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武侯千古2

武侯千古2

作者: a破晓朝阳 | 来源:发表于2020-05-18 10:30 被阅读0次

川中川南爆发豪强叛乱,汉国领土因此缩水近一半,只有成都以北至汉中尚在控制内。加上刚经历关公、先帝两次大败,汉国此时已虚弱不堪,无力平息叛乱。

探马飞入成都,诸葛亮表奏天子说:“如今宜以闭境勤农,育养民物,并治甲兵,以待敌挫。然后伐之,可使兵不战,民不劳,而天下定也。”天子准奏。

于是汉国颁布闭关息民令。令魏延把守成都,以防南部叛乱;李严把守白帝城,以防吴国;赵云、马超把守汉中,以防魏国。

诸葛亮抚恤阵亡将士家属,与民休息;又得益于先帝时期农工商业的建设,两川因此连年大丰收,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三年之后,米满仓廒,财盈府库。

诸葛亮又教化社会风俗。西川豪强官宦人家,往往锦衣玉食,婚丧嫁娶,大排宴宴,互相攀比。诸葛亮严惩挥霍奢靡。凡婚丧嫁娶,生活用度,一律从简。两川奢靡攀比之风为之一变。

诸葛亮又以身作则,家无存款,妻妾无可更换的衣服。汉国涌现出大量廉洁奉公官吏:邓伯苗衣食住行都来自薪水,到去世之日,家无存款,妻子儿女时常饥寒。费祎家无存款,妻子儿女都穿粗布衣服,吃素食,出行从不乘撤骑马,与草民百姓一样。

诸葛亮又整顿吏治。刘璋父子时期,为了平衡东州与本地豪强,多设官职,滥加封赏。诸葛亮施行精兵简政方针,裁撤大量多余官员,减轻财政负担。又制定“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一套完整的官员行为准则,以训诫规范百官。

诸葛亮又为国家补充人才。白帝城托孤之初,汉国人才几尽全灭。诸葛亮将姚伷立为榜样,要求大家向他学习,写下《称姚伷教》,文中说:“对国家忠诚有益的事,没有比推举人才更为重要的。属官姚伷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希望大家以后要以他为表率,大力向朝廷推荐自己所知道的文武各方面人才。”

诸葛亮执政时期,他选拔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共六十三人。其中益州籍有29人,荆州籍有28人,兖州籍有3人,雍州籍有2人,豫州籍有1人。这些人补充了汉国的人才断层,成为国家的中坚力量。

诸葛亮又启迪民智。当时的人民群众,大多不识字。诸葛亮广设读书台,为贩夫走卒扫盲,这样诸葛亮所写的很多文件,他们就可直接读懂。

后世人读到武侯选集,有些人对诸葛亮的文风大为不解,认为其过于粗俗浅显。其实诸葛亮的文风之所以如此质朴平白,是因为他的文章,都是写给百姓和士卒看的,所以里面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官话套话;有的只是市井田间,行伍之中最常用的语言。

就这样,一直到建兴三年,汉国恢复了元气。诸葛亮乃入朝表奏天子:“臣观南蛮不服,实国家之大患也。臣当自领大军,前去征讨。”

天子说:“东有孙权,北有曹丕。今相父弃朕而去,倘吴、魏来攻,如之奈何?”

“东吴已与我国讲和,料无异心;若有异心,李严在白帝城,此人可当陆逊也。曹丕新败,锐气已丧,未能远图;且有马超守把汉中诸处关口,不必忧也。臣又留关兴、张苞等分两军为救应,保陛下万无一失。今臣先去扫荡南方,然后北伐,以图中原,报先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

“朕年幼无知,惟相父斟酌行之。”

这时,班部内一臣出奏:“不可,不可。”

众视之,乃南阳人王连,字文仪,现为谏议大夫。连说:“南方不毛之地,瘴疫之乡;丞相秉钧衡之重任,而自远征,非所宜也。且雍闿等乃疥癣之疾,丞相只须遣一员大将讨之,必然成功。”

诸葛亮说:“南蛮之地,离国甚远,人多不习王化,收伏甚难,吾当亲去征之。可刚可柔,别有斟酌,非可容易托人。”

王连再三苦劝,诸葛亮不从。

是日,诸葛亮拜别天子,令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樊建二人为掾史;赵云、魏延为大将,总督军马;王平、张翼为副将;并汉将数十员:共起大军三万,前望益州进发。

这时,一人自称是关公第三子,叫关索,入军来见诸葛亮:“自荆州失陷,逃难在鲍家庄养病。每要赴川见先帝报仇,疮痕未合,不能起行。近已安痊,打探得系吴仇人已皆诛戮,径来西川见帝,恰在途中遇见征南之兵,特来投见。”

诸葛亮全程安静的听着,脸上缓缓的露出微笑。

然后遣人申报朝廷,就令关索为前部先锋,一同征南。大队人马,各依序列而行。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所经之处,秋毫无犯。

早有人报知雍闿。雍闿急与高定、朱褒商议。谋划分兵三路:高定取中路,雍闿在左,朱褒在右;三路各引喽啰五千迎战。

高定先锋鄂焕,身长九尺,面貌丑恶,有万夫不当之勇。焕闻诸葛亮到,领本部喽啰离大寨,来挡汉军。

鄂焕行至益州界分,正撞上汉军先锋文长。鼓声雷动,鄂焕与文长正面接住厮杀。汉军副将张翼、王平绕后袭击鄂焕,战不数合,生擒鄂焕。解到大寨,入见诸葛亮。

诸葛亮令去其缚,以酒食待之。说:“汝是何人部将?”

焕说:“某是高定部将。”

“吾知高定乃忠义之士,今为雍闿所惑,以致如此。吾今放汝回去,令高太守早早归降,免遭大祸。”

鄂焕拜谢而去,回见高定,定感激不已。次日,雍闿至寨。礼毕,闿说:“如何得鄂焕回也?”

定说:“诸葛丞相以义放之。”

“此乃诸葛亮反间之计:欲令我两人不和,故施此谋也。”

定半信半疑。忽报汉将搦战,闿自引三千喽啰出迎。战不数合,文长拨马便走。闿驱兵大进,追杀二十余里。

次日,雍闿驱喽啰来攻。诸葛亮一连三日不出。至第四日,雍闿、高定分兵两路,来取汉寨。

却说诸葛亮令文长两路伺候;果然雍闿、高定两路兵来,被伏兵杀伤大半,生擒者无数,都解到大寨来。雍闿的人,囚在一边;高定的人,囚在另一边。却令军士散布:“但是高定的人免死,雍闿的人尽杀。”

众俘虏皆闻此言。

少时,诸葛亮令取雍闿的人到帐前,说:“汝等皆是何人部从?”

众说:“高定部下人也。”

诸葛亮教皆免其死,与酒食赏劳,令人送出界首,纵放回寨。又唤高定的人问之。众也说:“吾等实是高定部下军士。”

诸葛亮亦皆免其死,赐以酒食;却扬言:“雍闿今日使人投降,要献汝主并朱褒首级以为功劳,吾甚不忍。汝等既是高定部下军,吾放汝等回去,再不可背反。若再擒来,决不轻恕。”

众皆拜谢而去,回到本寨,入见高定,说知此事。定乃密遣人去雍闿寨中探听,却有一般放回的喽啰,言说诸葛丞相之德;因此雍闿部军,多有归顺高定之心。虽然如此,高定心中不稳,又令一人来诸葛亮寨中探听虚实。被伏路军捉来见诸葛亮。

诸葛亮故意认做雍闿的人,唤入帐中说:“汝元帅既约下献高定、朱褒二人首级,因何误了日期?汝这厮不精细,如何做得细作?”

细作含糊答应。孔明以酒食赐之,修密书一封,付细作说:“汝持此书付雍闿,教他早早下手,休得误事。”

细作拜谢而去,回见高定,呈上密书,说明前事。定拆开密书,大怒曰:“吾以真心待之,彼反欲害吾,情理难容。”

便唤鄂焕商议。焕曰:“孔明乃仁人,背之不祥。我等谋反作恶,皆雍闿之故;不如杀闿以投孔明。”

“如何下手?”

“可设一席,令人去请雍闿。彼若无异心,必坦然而来;若其不来,必有异心。我主可攻其前,某伏于寨后小路候之;闿可擒矣。”

高定依计,设席请雍闿。闿果疑前日放回俘虏之言,惧而不来。是夜高定驱喽啰来攻雍闿。原来有诸葛亮放回免死的喽啰,皆想高定之德,乘时倒戈助战。

雍闿不战自乱。闿仓皇望山路而逃。行不二里,鼓声响处,一彪军出,乃鄂焕也:挺方天戟,骤马当先。雍闿措手不及,被焕一戟刺于马下,就枭其首级。闿部下喽啰皆降高定。

定引两部喽啰来降诸葛亮,献雍闿首级于帐下。诸葛亮高坐于帐上,喝令左右推出高定,斩首报来。

定惊说:“某感丞相大恩,今将雍闿首级来降。何故斩也?”

诸葛亮大笑:“汝来诈降。敢瞒吾耶?”

定说:“丞相何以知吾诈降?”

诸葛亮于匣中取出一缄,与高定说:“朱褒已使人密献降书,说你与雍闿结生死之交,岂肯一旦便杀此人?吾故知汝诈也。”

定跪地哭道:“朱褒乃反间之计也。丞相切不可信!”

“吾亦难凭一面之词。汝若捉得朱褒,方表真心。”

“丞相休疑。某去擒朱褒来见丞相。若何?”

“若如此,吾疑心方息也。”

高定即带鄂焕引本部喽啰,杀奔朱褒营来。比及离寨约有十里,山后一彪军到,乃朱褒也。褒见高定来,便要与高定答话。

定大叫:“汝如何写书与诸葛丞相处,使反间之计害吾耶?”

褒目瞪口呆,一时不能回答。这时鄂焕于马后转过,一戟刺朱褒于马下。定厉声道:“如不顺者皆戮之。”

于是众喽啰一齐拜降。定又引两部喽啰来见诸葛亮,献朱褒首级于帐下。诸葛亮大笑:“吾故使汝杀此二贼,以表忠心。”

遂封高定为益州太守,总摄三郡;令鄂焕为牙将。就此平定三路叛贼。

于是永昌太守王伉出城迎接诸葛亮。诸葛亮入城,说:“谁与公守此城,以保无虞?”

伉说:“某今日得此郡无危者,皆赖永昌不韦人吕凯,字季平。皆此人之力。”

诸葛亮遂请吕凯至。凯入见,礼毕。诸葛亮说:“久闻公乃永昌高士,多亏公保守此城。今欲平蛮方,公有何高见?”

吕凯遂取一图,呈与诸葛亮:“某自历仕以来,知南人欲反久矣,故密遣人入其境,察看可屯兵交战之处,画成一图,名曰《平蛮指掌图》。今敢献与明公。明公试观之,可为征蛮之一助也。”

诸葛亮露出阳光般的笑,就用吕季平为行军教授,兼向导官。于是诸葛亮提兵大进,深入南蛮之境。正行进间,人报天使至。孔明请入中军,乃马谡也,字幼常。

幼常说:“奉主上敕命,赐众军酒帛。”

诸葛亮接诏,依命一一给散,遂留幼常在帐叙话。孔明说:“吾奉天子诏,削平蛮方。久闻幼常高见,望乞赐教。”

幼常说:“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服;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必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孟获素为蛮夷所拥护,擒其容易服其难,若能得到他的降服,则南蛮可定。愿丞相但服其心足矣。”

诸葛亮会心一笑:“幼常真知我肺腑也。”

遂令幼常为参军。诸葛亮继续统大军前进。

探马飞入云南,报知蛮王孟获。孟获遂聚三洞元帅商议。第一洞乃金环三结元帅,第二洞乃董荼那元帅,第三洞乃阿会喃元帅。

三洞元帅入见孟获。获曰:“今诸葛丞相领大军来侵我境界,不得不并力敌之。汝三人可分兵三路而进。如得胜者,便为洞主。”

于是分金环三结取中路,董荼那取左路,阿会喃取右路:各引两千蛮兵,依令而行。

再说诸葛亮在寨中议事,哨马来报:三洞元帅分兵三路而来。

诸葛亮唤王平、马忠至,说:“王平可往左路迎敌,马忠可往右路迎敌。今日整顿军马,来日平明进发。”

二将听令而去。又唤子龙、文长说:“二位将军同领一军,往中路迎敌。今日整点军马,来日与王平、马忠分路而进。”二将听令去了。

又唤张嶷、张翼分付道:“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二将听令去了。

单说子龙与文长准备就绪,次日径取中路而来。方行不数里,远处尘头大起。二将登山瞭望,数十骑蛮兵,纵马而来。

二将各引一支军,分两路夹击蛮兵。蛮兵见了,大惊而逃。子龙、文长各生擒几人,回到本寨,以酒食待之,细问其故。

蛮兵说:“前面是金环三结元帅大寨,正当山口。寨边东西两路,却通五溪洞并董荼那、阿会喃各寨之后。”

子龙、文长大喜,遂点精兵三千,教擒来蛮兵引路。二更时分起兵,趁月色而行。

约四更时分,摸至金环三结大寨,蛮兵方起造饭,准备天明厮杀。子龙、文长分两路突入,蛮兵大乱。

子龙直杀入中军,正逢金环三结。交马只一合,子龙一枪刺其于马下,就枭其首级。余众溃散。

文长便分兵一半,望东路抄董荼那寨来。子龙也分兵一半,望西路抄阿会喃寨来。天色渐明,两支军皆杀到蛮兵大寨,

先说文长杀奔董荼那寨来。董荼那听知寨后有军杀至,便引兵出寨迎战。这时寨前门一声喊起,蛮兵大乱。原来王平引军赶到。两下夹攻,蛮兵大败。董荼那夺路走脱。

却说子龙杀奔阿会喃寨后而来,马忠也引军赶到,进攻寨前。两下夹攻,蛮兵大败,阿会喃乘乱走脱。

各路皆得胜而回,来见诸葛亮。诸葛亮说:“三洞蛮兵,走了两洞之主;金环三结元帅首级安在?”

子龙将首级献上。

众将说:“董荼那、阿会喃皆弃马越岭而去,因此赶他不上。”

诸葛亮笑道:“二人吾已擒下了。”

众将不信。

少顷,张嶷解董荼那到,张翼解阿会喃到。

众皆惊讶。

诸葛亮说:“吾观吕季平图本,已知他各人下的寨子,故以子龙、文长深入重地,先破金环三结,随即分兵左右寨后抄出,以王平、马忠应之。非子龙、文长不可当此任也。吾料董荼那、阿会喃必从便径往山路而走,故遣张嶷、张翼以伏兵待之,令关索以兵接应,擒此二人。”

众将叹服。

诸葛亮令押过董荼那、阿会喃至帐下,尽去其缚,以酒食衣服赐之,令各自归洞,勿得助恶。又令善待蛮族俘虏,一并放回。二人与蛮兵泣拜,投小路而去。

诸葛亮对众将说:“来日孟获必然亲自引兵厮杀,便可就此擒之。”

乃唤子龙、文长至,付与计策,各引两千军去了。又唤王平、关索同引一军,授计而去。诸葛亮分拨已毕,端坐帐中待之。

却说蛮王孟获在帐中正坐,忽哨马报来,说三洞元帅,俱被孔明捉将去了;部下之兵,各自溃散。获大怒,遂起蛮兵迤逦进发,正遇王平。

两阵对圆,王平横刀出马。蛮兵门旗开处,数百骑将两势摆开。中间孟获出马:头顶嵌宝紫金冠,身披缨络红锦袍,腰系碾玉狮子带,脚穿鹰嘴抹绿靴,骑一匹卷毛赤兔马,悬两口松纹镶宝剑。

孟获昂然观望,回顾左右蛮将说:“人每说诸葛亮善能用兵;今观此阵,旌旗杂乱,队伍交错;刀枪器械,无一可能胜吾者:始知前日之言谬也。早知如此,吾反多时矣。谁敢去擒蜀将:以振军威?”

话音刚落,一蛮将应声而出,名唤忙牙长,使一口截头大刀,骑一匹黄骠马,来取王平。交锋数合,王平便走。孟获驱兵大进,迤逦追赶。王平略战又走,约退二十余里。

孟获正追杀间,只听喊声大起,左有张嶷,右有张翼,两路兵杀出,截断归路。王平、关索复兵杀回。前后夹攻,蛮兵大败。

孟获引蛮将死战得脱,望锦带山而逃。背后三路兵追杀将来。获正逃窜间,前面喊声大起,一彪军拦住:为首一员大将,乃常山赵子龙也。

获见了大惊,慌忙奔锦带山小路而跑。子龙冲突一阵,大败蛮兵,生擒者无数。孟获只与数十骑奔入山谷之中,背后追兵渐近,前面路狭,马不能行,乃弃下马匹,爬山越岭而逃。

只听山谷中一声梆子响,伏兵四起,为首一将,乃是魏文长也。原来文长受了诸葛亮计策,引五百步军,伏于此处,

孟获抵敌不住,被文长生擒活捉,从骑皆降。

文长解孟获到大寨来见诸葛亮。诸葛亮杀牛宰羊,设宴在寨;又教帐中排开七重围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又执御赐黄金钺斧,曲柄伞盖,前后羽葆鼓吹,左右排开御林军,布列得十分严整。

诸葛亮端坐于帐中,蛮兵纷纷穰穰,解到无数。诸葛亮唤到帐中,尽去其缚,说:“汝等皆是好百姓,不幸被孟获所拘,今受惊唬。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门而望;若听知阵败,定然割肚牵肠,眼中流血。吾今尽放汝等回去,以安各人父母、兄弟、妻子之心。”

言讫,各赐酒食米粮而遣之。蛮兵深感其恩,泣拜而去。诸葛亮唤武士押过孟获来。不多时,前推后拥,缚至帐前。

诸葛亮说:“先帝待汝不薄,汝何敢背反?”

获曰:“两川之地,皆是他人所占土地,汝主倚强夺之,自称为帝。吾世居此处,汝等无礼,侵我土地:何为反耶?”

诸葛亮说:“自古天下,以得人心者得之。两川连年割据纷争,叛乱不断,黎民涂炭,祈求明主。先帝一统两川,推行仁政,恩泽万民,岂是汝能懂的?吾今擒汝,汝心服否?”

获叫:“山僻路狭,误遭汝手,如何肯服?”

“汝既不服,吾放汝去,若何?”

“汝放我回去,再整军马,共决雌雄;若能再擒吾,吾方服也。”

诸葛亮便令去其缚。与衣服穿,赐以酒食,给与鞍马,差人送出路,径望本寨而去。

正是:寇入掌中还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相关文章

  • 武侯千古2

    川中川南爆发豪强叛乱,汉国领土因此缩水近一半,只有成都以北至汉中尚在控制内。加上刚经历关公、先帝两次大败,汉国此时...

  • 武侯千古14

    汉建兴九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出祁山直奔天水郡而来。 行至天水郡卤县界首,祁山堡拦住去路。此堡依山傍水而立,险峻坚...

  • 武侯千古15

    文长在木门道成功伏击张合,与子均来诸葛亮处复命。文长说:“丞相怎知张合必死?” 诸葛亮笑道:“张合乃曹魏宿将。司马...

  • 武侯千古9

    司马懿、张合来见曹真。曹真说:“诸葛亮想要吞掉雍、凉二州。我们必须趁他还没消化完,赶紧与郭淮汇合。可如今却被挡在这...

  • 武侯千古6

    诸葛亮班师回国,孟获率引大小洞主酋长及诸部落,罗拜相送。 金秋九月,前军至泸水,土人在河边祭祀。文长回报诸葛亮,诸...

  • 武侯千古13

    汉魏两国皆调兵遣将,汉中保卫战打响。 曹真一路,在子午谷每前进一步,都遭到汉军将士顽强阻击。汉军依险设围,每围十几...

  • 武侯千古16

    司马懿并未分兵去救东南,诸葛亮乃召集众将说:“司马懿避战不出,是吃定我国小粮少,又转运困难。他既然要拼粮草,那我们...

  • 武侯千古3

    诸葛亮一擒孟获,将其释放。众将上帐说:“孟获乃南蛮渠魁,今幸被擒,南方便定。丞相何故放之?” 诸葛亮笑道:“吾擒此...

  • 武侯千古4

    诸葛亮三擒三纵孟获,稳坐四轮小车之上,引轻骑数百在前探路。 前有一河,名曰西洱河,水势虽缓,却无一只船筏。诸葛亮遂...

  • 武侯千古5

    诸葛亮五擒五纵孟获。杨锋父子皆封官爵,重赏洞兵。杨锋等拜谢而去。 孟获等连夜奔回银坑洞。那洞位于三条河水汇合处: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侯千古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lzy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