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

作者: 东方雨虹编辑部总编 | 来源:发表于2022-10-20 08:08 被阅读0次

      杨秀和,(笔名:晓阳)号畅春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书画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学者、摄影师。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杨秀和老师1955年出生于中国北京,中国国艺人民书画院院士、中国书画院院士、北京市楹联学会书画院理事、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

      多年来,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在民俗文化以及中国文史方面等领域,积累储备了大量知识。尤其他在书法和绘画专业方面,从小跟随着书法家刘汉春老师学习书画和书法理论知识,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老师经过长期努力和刻苦钻研,主攻秀气、隽永的汉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书法学术方面享有盛誉。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杨秀和老师书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珍藏邮册》发表几十幅作品。

      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杨秀和老师曾在《中华志愿者》、《采风中国》、《河北当代书画》、《中国周刊》、《聚焦当代艺术》等杂志发表作品,2021年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杨秀和教授被录入《中国名人辞典》。

      2011年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编写《海淀诗词》一部,2013编写《晓阳书画》一部,中国邮政《美丽中国》,《传递正能量,更筑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中集邮》三部。2014年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教授在瀚海当代拍卖会一副价格以13000元成交,2015年瀚海当代拍卖一副价格以23000元成交。

      2015年3月15日,在珠海市参与义卖,三尺大公鸡价格4000元,四尺对开四字吉祥语价格10000元。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杨秀和教授书法作品继承传统文化精髓,深受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喜爱,上百幅作品在瀚海0起价拍卖中,进入全国20各省市爱好者收藏家收藏。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杨秀和教授一部分作品,被日本、德国、波兰、意大利等国际友人和老舍茶馆及企业家所收藏。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即为用歌配合唱出的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第一、词的起源

      词起源于民间,隋唐时已有很多曲子词,就是词的雏形。它是按一定乐谱演唱的歌词,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它原名“曲子调”,后简称为词。曲子是指音乐而言,也是叫词为曲,叫词为子的。现在词调里有“更漏子”,也就是夜曲,“南乡子”也就是南方曲。

      因为词是配合音乐的,所以它是“乐府”诗的一种,扩大的说,是诗歌的一种。但词与诗不同,词是配音乐的,诗却不一定都配音乐。乐府本是汉代政府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名称,是为采集民歌、配合音乐而设的,后来“乐府”这个名称从音乐机构变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如苏轼词集叫《东坡乐府》,贺涛词集叫《东山寓声乐府》等。

      到宋代后,乐谱逐渐失传,词就变成一种长短句的新体诗。我们现在发现的敦煌石窟中唐代天宝年间的手抄《菩萨蛮》可能是最古的《菩萨蛮》词。

      词的定型是晚唐、五代时期,因这一时期始有词集出现,形成流派:词牌的平仄、字数也比较固定下来。宋代是词的全盛时期,形成很多不同流派,很多作品千古传诵。

      第二、词牌、词韵和词谱

      一、词牌本是乐谱。一般是先有乐谱,如果作词,是按乐谱填入歌词,叫做填词。每一个乐谱有一定的名称,如《调笑令》《忆江南》等,填入的词也叫《调笑令》《忆江南》。

      诗有题目,而词有调名。有的词,调名就是它的题目,如五代时欧阳炯的《南乡子》。有的词,调名下面另有题目,如苏东坡的《念奴娇》,题目是“赤壁怀古”。

      词的平仄规定有一本词谱,常见的是《白香词谱》。清朝以《词林正韵》为准。

      二、填词要押韵,用词韵。词韵其实也是诗韵,只是比诗韵宽。词韵是平、上、去为一部共14部,入声的5部,共19部。

      平声上声去声

      第一部东冬钟董肿送宋用

      第二部江阳唐讲养荡绛漾宕

      第三部支脂之微纸旨止尾至未祭队

      第四部鱼虞模语姥御遇暮

      第五部佳半皆咍蟹骇海太半怪代

      第六部真淳臻文轸准吻稳震问恨

      第七部元寒恒删山关阮缓旱产铣愿翰换谏霞线

      第八部萧宵爻豪筱小巧皓啸笑效号

      第九部歌戈哿果个过

      第十部佳半麻鸟卦半祃

      第十一部耕庚清青蒸登梗静廻拯等映诤劲径证

      第十二部尤候攸有原黝宥候幼

      第十三部侵寝沁

      第十四部覃谈盐沾严咸凡敢感沗豏槛范勘阚艳騐陷梵

      第十五部入声:屋沃烛

      第十六部入声:觉约铎

      第十七部入声:质木栉陌、麦、昔、锡、职、德、辑

      第十八部入声:勿逆月没曷末黠屑、叶帖

      第十九部入声:合盍业洽狎乏

      用韵和词谱有密切关系。词的用韵有的和写诗一样:①用平声韵一韵到底。②用仄声韵一韵到底。③平声韵和仄声韵换韵押。但有的词和写的诗不一样:一首词用同一部韵的平仄互押,虽是两个韵,但不能超出一部韵。因此要在词谱中一齐说明。

      三、词谱是填词的格律,那个字应用平声,那个字应用仄声,有一定的规定,不能用错。由于词牌不同,习惯上用韵也有不同,因此须举例说明。

      词谱的字旁有符号,现简化如下:

      ①有“”的,规定押韵的地方。②押平声韵的地方用(平)。

      ③押仄声韵的地方用()。④没有符号的,可平可仄。

      ⑤习惯押入声的地方用

      下面是词谱举例,以不同押韵的方法来区分,可分为五种。这只是习惯上这样用,古人也有创新的不按习惯用韵的。

      1.一首词用平声韵,一韵到底

      (一)忆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第一部平声练习)

      (二)长相思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第十二部平声韵)

      (三)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2.一首词用仄声韵,一韵到底

      (一)如梦令秦观

      莺咀啄花红溜,燕尾剪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仄

      人与绿杨俱瘦。

      仄仄平平仄

      (二)生查子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3.一首词平仄韵换押

      (一)更漏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诏递,惊塞雁,起城鸟,画屏金鹧鸪。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香雾薄,透重模,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居君不知。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二)清平乐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4.一首词用同部的平、上、去韵3押

      调笑令王键

      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

      春草昭阳路断。

      仄平仄

      5.一首词习惯全用入声韵,一韵到底

      忆秦娥李白

      啸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十八部入声韵)

      以上略作举例,其他词牌的平仄,用韵,要参考《白香词谱》

      第三、词的分类和分段

      一、分类:古人把58字以下的词,叫做小令;59-90字的词叫作中调;90个字以上的词,叫做长调。

      二、分段:

      由于起初词是配曲的,一节音乐完了,便是一段。所以调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段方法。单调不分段,如《鱼歌子》,双调分为两段,叫上片、下片,也就是上阙、下阙,如《菩萨蛮》《满江红》;三叠的分三段,如《兰陵王》;四叠的分四段,如《莺啼序》。

      从上一段到下一段,一般要留空一格,这叫“过片”,也叫“换头”,也叫“过变”。

      词的上下片关系,要做到不脱不粘,似断非断,似承非承,既有联系,又不混同。故最难的是第二片的开头,它是上下片音律过渡起变化的地方,要使之唱起来特别好听,要用精彩的句子,表达丰富的感情。如柳永《定风波》过变的几句是: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这里自言自语口气表达惜别伤离的感情。

      诗无论多长,百句、千句总是一首,词分两片或多片,一首词又好像两首或数首,但是不可脱节成为两首或多首。

      第四、词的句式:长短句

      一、词是按词谱规定的平仄和字数填写好,词句十之八九是长短不齐的。长短句是词的形式的特点之一,宋人把词叫长短句。如秦观的词集叫《淮海居士长短句》、辛弃疾的词集叫《稼轩长短句》。

      词的长短句,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音乐,因为词是配音乐的,当时的音乐主要是“燕乐”(最初流行于宴会,特别是隋唐前),后来由于外来音乐的引进、旋律复杂,声调变化多端,我国原来的固定字数五、七言诗就不容易和它配合,所以诗就变成了长短句。另一方面,也为更容易表达复杂的感情——既可以慷慨激昂的也可是委婉细腻的。

      虽然诗早有长短句,如《诗经》的《伐檀》,汉魏六朝的乐府诗,但从唐近体诗以来,诗的格律从严,句子整齐,杂言诗减少,基本固定为五、七言诗。它既不适宜配音乐,又不便表达复杂的感情。所以词的长短句形式运应而产生了。如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用长短句表达他突兀不平的愤慨。

      二、词的句式与近体诗不同,分两方面讲:

      1.词中的五、七言律句

      词的句子中,有一部分是五言、七言律句,平仄和五言、七言近体诗的句子一样,这在词谱里按符号可查找。

      2.词的特殊句式

      ①一字句:一字句多用于开头或叠句。

      如:“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山盟虽然,锦书难托,莫,莫,莫。”

      ②一字领(一字逗),这是词的领字,一般不用标点隔断,但读时略作停顿,成为一节奏,一字领多数是虚词,习惯多数用去声字。如:

      “记小舟夜悄,波明香杳”《水尤吟》张炎

      “正落絮飞花,将春欲去”《摸鱼儿》张翥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沁园春》陆游

      ③二字句:二字句一般用于叠句和起句,或用于下片换头处,其平仄按词谱,如:

      “团扇,团扇,美人并未遮面”《调笑令》王建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如令梦》秦观

      ④三字句:每字平仄看词谱

      二一式:面前有复音词,后为单音词,如“多少恨”。

      一二式:面前有单复词,后为复音词,如“思悠悠”。

      ⑤四字句:

      二二式:情高意真《醉太平》刘过

      三一式:这回去也《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

      一三式:倚红杏处《永遇乐》蒋捷

      ⑥五字句:多数是五言律句,有三二式、一四式、四一式等

      二三式:明月入倚楼《长相思》白居易

      二一二式:何处是京华《昭君怨》

      ⑦六字句:三种,如

      二二二式:小楼明月调筝《醉太平》刘过

      二四式: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苏轼

      四二式:春斗南楼雪尽

      ⑧七字句:四三式和三一三式都七言律句

      四三式:薄雾浓云愁永昼《醉花阴》李清照

      三一三式:棚阴淡隔里湖船《瑶台聚八仙》张炎

      ⑨八字句:四四、三五、一七三种每字平仄按词谱。

      ⑩九字句:四五、五四、二七三种

      ⑾十字句:四六、三七两种

      第五、写(或读)词的技巧

      一、填词怎样选调

      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学,它本为歌唱而作。词调是规定一首词的音乐腔调的。选一个最适合于表达自己创作的感情的词调,是填词的第一步工序。

      各个词都有它特定的声情——音乐所表达的感情,学填词要懂得如何选择它,如何运用它。如《满江红》《水调歌头》一类词调,声情都是激越雄壮的,一般不用它写婉约柔情,《小重山》《一剪梅》一类词调是细腻轻扬的,一般不宜写豪放感情。词调声情必须和填词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相配合,这首作品才能达到它的音乐效果,才能够达到超过五言、七言诗的效果。

      自从词和音乐逐渐脱离之后,一般词人不复为应歌而填词,以为抒情达意,词同于诗,可以不顾它的音乐性,因之并忽略词调的声情,这是一种错误。如《千秋岁》这个调子,它的用韵很密,并且不押韵的各句,句脚都用仄声字,没有一句用平声字来作调剂的,所以读起来声调幽咽,黄庭坚就用这个调来吊秦观,后人便多拿它作哀悼吊念之词。可是宋代的周紫芝等人因调名《千秋岁》却用它填写祝寿词。那就大大不合它的声调了。又如《寿楼春》调声情凄怨,有人拿它填作寿词也不对。这都是只取调名而不顾调的声情的错误。所以填词必须选调,选调必须选调的声情而不是选调的名字。

      怎样认识分辨每个词调的声情呢?在词和音乐还不曾脱离时,有些论词的书籍,记载过某些词调的声情,最著名的是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它对《雨霖铃》《何满子》《念奴娇》等调,都有详细的著录,这是介绍词调声情最可贵的资料。我们现在研究词调,只有拿《词律》《词谱》等书作基础,仔细揣摩它的声情。大概有几种方法:①从声、韵方面探索,这包括字声平拗和韵脚疏密等等。②从形式结构方面探索,包括分片的比勘和章句的安排等等。③排比前人许多同调的作品,看他们用这个调子写哪种感情的最多,怎样写得最好。这样琢磨推敲,对于运用某些词调声情的规律十得七八。

      但是,一定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掌握词调的声情,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词的内容,决不应死守词的格调而妨碍它的思想感情。北宋婉约派词人周邦彦,尽管他精通音乐,讲究声调,但由于作品内容空虚,他的成就便远不及苏•辛豪放派的作家;而苏轼、辛弃疾派作家作品因为有丰实内容,自然便突破格律的束缚。所以,我们揣摩词调的声情,不应为声情而声情,而要能入能出。

      还有,形式格调虽然有定而无实定,能活用形式格调的人,是作家。我们说某个词宜于写豪放感情,或宜于写婉约感情,这只是一般说法,并不排斥许多例外的作品。如《满江红》是声情激越的调子,宜于写豪放感情,但辛弃疾“敲碎离愁”一首说:“满月不堪三月暮,举头已是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写来书,从头读。”又“风卷庭梧”一首说:“天运难穷休久望,楼高欲下还重倚。拼一襟寂寞泪弹秋无人会。”何尝不如别词。又如“六州歌头”的声韵结构,无疑是沉郁顿挫的,而辛弃疾的“晨来问疾”一首,却用它写幽隐,咏桃花,声情又何尝不合。可见大作家能运用一种形式纵横无碍地写多种感情,而不会困于格律之下。故不能以揣摩所得声情来衡量大作家具体作品,反之,有时却要以大作家具体作品为标准来衡量某些词调声情,一个词调用多种具体作品来衡量,可以有多种声情。如上述的《满江红》《六州歌头》。

      词调与声情(举例)

      例一:西江月•遣兴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句),要愁那得工夫(平韵)

      近来始觉古人书(叶平),信著全无是处(仄韵)

      昨夜松边醉倒(句),问松我醉何如?(叶平)

      只疑松动要来扶(叶平),以手推松曰去!(仄韵)

      此调系双调,五十字,《词谱》说它“始于南唐欧阳炯,前后段两起句俱叶仄韵,自宋苏轼、辛弃疾外,填者绝少”。此调已见于唐《教坊记曲名表》,非始于五代欧阳炯。现存作品,时代最早的是《敦煌曲子词》中写月夜弄舟的三首。李白《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三宫里人。”《西江月》调名或本此。

      上下各四句,除第三句七字外,皆六字句。每片二、三两句用平声韵,两结则用与平声韵同部的仄声韵。词中小令。平仄通叶的很少(注意)。仄声字很重,又放在两片的末了,最好用沉重的语气来震动全首。唐五代人填此调多作儿女情词,声调婉弱,很少用重语,因此不能发挥这两个仄声韵的作用。如柳永的两结“春睡厌厌难觉”,“又是韶光过了”。到苏式作“今日凄凉南浦”“俯仰人间今古”比重沉重。运用此调最好的是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一首。它的上结“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十四字分量很重,可以镇纸。下片结语“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写大醉的神态,实是表达身世牢骚之感,并且用散文句法,更觉有拗劲。

      《西江月•井冈山》,上片“敌军围困千万重,我自巍然不动”“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循”,表现了我军以少胜多不可震撼的英雄气概,读了使人增长志气。这首词具有高亢的激情,豪放雄壮。本词遵守词谱用一部韵的平仄通叶,韵脚分别为闻、重、动、城、隆、循。按闻、循、与重、动、隆、与城本分属三个不同韵部,这里以方言取叶(古人也用过方言)。

      (忧国心情)例二:菩萨蛮•书江西赵口壁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之水(仄韵),中间多少行人泪(叶仄)

      西北望长安(平韵),可怜无数山(叶平)

      青山遮不住(换仄韵),毕竟东流去(叶仄)

      江晚正愁余(换平韵),山深闻鹧鸪(叶平)

      此调为双调,四十四字,唐教坊曲名。苏鹗《杜阳杂编》说: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其国人危髻金冠,璎珞被体,故谓之“菩萨蛮”。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土亦往往声其词。

      此调上下片各四句,由两个七言句、六个五言句组成,每两句一换韵,首二句用仄韵,三四句换用平韵。近于唐代近体诗,句调匀整,声情皆婉。但它一首里四次换韵,在小令中算是用韵最密也是换韵最多的一个调。换韵有时是暗示转意的,这个调子两句一换韵,忌一意直下。

      温庭筠填此调十四首,最著名的一首:(儿女情)

      (眉晕褪色,退色的黄额)(乱发垂在面上)

      小山重叠金明天,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自怜孤独)

      全词写一个贵族妇女梳妆时的心情,八句分四层,上片写梳妆前的形态、情态,“懒、迟”字暗伏结句的意思,下片写妆成后:明靓妆面,孤独心情。全词结构严密,语意深婉,有层次。严守平仄字声,尤其(上片)末了两句“弄妆梳洗迟”作1--1-拗句,只有下片“双双金鹧鸪”例外。注意字声配搭,会有助音节的铿锵。虽然用韵甚密,且多转换,毕竟全首用五、七言整齐字句,所以它的声情还是偏于和平的。像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这一首,也还是近于沉郁而不是纵横奔放的。

      词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是唐宋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新阶段,是唐宋文学的一个光辉成就。

      唐宋词和前代的乐府诗有着历史的继承关系,但在内容、形式,风格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又有着显著的差别。它不是直接从前代的乐府诗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完全是当时一种新兴的歌诗,在各方面保有自己的特点,并从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立的传统。它在音乐上是和前代的乐府诗属于不同的系统。

      隋唐时代的音乐有着三个系统。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自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始诏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雅乐是汉魏以前的古乐;清乐是清商曲的简称,大部分是汉魏六朝以来的“街陌谣讴”;宴乐(或作谯乐,燕乐,是当时宴会时演奏的音乐)主要成分是西域音乐,是中国西部各兄弟民族的音乐,以及中亚细亚和印度的音乐。

      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中这近乎癫狂的原始的生命力的冲动中包孕了天地乾坤的灵气。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观其力而不失,身姿展而不夸,笔迹流水行云。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杜氏杰有骨力而字画微瘦,若霜林无叶,瀑水进飞。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书画作品铁书银钩,冠绝古今。

      著名书法家、当代书画家、书法教育家畅春斋主杨秀和先生自幼喜爱书画,坚持50年临池不缀。习遍二王、柳、颜、欧、赵诸家精品,研究历代名家之精髓。能融各家之长,自幼风格,楷、行、隶、篆、草五体皆能,以隶书见长,国画以书入画,也有较高水平,功底比较深厚,属传统功力型书画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北京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词,是一种配合音乐的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kwj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