷一旦离开了兵部,十三爷就很容易顺理成章地能够掌握了在京师的军权,而能够保护四爷顺利地登位。

    历史后来的发展让我们看出了,这真是一个绝妙的布局。

    从这中间我们可以看到复杂系统的思维,它不断地涌现出各种形式在我们的面前,我影响你,你影响我,所以在势的转折和涌现的过程中间,我们总要不断判断哪里才是风口,哪里才是势的开始,哪里是势的转折,哪里会是风要停的地方,哪里又是整个事情要转型或要崩溃的时候……

    所以聪明人总是能够看到大势所趋,同时在看到势的过程中,还要懂得像下围棋一样,天下就只有这一种棋是棋子下的越来越多,而且它不是互相厮杀,而是大家比如何能够做眼、做活,比气长,所以这是一个完完全全不一样思维的方式,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

    我们懂得在开始的时候做一个飞子,占据一个非常奇特的位置,等到两方长龙杀在一块的时候,这个子就往往发挥了关键的作用,这个常常就是我们所谓的布局。当我们能够看到趋势的时候,我们总是在那里先埋好的人。

    大战略家就有这个本事,在三步之外别人看不清楚,你能看清楚,而因此能够埋伏下人。

    比如任正非,我们可以看得到现今的世界形势多么不同,但他总是会知道华为的重点是科学,培养了很多科学家,而科学的冠冕是数学,所以他有七百多位数学家,还有八百多位物理学家。

    这些研究团队其实正是他为自己的公司的未来发展,长远布局的结果。我们永远要能够看到未来的大势所趋,在大势的路上埋下了重要的棋子,这正是中国人布局的智慧。

    09· 造势

    中国人都懂得一个道理,叫作群策群力。复杂思维的一个重要的定律就叫作马太效应,也就是强者会越来越强,弱者会越来越弱。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有了初始的成功之后,借这个风势可以越飞越高,这就是所谓的累积优势。

    中国人懂得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所以我们不仅要做到内部的良好管理、自我适应、自我生存、 自我崛起,也要做好外部的良好关系管理,掌握人脉、掌握趋势、掌握机会,但到头来我们还有更大的能力,可以鼓动我们的伙伴,大家一起来众人拾柴,创造更大的火焰,这就是造势成事。

    这本书虽然在谈组织管理,但我相信对日常生活、为人处事也很有裨益。学会了做人的道理,是中国人智力智慧的起源,所以中国人的九大智慧,也都是一种复杂的思维。

    1. 我们看人看事要先看关系,而看关系,我们要先看人。
    2. 我们懂得善用圈子。
    3. 我们懂得左手强连带,右手弱连带,左手创造机会,右手掌握机会,从而能够好好地把握住自己的人脉,也利用到自己的人脉。
    4. 我们会懂得自组织的道理,利用跑马圈地的方式,鼓动每一个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开疆拓土,激励人才去自组织、自适应、自发展,而能够有所创新。
    5. 复杂思维告诉我们一定不能落入两极,把两极对立起来阴阳不兼容,而是要懂得阴阳相融、相生、相克的道理,懂得多元包容。只有多元包容,才能够产生最多的头脑风暴,才能够有更多创新。
    6. 中国人要懂得阴阳之道,所以总是能够在阴阳变化之中,做好良好的调控,这正是动态平衡的中庸之道。
    7. 中国人有复杂思维的理念,所以总是能够看到背后的趋势,掌握它的趋势。
    8. 在兼听、兼看、掌握趋势的同时,能够提早布局,把有能力的,把该要处理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以至于到了后来的发展的时候自然能够用上。
    9. 我们懂得,能够成就英雄事业不能有个人的英雄主义,因为众人拾柴火焰高,需要群策群力的力量。

    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从复杂系统自组织的视角,来重新诠释中国人传统的治理智慧。

    这些治理智慧绝对不是一些过时无用之物,一方面中国人的行为模式有其千年以来不变之处,虽然在西方潮流的影响下我们不断改变,但中国仍然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仍然是一个家族观念非常重的社会,仍然是一个把我们的家族观念扩大到自己的差序格局人脉圈中间的社会,也仍然是一个希望和谐、顾念人情的社会。

    所以,中国人的行为模式有其不变的地方,而这些传统智慧其实对我们今天的管理,乃至于今天复杂社会系统、复杂组织系统,乃至于国家治理、全球治理,其实都能够发挥出其巨大作用和优越性。

    另一方面,这些治理智慧其实是可以找到现代管理理论支撑的,特别是像社会资本、社会网、复杂系统理论等等的支撑,在当前信息时代、服务经济时代,这些智慧已经在我们的研究中间看到了,它对一个人人相连、物物相连的时代有多么大的启发作,这正是我们中国人的智慧能够跟国际对话的地方。

    那重新回到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看自己在当下的境遇和所处的网络,也能够换一换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而有所突破,这正是这本书希望能够带给大家的。

    随笔/恒之馨(整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治理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ut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