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气格外的闷热,似乎台风过后该来的夏天来的更加急躁。人的心情也是突然由温和转暖,再由暖暖的变成煮热的沸水。
傅清是一个22岁的大学生,虽说是大学生,可是如果不仔细端详一下,他那早熟的脸看起来像30岁,这张脸你在每一个大城市的角落随处可见,因为他是留守的“民团”。小时候陪着家长山水长大的人都有着早熟的错觉,这错觉有关于人生命运,有关于颠沛流离,有关于和欢离散。其实,傅清仍旧是一个孩子。
我上次看见傅清是三年前的事,那时他是城里省示范高中的学生,我去看他,因为路过那里。你也许会问这个傅清应该是一个留守儿童,为何在省示范。我想站在大家都懂得,他,李傅清是一个优秀的孩子,从一个山区考进省示范高中。当初我去看他,他住在一个阴暗的小屋里,奶奶陪着他读书。傅清学习很努力,据我知道的,他是第一名。奶奶年岁大了,年轻时的奶奶是一个有能力有担当的当家女人,现在奶奶老了,生活的颠沛让奶奶患了精神分裂症。你可以想象那一个画面,一个本应颐养天年的老人,不,我说错了,她还有病患。在一个偌大偌大的城市陪着她最爱的孙子,让他好好学习,改变命运。
这是中国这一代年轻的90后许多人的缩影。大大的理想横幅上仍旧写着“知识改变命运”。
还好,傅清没有给家人丢人。
后来知道傅清,就是听说他高考落榜了。是的,他是真的落榜了,他和我说过“哥哥,我喜欢文科,我想去北大”。
他是真的落榜了,因为他选择了文科。文科是一个玩味人生的科目,失足的高考比比皆是。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有时候这个科目的一系列学习与考试过程充满了打麻将似的随机性,你也不知道一手好牌,能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能糊。傅清,一个穷山村的90后。他没有复习,因为没有选择的机会。父亲也因常年的劳累落得满身伤病,也是这个夏天病情加重。傅清,没有选择的自由,承受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名词,并且认真地诠释了命运的幽默。
傅清后来去了一个中等大学,条件还不错,只是他还是有点儿接受的不够彻底——虽然他努力接受一个事实已经很久。
5000学费是一个很大的数字,傅清做不出这一道数学题,他很爱书,可是没有钱买。依稀记得傅清老家的床头上写了一副字:当你没有显赫的家世,令人羡慕的出身,也没有上天眷顾的容貌,你想要自己的尊严,全要靠着自己的努力。
我们希望优越的教育,可是教育也需要有钱的家长。
我问:你还想读书吗?
:不了,哥哥,其实读书改变命运是一句半生不熟的假话。
我也低头在想。
:可是我还想让我的孩子好好读书,我总是觉得读书还能让我有点儿希望。
:我们只是希望一场公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