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第二十一章

作者: 终南山上望长安 | 来源:发表于2022-08-22 11:28 被阅读0次

土豆是一只普通的乡村土狗。对于小说主人公来说,它却是一份难以忘怀的成长陪伴和精神寄托。

第二十一章

离开生活十几年的小山村,县城里的一切对我来说既陌生又新鲜。

去学校的路上,行色匆匆的路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将街道点缀的更加繁华。路上见不到熟悉的人,也听不到鸡鸣狗叫声。自行车、摩托车的鸣笛声,小汽车的滴滴声,沿街商贩的叫卖声汇聚在一起,像一股无法抗拒的洪流催促着人向前的脚步。

坐在一个崭新的教室里,身边全是陌生的同学,我顿时感觉有些窘迫,排练过无数次和新同学打招呼的说辞也忘得一干二净。我坐在最后一排,默默地收拾好书桌和课本,静静地观察眼前陌生的环境。

上课前,教室里照样吵吵闹闹,身边的男女同学叽叽喳喳地说着话,不时往后偷瞄一眼这个新来的同学。与同学眼神交汇的一瞬间,我感到更加窘迫,脸上有些发烫。

“嘿!你新来的啊?叫什么名字?”前面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同学突然转过身问我,笑嘻嘻的,露出一排整齐白皙的牙齿。我感到脸上一阵发烫,紧张地说不出话来。

我还没准备好怎么回话,班主任老师夹着教案和课本匆匆忙忙地走进了教室,前面的马尾辫女生见状赶紧转过身,双手端放在课桌上,严肃认真起来。

新的班主任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女性,皮肤有点黑,泛着油光,眼睛又大又亮,闪烁着一股强势的光芒。说话声音有点尖细刺耳,语速很快。我和她在报道前见过一面,知道她姓王。

“今天是同学们升入初三的第一节课,上课之前我介绍一位新同学,从今天开始他也是我们这个集体的一员了。张越,你做个自我介绍吧。”虽然知道第一节课上肯定有自我介绍的环节,但王老师那机关枪扫射般的说话语速,又让我一下子紧张起来。我慢慢地站起来,双手撑着课桌,努力让大脑平静下来。

“大家……好!额……额叫张越。”这句话刚一出口,教室里有人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哄笑,王老师立刻向那个方向投去严厉的目光,制止了笑声的蔓延。

我的脸刷地红到了脖子根,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该继续说点什么,傻傻地站在那里看着老师。其实,我已经排练过无数次自我介绍,独自一个人的时候甚至达到了外人听不出口吃的流利程度。可是,演习和实战总是两码事。

“嘿,课堂发言要说普通话!”这时,前面那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偷偷地转过头来提醒,脸上还是笑嘻嘻的。我猛然意识到刚才同学那声哄笑的原因,有一种无地自容的尴尬。

“好,坐下吧。张越同学刚从其他地方转学过来,对学校还不太熟悉,大家平时多帮帮他。我们现在开始正式上课。”王老师娴熟地打开课本和教案,开始上课。我如释重负地坐下来,脸上滚烫的余热还未褪去,桌面上刚刚用手撑着的地方,留下了两个热气腾腾的掌印。

思绪就像满天飞舞的柳絮,我分明在努力听老师所讲内容,它却总是自行回到刚才结结巴巴的自我介绍上,里面夹杂着让我羞愧的土话。

好不容易熬到一节课结束,下课后同学们都乱哄哄的散开了,没人再关注我在课堂上的窘迫。

“你叫张越啊,我记住你了。我叫李晓云。”前面那个女生又转过头来笑嘻嘻地说话。

“你……好!”我又开始窘迫了,尽量用简洁的词语慢慢地回答,不让人听出轻微的口吃,同时把普通话说的字正腔圆。

我一本正经、慢吞吞的说话方式有点像机器人在讲话。她一边听一边看着我,笑的更开心了,大大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我所在的初三(1)班是年级重点班,学习上“比、帮、赶、超”的氛围很浓,我很喜欢这样的环境。那个叫李晓云的女同学,在英语成绩上总是名列前茅。每次上英语课,老师喊回答问题或者朗读课文的时候,她总是积极举手,站的笔直笔直的,操着一口标准流利的发音,还有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老师频频点头称赞,同学们也羡慕不已。因为口吃的原因,我最害怕上英语课,总是躲在后面把头埋的很低。好在当时英语并不考口语,要不我准要在考试中频出洋相。

新生活就在这样的陌生中慢慢熟悉起来。

凌晨,天空中的星星还在闪烁,昏黄的路灯透过没有拉严实的窗帘缝隙照到我的床上。我在里屋听到母亲轻轻起床的声响,她想尽量压低声音不吵醒我,可我还是能听见。

我听着声音,知道她已起床洗漱,匆忙弄好早饭,轻轻关上房门,在一楼的楼道里打开自行车锁,然后声音消失在空旷的马路上。

母亲上班的塑料厂在县城北边的郊区,每天要骑车三十分钟才能到。工厂发工资采用的是计件制的方式,也就是上下班时间没有限制,干的话多挣钱就多。母亲很珍惜这份工作,一来上班时间自由,可以照顾到我的早晚饭,二来这工作只要不怕苦、不怕累,手勤快一点总能挣到更多钱。

平时,她都是早上四五点钟起床,晚上又赶在我放学前回来弄好晚饭。周六、周日我没有课的时候,她就回来很迟,早上临走时把晚饭准备好,嘱咐我到点热着吃。

浙江商人在这个小县城办厂子、做生意已经有好几年了,前几年厂子里只生产化肥塑料袋,母亲就在厂里每天套塑料袋,一百个一毛钱。现在,老板扩大了生产规模,丰富了产品种类,又在靠近江边的地方办起了生产塑料花的厂子,母亲又在厂里扎花,还是一百个一毛钱。

工厂选址在靠近国道的江边空地上,方便生产出来的塑料花经国道运往全国各地。同时,这里方便排出工厂污水,省去了很多成本。

工厂的劳动力大多是附近乡镇上了年纪的中年人,多数是女性。和母亲一样,她们要在工作挣钱的同时肩负养育子女的重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土豆》:第二十一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li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