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于(老魏说)
如何才能让学员感觉课程物超所值,或者说如何让学员有满足感?
课程的“道”,所谓的“道”,就是经营上面的策略。
5W2H分析法(七问分析法)
这个理论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长期应用在企业管理和大众媒体传播、企业营销等方面,我将此理论引入到我们的培训行业中,也是适用的
(1)What——课程设置的内容是什么?
(2)Why——为什么要设置这个课程?
(3)Who——由谁来主导这个课程?
(4)When——什么时间/周期来上这个课程?
(5) Where——准备在哪里上这个课程?
(6) How ——如何操作这个课程?
(7)How Much——课程要做到什么质量程度?费用的产出怎样?
当大家的七问分析法都回答的清楚明了,那么就会解决很多之前的困惑。包括怎么做,效果会如何等等一些。
但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设定5W2H的时候,角度定位要先确立,即是定位为学生还是机构本身。
如果是定位为机构,就要以满足机构的需求为优先,如:
A、1元低价课程(目的就是引量)
B、热门老师的公开课(目的是建立口碑展示)
C、试听课(目的是帮助销售来关单)
但是,这样极容易转变成机构自卖自夸的状态。
如果定位为学员,就要以满足学员的需求为优先,如:
A、很长的系列课程变成可碎片化的视频(目的是解决学员的时间问题)
B、将线下的大课程分阶段放置在线上(目的是解决学员的地域问题)
C、分期付款(目的是解决学员的费用问题)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上面提到的满足学员的需求,那么就引出了下面要说的一个理论,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我认为,不论我们的机构针对的是什么年龄阶段的学员,都是不能脱离这个理论的,将课程的设置始终围绕这个理论,会发现很容易被学员接受。
所以,各位可以看一下自己学校提供的课程到底满足的是学员的哪种需求呢?
根据学员的需求来设定你的课程,那么就极容易满足学员,学员也就会觉得有满足感了!将学员匹配对应的课程,才是出单最多,反馈最强烈的,满足面最广的!
课程的“术”
我们已经知道学员的需求,也设定好自己的5W2H,那么就要进行我们的“术”,也就是战术如何制定,我称之为营销,前面的2个理论,我称之为策略,也就是“道”。
我们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做到一个概念,就是不要永远满足用户的全部需求,为自己留一个空间,因为一旦满足全部需求,也就很难获得后面的学员价值了。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不断发掘学员的价值呢?
大家不如换个思维方式,就是将学员的期望值进行周期性的调整。学员的期望值越高,获得的满足感就会越低。将学员的期望值周期进行拆分!
假定学员的期望值是1,那么我们就将这个周期分解为4部分,那么每一部分的期望值周期就是1/4,我们同样提供1的服务,但是将我们的对应服务分为3份,每份就是1/3,用我们的1/3匹配学员的1/4,是不是每一次学员的期望值周期内都会满足,而且是高于他的期望了!连续4次的学员学习,完成了1这个期望总值,而你提供了超过1一点点的服务,这样的体验感远超过1:1这个比例的对等服务,何况经历了4次满足感,学员就会认为你的服务始终高于他,每次都会获得更好的服务,学员就一直处于满足与期望的交替状态,崇拜与跟随就产生了。同质化的状态与环境中,你不可能永远满足学员的成长,但是不同阶段进行满足拆分还是很容易做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停地发掘学员的潜在需求,并将这些需求立体化,多维度的进行考虑,会形成学员服务的长尾状态。
总结
A、改变思路,从学员d角度,将学员作为原点,进行需求的立体化分割,先于学员去思考,去设置课程。
B、把自己立体起来并于学员建立联系,在为学员提供课程的过程中,拆分学员的需求期望,并对每次期望进行满足+ 的课程服务提供,让学员复购和课程的延展更丰满,先于学员两三步,就不会变得被动。
C、学习传统运营人的思维模式,基于学员的需求去深度研究、开发课程和服务。
D、建立网校,用心和育人的同时,请勿忘我们也是商业体,也要将自己放到市场中翻滚,因为终归这也是生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