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两本书频繁出现在我的视野里,《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都出自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之手。赫拉利在《人类简史》里用一种比《明朝那些事儿》还要好读的方式,讲述了人类如何以“共同想象”为基础,建立起协作直至发展成了现在的状态,最后还关心了一个非常个人化的命题,幸福感。
而转眼到了《未来简史》里,赫拉利分享了未来世界的一种可能性——一路支撑着我们的走到现在的“共同想象”将会崩塌,“人工智能”将接管世界,人类的作用仅仅是为智能系统提供数据。
人工智能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去年有部美剧《西部世界》就是关于这个,再往前数还有呆萌的机器人CP瓦力和伊娃,《豚鼠特工队》,州长的《终结者》系列等。
这些作品中也不乏出现机器人诞生意识,他们或想争取到人类同等的权利,或进一步想要灭绝人类、统治地球,之所以我们还能安心的观赏,不外乎觉得“意识”这个东西,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还做不出来,至少,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肯定做不出来。
日本的机器人还只会按照特定程序跳舞呢,谷歌和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还会出车祸呢…
问题是,“意识”,真的是人类被人工智能统治的必要条件么?并不是。赫拉利在《未来简史》里分享的这种人工智能统治人类的可能性就基于此。
智能完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人工智能只需要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给你提供出建议就行了。当你的导航多次给你指出避免交通拥堵的方法,你就会开始信任它,当大家都用同一个导航系统,都塞在一条路上,与此同时另一条路不堵,但导航为了你好,只会把这个情况告诉一半的人。没有被告知的那一半人也不会产生怀疑,因为走了一半的人,这条路确实也不堵了。
当交通、医疗、健身、工作等各方面的智能系统逐个取得了你的信任之后,你的所有行为都来自于系统的“建议”而不产生丝毫怀疑,这一点在电影《机器人总动员》里其实有所窥见。
除了萌萌哒的瓦力和伊娃,电影还展示了地球毁灭后幸存人类所居住的飞船,可以看成是一个小型的全智能星球。出行、穿衣、进食,甚至连天气系统都能实现自动化,而且,这个智能星球已经用智能系统完成了你能想到的所有工作,并养活着这里的人类,人类光享受就行。外形上,人人都是大胖子,毕竟全程出行都是自动化的,而且大家都在一套系统里,快速又安全,这里的人类只需做两件事,选择是否听从系统给的建议,或者给系统下指令。
别急着说“真好,总算不用工作了”,反正我在看这部电影时没有丝毫的羡慕,我想不出这样活着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就算电影里赋予了“人类是为了等到地球适合居住时再返回地球”这样一个意义,然后呢?把地球改造成一个更大的智能星球,养着更多的人类,养着干嘛呢?
我们把话题缩小一点,时间往回倒退一点。
早在个人电脑还不怎么普及的时候,游戏玩家就早已把人工智能(AI)挂在了嘴边,譬如星际玩家找不到真人玩家就天天和AI干仗,并被AI虐到体无完肤。
十一年前,我开始接触完美时空的几款网络游戏,《完美世界》《武林外传》《诛仙》,都是很老的那种游戏模式,打怪、做任务、刷副本、练装备、找人PK、参与帮派领土战争,尤其是打怪、做任务,特别恶心,动不动就让你干掉200个盗贼,谁要让我从一堆豆子里数200个豆子给他,我肯定骂他有病。但游戏不一样,出于对经验的渴求、级别的欲望,辛苦是辛苦了点,想想升级后带来的各种好处,倒也能接受。
或许是游戏方看到了玩家在论坛的吐槽声,出于减负的考虑,推出了自动挂机系统,你不是觉得地图太大难跑么?给你个传送道具,右击一下就到指定位置。你不是觉得要杀的盗贼太多心好累么?给你个挂机符,右击一下,你的角色就自动在哪里杀山贼了,还会自动加血、自动捡东西、自动放技能哦,你开着电脑干别的事儿去吧,半小时后回来任务就做好了。
够体贴,够智能了吧?玩家只需要扮演神一样的角色,点击“接任务”,再点击“挂机”就好了,一切都比之前做的更好,升级也更快。与此同时,玩家也流失得更快。
同样的经历,我在《我叫MT》又体会了一次,为了获得想要的卡牌,刷副本刷得好辛苦,还为此烧坏了一块手机电池。可当游戏推出“一键刷副本”的功能之后,我就不玩了。
总结起来就三个字——没意思。
在游戏里,卸下了打怪升级的枷锁,你尚且还能选择换个游戏(这是有自虐倾向?)。而在赫拉利所展示的那种世界,人工智能完成了足够养活所有人类的工作,生命的意义将何处安放?正如赫拉利在《人类简史》最后探讨的那样,人类的幸福感将从何而来?
期待未来会有个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