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让我能走在
你对我的信任之光里
——汉娜·卡恩
没有哪位父母想和孩子的关系很紧张,也没有谁愿意一大早起床就鸡飞狗跳,早晨对每一个人的一天都很重要。所以我们的言语要恰当,即能让孩子感到父母理解他们,又能起到我们预期的目标。我们都想做不伤害孩子的父母,希望孩子能感受到我们的爱,也希望孩子能有规矩。
老大按书本养,老二按猪养。
我就处在按书养的阶段,我不想按我自己以为的认知去教我的孩子,我也不想按传统方法教我的孩子。时代不同了,孩子和孩子是有区别的,现在的孩子接触的多,学的多,感知的也多,和我们那个年代是不能比拟的。有时候我很惊讶于我自己说出来的话,就是当年父母教育我的话,口气都一模一样。我不想我的孩子和我一样,不想什么事都询问父母的意见,不想因为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不一样,父母就说我和别人不一样,让我做出谦让,改变。我知道我们的父母爱我们,但我们也真切的感觉到爱的负担。我不想我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感受。
寻找
我在努力的寻找恰当的方法、恰当的语言来解决我们的亲子关系。看文章、看书、然后试验。就像做数学题,求解,求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解。书上说,父母应该像外科医生一样,也需要学习特别的技能,这样,在处理孩子的日常要求时才有能力胜任。语言就像外科医生的刀,要谨慎,要精准。父母也需要学会把孩子当成客人一样对待。孩子就是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能因为是我们生的,就觉得我们有权利去要求、有权利做主、有权利去选择。孩子的心要比父母敏感百倍、千倍。孩子之所以去妥协,去接受你的决定,是真的觉得是对的吗?不一定。
当我们说:
“你去弹琴,我给你买好吃的。”
“你不弹琴,就别去淘气堡了。”
“在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我真后悔生了你。”
“小孩子哪那么多面子。”
“小孩子就应该听大人的。”
这些威胁,诱惑,暴力的语言,每天都充斥在我们的亲子关系中,让人烦躁不安。
书中的一个小故事:
卡罗尔(眼里含着泪水):苏茜要走了,我又要独自一个人了。
妈妈:你会找到别的朋友的。
卡罗尔:我会很孤独。
妈妈:你会好起来的。
卡罗尔:哦,妈妈!
妈妈:你都已经十岁了,还这么爱哭。
正确的说法:
“没有苏茜会很孤单的。”
“你已经开始想她了。”
当你们习惯在一起的时候,分开是很痛苦的。”
“没有苏茜仔,这房子对你来说大概看上去空荡荡的。”
这样的回答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产生亲密之感。当孩子感到被理解时,他们的孤独和伤痛就会减少。当孩子被理解时,他们对父母的爱更深了。对孩子受伤的情感来说,父母的同情是情感上的急救药。
以上来自《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昨晚吃饭,王先生把可乐摇了摇,拧开瓶盖气就上来了,但是大人不会让可乐洒出来,王先生及时的拧紧。王大宝贝就学爸爸摇一摇,然后拧开,但孩子肯定掌握不好拧开的速度,饮料撒了一桌子,姥姥刚要说话,我对她使了一个眼色。我也没出声,因为这个时候孩子在笑,她还沉静在那个气顶上来的喜悦中,王先生对王大宝贝说,你拧的太多了,你拧小点在试一试。如果我换做平日肯定会说:“能不能好好吃饭,快去找毛巾擦一下,就不能好好吃饭。”那肯定会是个不愉快的晚餐。然而当我什么也没有表示的时候,孩子也知道擦桌子,然后还能很愉快的和爸爸讨论为什么。妈妈和爸爸带孩子的方式不同,老人和年轻人带孩子的方式还不同。
可能有时候会焦虑,因为有的方法怕过,有的方法又觉得不到。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学习,孩子教我们,我们帮助孩子。我们要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这决定孩子的未来的样子。没有父母不希望孩子好,不希望孩子成才。越是这样,我们越要淡定从容,找到亲子之间恰当的关系。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是帮助孩子,引导孩子。孩子不应该是我们的复制品,他就是他自己。孩子不喜欢被评定。我们对待孩子时,要尊重他们,就像我们希望他们尊重我们那样。
书中有很多正面的话语,我说过的太少了,有点惭愧。真的要认认真真学起来,任重而道远,既然选择了就要认真对待,我第一次当她妈妈,她第一次当我的孩子,希望我们此生合作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