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民主改革前求吉寺的寺院组织与制度
民主改革前求吉寺建立了严密的寺院组织与制度;建立了政教合一“襄佐” 制,并通过其“襄佐”对寺寨(包座七部落)和各分寺进行有效的统治,于此同 时在寺院教育方面也把萨迦派的学经制度完整的继承下来,求吉寺成了该地区的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第一节 寺院组织的形成与发展
自求吉寺建立起就很重视寺院的组织与制度,对僧人的学习和戒持修养有严格的规定。若尔盖求吉寺有“建寺于曲扎,立戒于香谦功求让博(1528-1579)”之说。
香谦功求让博(第一世弘法活佛)曾到西藏彭波的能扎寺学经,还曾任该寺法台。返回故里后,曲扎让博主动让位于他,并着手制定寺院清规戒律,选“赤哇”(法台)讲经说法,
选“格贵”(法司)纠察寺规,要求寺僧要严守戒律,精修佛法,第三世活佛阿旺曲扎时,为承前启后,从后藏萨迦寺请来三位堪布讲经说法,提高僧侣佛学知识,并根据显密二院之特点,制定编写了《寺院清规》一书。
1564年,求吉寺活佛香谦功求让博前往蒙古地区募化,在兰州附近与明“顺义王”俺达汗相遇.当时兰州地区正受天旱,俺达汗请香谦功求让博祈雨,香谦功求让博降雨成功,“顺义王”俺达汗非常感激,并拜香谦功求让博为土师,“顺义王”俺达汗从香谦功求让博受密宗灌项。汗王赐予功求让博玉印和罗乎以及于“宝伞旌幡十三面”,“顺义王”俺达汗还赐予香谦功求让搏主持僧官印,求吉寺便有了僧官官衔“襄佐”制,从此求吉寺正式在若尔盖地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襄佐”制,“襄佐是求吉寺最高首长,集寺院行政、教务、财务、执法和所属部落的政治、经济、司法等大权于一身”。
襄佐制的建立标志着求吉寺在该地区正式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求吉寺的精神领袖是活佛或喇嘛,下面设堪布一人,堪布专司授戒、讲经说法,格勾(寺院管家、掌堂师),专管全寺僧众纪律,由僧众推选,任期一年。
翁则(领经师),专司全寺僧众颂经时起首领诵。“民改前,求吉寺,求吉寺寺院最高领袖是活佛,下设襄佐和萨迦喇嘛;襄佐下设堪布1、管家2人、济哇18人(包括扎仓济哇)、管家1人(大管家)、扎仓喇嘛3人,各扎仓管家3人(小管家)、派往各分寺喇嘛9人”
民改前求吉寺寺院组织系统如下:
活佛
萨迦喇嘛(其地位相当于堪布是萨迦寺派来的)
堪布
襄佐
l、管家二人,管辖郎斗十多个郎厅。
2、济哇十八人(包括各扎仓济哇)。
3、堪布一人
4、楚格一人,下管格勾(铁棒喇嘛)。
5、扎仓喇嘛三人,扎仓格勾二人(铁棒喇嘛)居巴格勾一 人(铁棒喇嘛)
6、派往各寺的喇嘛。
图1:民改前求吉寺组织结构
民改前求吉寺的寺院组织结构非常庞大,有严密的宗教组织,行政组织和教育制度。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求吉寺成了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心。
1、宗教组织与制度
求吉寺的宗教方面主要是由堪布负责,每次宗教方面的大事都要有求吉寺各大活佛、萨迦喇嘛和堪布共同讨论来决定,其他一般都由堪布来完成。
活佛是寺院的精神领袖,活佛的转世是寺院的大事,寺院的活佛转世也要由襄佐通过萨迦喇嘛请示萨迦法王后才找回转世灵童。
“第三世活佛阿旺曲扎时,为承前启后,从后藏萨迦寺请来三位堪布讲经说法…”。
从此求吉寺形成了从后藏萨迦寺请喇嘛的规定,每任喇嘛去世后,都要从后藏萨迦寺迎请下一任喇嘛,求吉寺喇嘛的地位仅次于活佛,在寺院享有崇高的地位,也是后藏萨迦寺在求吉寺的代表。
求吉寺的堪布,其主要职责是管理全寺的教授经典,剃度受戒的僧人,萨迦后藏萨迦寺与主要关系在求吉寺的活佛转世基本都要请示萨迦法王,求吉寺的堪布都要到萨迎寺学习取得学位后方可当堪布,也有求吉寺的活佛、专门喇嘛前往萨迎寺学习、给寺院和僧人布施等情况,宗教方面接受萨迦寺领导,其他经济和政治上没有多大关系。萨迦法王派的堪布,则是学完十八部大论,晓知十明(大五明和小五明)精通显密的高僧中经过考核答辩,由萨迦法王钦定的。相当与格鲁派的“赤巴”之位,萨迦派的让降巴则相当于格鲁派的“格西”学位。
求吉寺的堪布还有要参加襄佐办事机构廊厅的各种会议,协助襄佐完成求吉寺各大活佛系统的转世和对各分寺的喇嘛及堪布的任命。每次寺院的各种法会都是由堪布负责,寺寨里需要做法事活动等都要到寺院直接找堪布,这些都由堪布来具体负责和安排。
2、行政组织与制度
求吉寺建立了行政组织襄佐制以后,襄佐是寺院的行政首长,襄佐一般都由活佛担任,也有活佛的亲信担任的,襄佐是要经过全寺僧人选举产生,一般任职三年,也有连任和终身担任襄佐的高僧和活佛,襄佐也要为寺院负责。襄佐有襄佐办事机构,襄佐办事机构为“廊厅”;廊厅通过大管家具体指挥从事多项事务工作,廊厅执事者有郎斗,郎生和仆从等若干人。“襄佐有如此大权的寺院阿坝州只有求吉寺独家”盯。襄佐在求吉寺成了实际领导人,襄佐下面有管家二人,管辖郎斗十多个郎厅。济哇十八人(包括各扎仓济哇)。堪布一人,楚格一人,下管格勾,扎仓喇嘛三人,扎仓格勾二人,居巴格勾一人,派往各寺的喇嘛。他除了在寺院里面享有行政、敦务、执法等权力以外还有对各分寺、若尔盖包座七部落的行政和宗教大权,在实行权力的同时,襄佐也要对求吉寺的建设、,维修及僧人日常的生活等各方面负有责任。要维护包座七部落,各分寺的稳定和发展等。
襄佐机构如下;
襄佐
l、管家二人,管辖郎斗十多个郎厅。
2、济哇十八人(包括各扎仓济哇)。
3、堪布一人
4、楚格一人,下管格勾(铁棒喇嘛)。
5、扎仓喇嘛三人,扎仓格勾二人(铁棒喇嘛),居巴格勾一
人(铁棒喇嘛)
6、派往各寺的喇嘛。
宗教实体经济力量的大小是衡量宗教实体社会势力大小的主要标志。求吉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各郎厅、各扎仓的济哇所经营商业和扎巴外出化缘所得的收入。作为公共收入的郎厅和作为各团体的扎仓收入而言;管辖郎斗十多个郎厅,各扎仓和团体的济哇九个。民改时,求吉寺、济哇经营资产银元65000余元,酥油22000余斤,粮食13000余斤,牛、马、羊共计300余头,还有大茶之类物资。
求吉寺郎厅有各类牲畜900余头,高利贷资本200余元,土地120余亩。
求吉寺的郎厅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通过每个扎仓的济哇所经营商业而得来的,求吉寺的济哇经营的主要是百姓生活必需品;如大茶、盐巴、布匹、粮食等。还有就是对各部落发放借贷,求吉寺郎厅每年组织三次济哇对各部落进行买卖活动,一次是在春天,春天主要是发放高利贷。这次发放的借贷即有钱(银元),也有粮食,因为春天开始播种,有些百姓没有种子,有些虽然有种子但粮食种完了后整个夏天没有粮食吃的,所以需要借贷粮食。求吉寺就给这些人放贷,解决了百姓的困难。
每年的秋天是求吉寺各扎仓的济哇最忙的时候,一方面各地开始秋收,需要去收租和放贷。
另一方面;每到秋天是百姓收获的季节,百姓会哭卖商品,这个商机也不能放过,及时把百姓急需的大茶、赫巴、布匹等带到各个部落,这些既可以物物交换,也可以用钱来买。
秋天由于是百姓收获的季节,求吉寺各扎仓的扎巴、高僧,甚至是活佛、喇嘛都要到包座七部落和各分寺去传法、开法会、化缘等。所以普通百姓还了借贷,在各扎巴们化缘,缴租等以后基本没有什么剩余的,他们又去借钱。这时每个部落里的首领或富裕人家就会给这些百姓放贷。
冬天也就是过年前,济哇们又要到各部落进行物资交易,这时主要是富裕人家买过年的年货,还有有办喜事等的家庭会在这个时候买布匹,所以这次也是一次重要的商机,而且济哇们这次会给每个家庭发放贷(主要是春节的年货,盐巴、肉、酒、糖果等),这个借贷要在第二年的秋天还,即使当时你有钱也不能给,只能在求吉寺规定的时间里给。
求吉寺不仅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政治组织与制度,司法等程序齐全,还设有监狱等组织机构,比如在寺院法律方面;
以下是某些学者搜集到的一些求吉寺关于案审判官处理纠份的习惯法则,
比如在关于杀人者赔命价方面; 求吉寺历来反对杀生,杀人者要赔命,包座七部落、前山五部落、各分寺等的信教群众之间或萨迦派信徒与其他教派发生杀人事件,求吉寺都要参加摊派。
求吉寺通过各种手段要为死者主持公道,但当时赔的命钱也要分好几种;
(一)首先,僧人、女人是不能杀的,僧人和女人是不能参与战争、打架等事件,特别是僧人在民改前的社会地位很高。如发生僧人和女人被杀害事件,那后果是很严重的,当地寺院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组织僧人武装去捉拿凶手,直到凶手归案,否则僧人是不会善罢甘休的,寺院也会把僧人凶手处死,这就是偿命。
同时寺院还会组织僧人武装到凶手家里,在凶手家门口念咒语,在凶手家门口插黑旗,过去寺院在百姓家门口插黑旗是最不吉利的象征,这样以后这家往往会发生灭族的灾难。这种事件在过去是有很多例子的。僧人和女人被害寺院会直接干涉,他们的命价是无法用金钱来赔的,只有赔命。而且杀人者还要给寺院交一定数量的钱用于寺院给死者念经超度。 可见,保护女人儿童是求吉寺一大法律特色。
(二)土官、头人、名望贵族等家族的人被害是要赔命的,但过去土官、头人等多半是相互残杀,所以基本都是用钱来解决的,他们的命价也比普通百姓的要贵的多,过去叫“千价”要赔五千元银子。但土官、头人等都不觖钱,所以不需要赔命,赔钱就是。
过去若是百姓把土官、头人等家族的人杀害了是要赔命的,所以过去有的百姓杀了土官、头人等以后全家出逃。还有一个办法就是普通百姓杀了土官、头人等以后,就直接跑到求吉寺,直接投靠求吉寺。在民改前求吉寺要保护任何一个投靠求吉寺的百姓。然后求吉寺就会派人前去谈判,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犯人首先要许诺要一辈子为归宿求吉寺。而杀人者所需要赔的命钱也会由求吉寺来赔偿,求吉寺一般不需要赔那么多钱,寺院以各种修法形式只赔少量的钱或有的甚至不赔钱,求吉寺给死者超度和让死者来世投胎人世等,这样寺院就不需要赔钱,另外死者家属也不愿对寺院提出经济方面的要求,只是希望寺院能为死者好好的念个经就足够了。
(三)普通百姓之间发生杀人案,一般在当地寺院和土官解决。而普通人的命价没有一个固定的数字。所以都是因人而定的。其中所赔命钱的一半要给寺院,用于给死者念经等。
求吉寺的官衔“襄佐”制的建立,使求吉寺在若尔盖包座七部落地区和各分28千价:不是一千元,而是五千元银子。寺中成了政治中心,并有效的行使了行政权力。同时在民改前求吉寺通过官衔“襄佐”制对维护若尔盖地区的稳定、和谐等起过积极的作用。民改前求吉寺的政治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有效地统治着包座七部落和各分寺及地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