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给人力量的文字人生旅途成长励志
《都挺好》:作者用写实撕裂,编剧用愿望治愈。

《都挺好》:作者用写实撕裂,编剧用愿望治愈。

作者: 知行文化圈 | 来源:发表于2019-03-26 15:31 被阅读6次

坏人看完这结局,

转身偷偷地笑了。

作者 | 岳冰

《都挺好》:作者用写实撕裂,编剧用愿望治愈。

01

《都挺好》,火了。

之所以能火,一定是因为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之所以能引起强烈共鸣,一定是因为观众们,都多多少少能从这部剧中,看到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

这部剧可以说,是展示原生家庭的伤害和痛苦的。

作者阿耐在原著中,对人物的塑造和心理描写方面,用笔非常精良细腻,很多处的刻画都能恰到好处,叩击读者灵魂的触觉,令人油然动容。

作者的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至于荧屏的艺术展示,编剧考虑更多的则是,应该让观众如何治愈。

然而,生活毕竟无法演戏。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越接近尾声,观众吐槽点越多的原因吧。

以至于呆板如我,忍不住径直去翻阅作者的原著,想要一窥究竟。

剧中的苏明玉有句口头禅:苏家的事别找我。

但是行为却又完全相反,编剧刻画给我们的,却是一个口是心非的受虐狂,圣母心不停的无底线泛滥。

苏家的事她不仅没有不管,反而是时时管,处处管。

《都挺好》:作者用写实撕裂,编剧用愿望治愈。

02

原著中的苏明玉,不是这样的,在那里,她绝对是个拎得清,辨得明,雷厉风行的金领高管形象,是名副其实的“别找我”。该管的管,不该管的,她一定是一点也不管。

从苏明玉被打,这一个细节的处理,在电视剧中和原著中,是有着天壤之别的。

在电视剧中,不仅苏家的每个人都想和稀泥,从后面的剧情发展来看,是我们的剧情,也需要编剧跟着一起和和稀泥。

不然,就必须要能把这所有的,原生家庭的矛盾症结,用智慧的方法告诉大众,该怎样化解。

显然,这是个太大的难题。

于是,就只好像多数大众节目表现的一样,把这个难题,变成一个美好的愿望,寄希望于剧中人物的角色去自省,寄希望于人性自己去转变。

原著中的苏明玉不存在圣母,在尔虞我诈,厮杀不断的职场,能稳坐江南老总的职位,她就不可能是一盏省油的灯。

在原著里,她是让苏明成吃尽了苦头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下原著中这个章节),而且把所有证据,都紧握在自己手中,完全占据着,事情发展的主动权,苏明成是不敢不长记性的。

《都挺好》:作者用写实撕裂,编剧用愿望治愈。

03

剧中关于江北老总柳青的演绎,单单推理起来,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我想,编剧或许是,为了突出苏明玉的光芒吧,就干脆把柳青比下去好几条街。

一个稳坐江北老总交椅的商界精英,却不得不被塑造成,江南苏明玉的小跟班,而且还整天咋咋呼呼。

原著中,江南江北,在销售领域都是名扬业界的精英人物。这二人之间是,相扶相持,相辅相成,相互欣赏,都是利害角色。

原著中的柳青,不仅仅是聪明过人,而且遇事极有主见,处理事情果断干脆,绝对不会瞎抽风。

关于苏大强,这是一个极端自私,毫不作为,心里只装有自己的人,是个根本不配为人父母的角色。

但是演到最后,应该是牵涉到人伦纲常的问题,边界就不太好把握了。

于是编剧带着美好的愿望,在希望和祝愿中,让苏大强就那么突然变好了,变得通情达理了,变得会关爱子女了。

可是现实毕竟不能靠演戏,现实中心肠坏的人,往往越老越坏,这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都挺好》:作者用写实撕裂,编剧用愿望治愈。

04

为了能更好的,给观众一个合理的交代,最后不得不把苏大强,演成老年痴呆。

你看,他这么老了;你看,他会变好了;你看,他都老年痴呆了;你看,他多么可怜。他时间不多了,赶紧好好尽孝吧。

于是大结局,终于父慈子孝了。

有网友打趣说,这部电视剧的结局,让坏人偷偷地笑了。他们更加坚信不疑,只要等到老了,弱了,病了,他们犯下的一切罪行,就都可以翻篇了。

关于原生家庭的伤害,作者在用写实撕裂,编剧只能靠愿望治愈。

其实,只不过是谁都别无选择。

原著中有一句话,“这个世界,人们只看到表面,所以,纵容了所谓的弱者却四肢发达的无赖。”

那些没有生在,这种斑斑原罪家庭的人,是无比幸运的。

那些明明对别人的遭遇,无法感同身受,却利用自己的幸运,喜欢高举道德大旗,去鞭笞没拥有出生幸运的受害者的人,这种人内心装着的,恰恰不可能是真正的善良,而是掺杂了某些个人私欲的,更大的邪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挺好》:作者用写实撕裂,编剧用愿望治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ag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