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人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具有大的格局和眼光,具备全球化的战略思维能力。但是最近,我们发现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大家都在一个劲儿的倡导制造业回流。这明显的是一种逆全球化的思维。
为什么这些发达国家的政府会这样呢?
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入WTO,参予了经济全球化,享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的红利。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是全球化经济红利的受益者。
这次疫情,更是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好处。受疫情影响,苹果下调了收入预期,而苹果的最大组装商富士康也宣布,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收比起去年,下降了12%左右。
不过随着中国逐渐复工复产,中国供应链对于美国大企业的缓冲作用,越来越明显。
4家苹果和华为共用的供应商预披露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这四家供应商的收入和利润,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增长最大的是总部在潍坊的歌尔股份,净利润的涨幅高达40%~60%。
这些供应商之所以可以“逆势”实现利润增长,一部分原因是随着中国复工复产,疫情前的库存订单逐步交付;另外一方面原因,是中国承接了其他地区因为停工停产而取消的订单。
除了苹果以外,特斯拉也同样受益于中国的供应链。目前特斯拉的美国工厂已经停工停产,但是早在2月初,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级工厂就已经复工。自3月6日以来,特斯拉上海工厂的复工率就超过了91%,而它的产能,甚至超过了疫情之前的水平。
所以你看,疫情反而让中国的供应链,在跨国企业的业务中承担了更重的分量。
更不要说这次疫情,中国在口罩,呼吸机等医疗物资上强大的全球化支援与缓解能力。
可以说,这次疫情,充分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协调与平衡能力。
为什么会有"逆全球化"呢?
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确实让世界各国都享受到了经济红利。也享受到了经济在不同地方,进行配置,产生的经济平稳性与安全感。
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要为经济"逆全球化",找一些合理的证据和正确的逻辑。
经济逆全球化是下一步经济发展,走向更平稳更健康的大方向。
我们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借着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他的经济红利,但是也造成了本国的经济结构极其不平衡。这本身是问题很大的。如果在疫情或者是重大的战争产生的时候,经济结构的空心化和不完整。将会造成国家面临难以维续的政治挑战。所以农业,工业,服务业,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平衡。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个人发展一样,要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一样的。在单一国家健康成长这方面,必须要有一个均衡的考量。全面发展,才是正确的发展。
结盟与协作,只是利益的短期形式。而更长期的,应该是每一个国家独立的全面发展。只有每一个人都是健康的,每一个国家都是健康的。团结起来的时候才会有更强大的合力。如果我们只是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分开就是一盘散沙,那不叫强大,至少那还不叫真的强大。每一个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强大和富裕,这个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大和富裕。只有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没有强大的人民,这样的国家不是真的强大。
我们的国家有太多低端的制造业,需要到全球去实现全球制造的均衡。我们国家也需要腾出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力,更多的空间,去发展高端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更多的人才去发展更高精尖的科学与技术。所以逆全球化对中国现在来说,不是坏事。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现在就是该分的时候了。
此时,我们就像刚加入wto时,所担忧的一样。我们很多的企业都在想,外国的高端制造业闯入中国,对于我们的可怜的低端制造业,将是一个无情的打击。当时,我们的很多国内企业,都希望国家能够给他们一些时间来准备。但事实证明,当时的决定是多么的英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朱镕基总理说,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只有勇敢的去拥抱竞争,参与到竞争中去。我们才可以,走得更远,更稳,更有自信!
所以逆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你准备好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