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说,自由令人惊骇,我并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惊骇的程度,但我确信自己需要自救——如果任由这种“枯萎”的感知不断蔓延,我很可能再也不会感到“生机勃勃”——丁锐
《醒来》这本书,是我很长久以来,没有如此痴迷用力地要去看下去,看到最后一页上,那样急切的,仿佛前方会有什么惊喜似的,抓着,拽着我的心,快走,快跑,再快一点,跑起来,快,冲刺……最后,我看到“心疼你”三个字,重复了两遍,整本书就这样结束了,终了了。这种感觉有点像很久之前看过桐华的《长相思》,厚厚的三本,用力费心的翻完,真正到了最后一页上,掩卷合书,抽刀断水,内心的爱恨情仇,百感交集,瞬间却找不到可以安放和落地的空间,顿有,恣意胀大的落空感和无力感。只是稍有不同的是,伴随着强烈的胀满和饱和之后,当黎明的曙光再度照耀之时,我的内心却感到一丝丝释然和轻快,我仿佛看到了曾经所有用力追求的、纠结的、迷茫的,都存在着一种虚假的可能,而且这种不真实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大到我竟然可以放松了下来。
对于作者的性取向(宣称是gay),开始,我觉得那是聪明绝顶的人开的一种玩笑,只不过这种玩笑开得有点大,不过有身份的人偶尔开点过火的玩笑,也是可以用各种善意来解读的,比如,作者女粉太多,这样可以避免更多麻烦,又或者是出于对自由人格不容侵犯的保护。只是,当我读到其中《匹诺曹的人格战场》和《亲爱的,你还活着吗?》这两章的时候,我深刻地被触动了,甚至,我居然能够设身处地的站在那样的一个立场,去体验和感受另一种灵魂的苦,这种苦,对于全书来说,稍纵即逝,却也更加显得难能可贵,有血有肉。包括面对曾经的爱人,最终也只有那一句:“亲爱的,你还活着吗?”仅仅是这样一句话却胜过了“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春风十里不如你”等等精巧飘逸的语言。所以,真正的爱,真正的悲,是不用被任何的美艳来装饰,便能够让我把眼泪流到心里去的。
那些天,我心里常常会默念着这样一句话:凡真实的,必会相遇。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作者自己首创的,而我分明清晰明了的看到了一个人在用尽各种方式,孜孜不倦的寻求着这个世界的真相。无论是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来看见花花世界的人性和人心,还是以身试法,落入滚滚红尘中,去照见所有的灵性与觉知。这份勇气和坦荡,或许是上天给予的恩宠。世人、亲人、爱人无法给予的“心疼”,在这样一条不断探索和寻觅的人生路上,用另外一种方式,一种独特的方式,给予他特别的恩宠。是的,我想是的,任何事物,都是一种能量守恒,作者值得拥有如此的恩宠。
或许任何一种相遇从长远来看,都有其意义。比如,在去往川西高原寻访阿秋法王的“神奇”遇见,成为作者生命的拐点。对于这次“醒来”的体验,让我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场体会。在一次连续四天的瑜伽教培班上,每天都有不连续的打坐。打坐的时间是早中晚各一个小时,瑜伽体式之间坐40分钟。而我,去之前,连十分钟都坐不了。可想而知,一个小时后,我整个人都要废了,疯了。就这样坚持了四天,那天晚上,顶着满头的星星,从超市出来,独自一个人开着车,路灯一闪闪的从我眼前滑过,车厢里昏暗静默。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看到了一直隐藏在内心深处“苦”的真相,那么清晰,那么明确,没有一点怀疑,没有一丝虚伪,于是,眼泪不停的流了下来,我开始心疼从前的自己,心疼,对的,就是这个词,我竟是第一次真切不带伪装的感受着它。
真正的心疼过自己,才能真实的心疼别人,也许,良善和慈悲也才能就地升起。
书里的每一句话,每个人物,都真实的仿佛曾经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而我也因为四年前为了寻到一处心安的地方,接触到瑜伽,继而触摸到灵修,灵性课,佛学等。想我一度有着近20年当兵的经历,在部队里早已被打造的不信奉一切的“怪力乱神”,然而,当我真的能捧着一本《佛教的见地与修道》津津有味的读起来之时;当我像个小学生低着头看魏先生给我讲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的理论之时;当我活灵活现的坐在打坐垫上聆听明一师讲佛学的时候;甚至当我删除了很多群而保留“撕之秘笈”群,心无旁骛的看群空间的一个个案例时,我只能感慨:这或许就是所谓的“生机”吧。一个普通平凡人的生机,一个有家有口还想有所追求的人,所寻觅的生机。尽管这样的生机,或许有着更多的虚幻和表象,但是,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外熵”,尽管只是星星之火,但也足以指引着我们能够遇见心中的神圣,比如,遇见《醒来》,遇见ting,遇见“撕之秘笈”,遇见死亡体验馆……
书中有太多太多惊心动魄的金句,但是,我都不想引用,我只想看着它,读着它,直到把它看透了,悟透了,它便活在了我的心里。
最后,还是写下我心心念念的那些金句:
相比两腿一盘、双眼一闭的“小打坐”,我更愿意试着以人间为静室,以红尘为杂念,盘上欲望之腿,闭上贪妄之眼,来一次潜心的修炼。
而我所谓的“修行”,是试着把自己打开、揉碎,尽可能碾入和编织到更大的“壳”里。我的肉身来自父母,思想源自于社会,如不能允许“贪嗔痴慢疑”一次一次通过和打碎“我”的价值观,又怎能完成吐纳和生死的轮回。
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养小孩真的是一本万利的事。一个活生生的小孩,能够让你不必面对自己人生的“无意义感”。他只需生长,你只管“饲养”,因为当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感到百无聊赖时,只有小孩这种生物才能救场。天下的父母,你们的付出诚然可贵,但在这种被过度渲染的“恩情”背后,怎么就没人认真地想一想——如果天平不是两头一样重,又怎么能够维持几十万年的平衡?
真正的自由,是无拘无束地跳跃在各种“身份”之间,不被任何一种成型的价值观绑架。
无论是佛、道、基督、奎师那,甚至是心理、灵修、星座、易经、哲学……所有的形式都是表象,它们通过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却不是月亮本身”。
文/花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