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原文: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lěi)曰:‘祷尔于上下神祇(qí)。’”子曰:“丘之祷久矣。”
翻译:
孔子生病,子路请求祈祷。“祷”,是悔过迁善,以祈求神的保佑。
孔子问,有这回事吗?有用吗?
子路说,有啊。“《诔》曰”,《诔》,是追悼会致的悼词。致悼词的时候,人们不是都会说吗:“祷尔于上下神祇。”神,是天神,祇,是地神。向天上地上的众神为你祈祷——也不知道这子路是不是急不择词,老师正生病,他拿追悼会悼词说事,可能他已经想到追悼会了。
孔子说,哦,那我已经祈祷很久了!
什么是神
祭神,是因为心中有敬,敬天敬地敬神,敬天理,敬人伦,并以此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为了神的保佑,免灾得利。孔子一直就敬天敬地敬神敬人,一贯就这样要求自己的,所以他说“丘之祷久矣”。
华杉:
神是一种创造性的想象,是一种心灵的体验,是人们对创造世界,创造人类和天地万物,创造生命的奥秘,以及决定、推动万物生长,世界变迁的终极力量的“某个东西”的一种想象性描述。
儒家没有神,儒家的神,就是天理。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分别通过摩西、耶稣、穆罕默德,连接同一个神,耶和华、天主、安拉,是同一个神。这是人类的连接与凝聚。
宗教,是仪式,是承诺,是连接,是凝聚,是整合,我承诺你,我和你是信同一个神的,我们就是兄弟姐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