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揭示的辩证思维闪耀着智慧光芒,上至国家管理,下至立身做人,都有着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老子所说的“道”,可以视为天地万物所以生之总原理,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这种“道之尊,德之贵”,没有接受谁的命令指挥,而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由此知,道就是一种自然规律,具有普遍永久之义,故道曰常道,“常”也就是道。
对于人来讲,“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即违背自然规律,任意胡为,就会受到道的惩罚。
万物在自然之道的统领下,会出现“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 、秋收冬藏”等自然变化规律,万物脱离不了生死荣枯循环、昼夜大小交替的反复。反与复,都是事物发达至于极点,“则必一变而为其反面”之意。这个规律,就是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
老子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即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即由小变大了,就会逝去,然后就会慢慢远去,但远去并不是一去不复返了,最终会向反方向发展,然后就开始重复新一轮的循环。因此,老子说“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如明晰这个道之理,就会透彻了解老子所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的真义,因此做事就会有所保留,不追求圆满,有所缺憾才是最好的。这是“知常曰明”之人的自处之道,因为一事物发展至极点,必为其反面。
万事万物的真相就是这个“反者道之动”,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也是这个道理。因此为了避免“物极必反”,就要做一个“知常曰明”之人,树立逆向思维,明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的道理,并努力做到永远不能达到极点,凡事有所保留。
具体做法就是“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善于将正反两种力量合并起来进行综合把握,掌握其中的火候,“流而不盈、持中守正”,苟能如此,则必能“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必能长治久安、“殁身不殆”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