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汕地区,逢年过节都会有各种活动,和每家每户自己做的一些美食,小时候会充满好奇地看大人做准备,长大了才明白大人那么害怕过节的原因。
今年特殊情况不能有集体活动,但是家里依然准备了家乡特色美食。
我一直很佩服家里的大人,各种面粉、糯米粉、薯粉、生粉,在我看来都是无区别的白色粉末,可是她们却能在没有标签的情况下快速认出各种粉。
各种做美食的粉今天做红粿,又可以叫菜粿,因为里面包的馅是卷心菜。
因为我从小也没学过这些,重点是我真的学不来,也没兴致,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唯一帮得上忙的就只有切菜。
三个卷心菜,切到我手腕发酸,食指因为抵着刀,直到现在还有些发痛,我想将来我大概是没法干什么大活的。
我不得不佩服我嫂子真的心灵手巧,在我切完三个卷心菜之后,她都杆好红粿皮了,连同汤圆也搓好了。
菜粿 自家搓的汤圆在这一天之中,我嫂子可不止做这么一点,在我醒来的时候,她早就做好了甜粿和马铃薯糕,你要是问我甜粿是什么,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潮汕有很多种粿,直到现在我也分不清所有的粿,有时连名字也会混淆或者忘记。
我印象中甜粿可以切小,然后裹鸡蛋炸,那确实是一道美味的配茶甜点。
甜粿 马铃薯糕我搜索了一下甜粿的由来,觉得这个传说挺有趣,在这里也分享下给大家,传说来源于百度百科。
相传以前潮汕地区人多地少,加上常年灾害频繁(旱涝、台风等)造成“丰年不足三月年”。所以很多潮汕人漂洋过海谋食,经过樟林港(今汕头港),樟林港有个船主叫蔡彦,有一次他来到船上清点客号的货物是否齐全,他的母亲也随他到船上看望。这时,蔡母看到这些过洋的人行李中都放着一大块一大块甜粿,感到十分诧异,因为在潮汕地区除了过年,平时是不会蒸甜粿的,因为当时比较贫困。于是蔡母就问:现在宽时闲月,怎么大家都有甜粿?大家给蔡母一问,不禁一阵苦笑。有一个船客应声回答:“老太,这是无奈何炊甜粿啊”!大家也随声附和。蔡母说:有甜粿吃还说无可奈何,这话怎么说?蔡彦这才说:每一次过洋如果是顺风顺水,行程一、二十日。如果碰上风浪,要一个多月的行程,若不带些干粮,如何挨过这些日子?而甜粿不易变质,所以准备些甜粿作为干粮。否则不测,岂不是活活饿死在海上。蔡母听后,方知其中的苦衷,不禁感慨万千,是啊,无可奈何炊甜粿啊!
然而,蒸甜粿这一事,在贫苦人眼里,认为是件难办的事,也是不得已的事,因为要蒸制一笼甜粿,至少需要10斤以上的糯米粉和数斤白糖,要用旺火蒸上10几个小时不等,这对于三餐难饱的穷人来说,是很难办到的。但为了出洋谋生需要,再穷也得将甜粿蒸制出来,所以才有“无可奈何蒸甜?”这一俗话的出处,它表达了那时穷人出洋谋生的悲苦心情,是旧社会劳动人民穷困生活的写照。现在潮汕城乡年终节首仍有蒸甜粿的习俗,但意义已经大不一样了。
从小到大我都没怎么去了解过潮汕的美食文化,今天这个甜粿的故事,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大家都说潮汕美食多,但对于我来说,我了解的美食并不多,也许是因为从小我就不怎么爱觅食,所以我所了解的一些美食,全是来自于自己的家里。
为什么在外生活的时候,在那些传统节日会更思乡,大概也是这些家里总会有传统美食衬托着气氛,对家乡的思念才那么浓吧。
说到思乡,今晚我一个当兵的侄子发视频过来,听着他说在夜晚站岗的时候就想家,我有些心疼,不过好在他吃得了苦。
我其实有感受到他在忍着泪水,仔细想想,他当兵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两个过年没有在家过了。
他说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初我每次回家,总是会想去各种家乡美食,他也开始想念家乡的牛肉丸,想各种好吃的。
有时候对于传统美食的眷念,只是因为它们承载着在外的游子的思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