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绰绰,城市没有夜晚。而我,没有睡眠。这并没有什么。
百无聊奈之际,翻开微博,看到一篇推送的文章,大抵是那种公众号或者传闻中营销号类的文章,我不是很了解这都是什么“号种”和分类。
言回,内容说的是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女孩,从小被父母如何如何“散养”,大抵就是在乡镇上小学,成绩也总是垫底,还描写了老师因此而对其的各种负面“认定”,作为与其父母坚持“算命式鼓励”女孩总会有一天能得第一,并且坚持“保护”女孩的兴趣爱好,支持其做了许多“无用的事”,比如沉迷武侠小说、四驱车、看书、阅读等等,一系列的“顺从天性”扶养操作的对比,然后,女孩高二开始逆袭,高考大胜,最后进入了哈佛法学院,成为了学习、工作中的“佼佼者”的故事,以此说明,顺其自然,静待花开的教育心态的……正确?优秀?
请原谅我的词穷,实在没有能够体会其意,只能如此模糊描述了。
文章列举了很多“事实”,我这里没有完全取出,没有要断章取义的意图,更没有要抨击这种教育方式的意思。
相反,顺从天性,顺其自然,真的是一种我很欣赏并且正在践行的教育理念,让每个生物都能以自己的速度运行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方式感知自己的生活,这是多么美妙而又舒适。
但是,这一切,在被一种叫做“对比”的论证的过程中失去了其本来面目,在“散养”和她获得了“成功”的论述关系里,变得支离破碎了。
错的当然不是女孩的成功,女孩,如此精彩,可喜可贺。
可是,当她的精彩变成了“成功”,成为了此种教育方式的正确性的一种佐证,这难道不是暗潮汹涌的对“成功式”教育的又一次鼓励和另一种形式不明的推崇吗?
如果,她高二仍旧没有逆袭,如果她高考仍旧成绩平平,如果她只是上了个普普通通的大学,最终也没有能成为让杨奇函服气的对手,更没有在奇葩说和其他舞台上散发出光芒?难道,她就不精彩了吗?
不,我所理解的,顺从天性,顺其自然,当是这样的。
哪怕没有奇葩说上的引经据典,沉迷武侠小说时深切感受过人性最初的善意之美的体验当很有韵味;哪怕没有名校的加持,那些层出不穷的对生活中各式各物的好奇并为之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探索之旅同样会动人;哪怕没有展现出超人的睿智,那些在书店里纵横捭阖的时光仍然耀眼……
顺从天性,顺其自然,不是“静待花开”,也不是“开不成花可以长成一棵大树”,更不是“长不成大树就成为韧草”,而是,你是花,你可以开也可以不开,都同样可爱;你是树,你可以参天也可以匍匐,都同样有姿态;你是草,你可以坚韧也可以柔脆,都同样有性格……
我所理解的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生物都可以选择自己觉得最好的方式去成全自己的生命的过程,并且无关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