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深深的情,浅浅地品。”读到杨二这句话,我被打动了。
一个从教育行业,转行(借调)到街道办的人,关系应该更复杂,任务也更庞杂,可是依然那样挚爱着文字。工作繁忙,身体状况频出,始终以读书码字这样的方式来休憩心灵,安顿自我。工作,生活,锻炼,爱好,日子经营得活色生香,有滋又有味。
勒 克莱齐奥在《流浪的星星》中说:“这个世界里,虽然没有最美好的相遇,却应该有为了相遇——或者重逢——所做的最美好的努力。”杨二,是每天在与美好的自己重逢吧?这样的人,我满怀敬意。
我是从杨大那里认识的杨二。他们家有姐弟仨,姐妹俩都从事教师职业,杨大依然坚守教育阵地,是无锡某学校的校长,杨二则成了街道干部。她们的弟弟是北京某IT公司的职员,当年是学霸,而今专业技术相当厉害。前阵子读杨二为弟弟生日而写的文,字里行间流淌着浓郁的姐弟情及令人感佩的家庭氛围,也印证着他们“为了相遇——或者重逢——所做的最美好的努力”。这样的姐弟,都令人敬佩,他们都是具有学习力的人,温婉又个性,谦逊又友善。
去年,“教育行走”到姑苏,也第一次有了网络同步直播。作为某天上午场的点评嘉宾,活动一结束,我就收到了杨大的好几张截频,说看着就是我啊。没成想,我获得的第一个夸赞来自场外的杨大。“总会有人记得你”,就是这样的美好感觉。
与杨大认识于第一届“勇气更新”试水,苏州、无锡与魔都的交通实在太方便了,半个小时车程而已。
那次的经历特别难忘,在炎热的盛夏,南海北相聚的教师,因帕尔默的《教育的勇气》结缘,因吴国珍老师的翻译而相聚。以丽琴老师为首的志愿者团队服务周到细致,教育叙事触动心灵,哲学讲座引人深思,挚爱着的那些远方朋友更近在了咫尺。
慧地《三个女人》中,大家深夜热聊,我早退回宿舍的场景,就是发生在这一次勇气更新。当时聊天的有丽琴老师,陈璞老师,荔枝老师,还有慧和我。嗨,他们这一个个的,可都是大师与名师,唯有我这个小虾米。
后来,我还曾和杨大又参与了在北京88中举行的勇气更新活动,那次我们见到了钱理群教授。我非常清晰地记得,在某张和钱老的合影中,杨大可是C位呢。
杨大父母为照顾儿子一家,北漂在帝都。杨大到了帝都,自然是要与家人团聚。我们俩活动现场偶尔在一块,吃饭、课间休息也偶尔会在一块儿。
当时,我和河北的韩老师住同一房间——这可是又一高手。她著作等身,身为教研员常为区里区外的老师带去精彩课堂雨讲座。想想这些年同居过的高手着实不少,有花开,有慧,有深圳的郑老师等等。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因这些活动,我与这些或近或远的人们建立了联系,这种联系更多的是在文字里。当年我追随的是杨大教育在线的博客,后来到了微信公号,随后又读到了杨二的文字。因着她们,牵手了更多的好书,结识了更多有着美丽心灵的美仁。
“长长的路,慢慢地走;深深的情,浅浅地品。”这世界,因她们而多了一份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