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在一个500强外企做了五年乙方,被贩卖的人头机器,几乎忘了甲方时自己是怎样的状态。经历过上线熬通宵,短时间给客户N个Demo等等,忙碌、生活麻木,不过细想这只是工作本身不那么理想的一面,我个人挺习惯乙方的角色(除去加班这档事)。在经历的项目中,长的不过一(如,HW&CSG),短项目三两月,一个项目便是一个挑战,工作内容不至于很无趣,但相对的工作环境相对不是很稳定,再一次论证了事物具有两面性的哲学问题。Emmm...有时候会觉得设计师挺有苦行僧的特质。
还是进入主题吧,话说在设计行业做产品无论甲乙,改稿是不可避免的——深有感悟。设计不完全是理性的部分,它不像数学公式,套对了会得到一个精准的结果,我们很难保证自己的想法一开始就是100分,是完美的,所以很多敏捷开发的项目中常出现MVP(最小可行性产品)策略(*为了能以较快的频率去试验解决问题的办法,MVP是指试验的过程而并非产品。如果不奏效,放弃或调整方向,开启下一轮试错,敏捷开发的团队受益于这样的有序节奏),设计师需要根据需求变更不断迭代设计,从而完善产品。顺便说一句不成熟的感受,实际上很多Deliver的项目做不到彻底的敏捷,常常在死亡的Deadline环节慌慌张张恍恍惚惚,不过事在人为最终也不会延误交付。
结合自身项目经验及我司DDS设计理念探索产品设计流程,大体如下图所示:
需求&探索阶段
这个阶段首先要了解项目背景,明确我们要提供什么样的价值,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认知产品的战略和目标。产品跟盖楼相似,地基打好了才能规避后续很多的风险。我们一般会进行一系列的现状讨论,竞品分析,用户研究(前期定性研究比较常用,用户访谈,焦点小组等),从而挖掘用户真正的痛点,很久之前看《破茧成蝶》里好像有写“客户说:给我一个馒头,客户真的只是想吃馒头吗?不,不是的。他其实是饿了。”所以,当你只给他一个馒头的时候,小心了,这是远远不够饱腹的。
这个阶段一般会输出用户画像,用户旅程图,定义最小MVP业务,是否提供需求或功能文档要看项目情况。
设计阶段
通过前面的需求探索,提炼观点及结论,识别核心功能模块,把一个模糊的需求通过设计手段使其变成一个具象的可用性产品。设计师这一阶段的工作首先要画出简单的原型表达产品关键功能及流程,组织会议讨论并评估可行性;确认后通过设计工具,输出交互原型及高保真原型(可进行真实的用户测试,好处是可及时发现问题避免增加后续开发成本),组织会议二次沟通讨论并评估可行性,最后敲定设计方向,过程大体如此。
总结,这个阶段输出产品信息架构,MVP原型(1.0/2.0/3.0),高保真原型,产品首页(界定产品风格),设计规范等。
不得不提随着互联网世界的发展,人们对人机器交互、网络应用程序等可用性、易用性及界面美观性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再是能用就行的状态,这一现象在B端产品的上尤为显著。如果遇见过一些较老B端产品的人就知道,项目里起初没有UIUX及前端的岗位,整个产品的活几乎被JAVA的同事包揽,用户体验极为欠缺。Jesse James Garrett的《用户体验要素》里面提及设计方法论,在今天的互联网产品设计中得到广泛的使用。当然,用户体验远不止这些,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探究,毕竟这是一个无时无刻在变化的世界。
开发阶段
前后端根据设计师提供的高保真原型及界面标注或设计规范开发产品,在这阶段除了测试人员以外,同时要求设计师走查页面样式,共同保证产品的上线质量。
校验阶段
产品发布后,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试验方案。用户访谈或观察法记录用户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埋码、数据跟踪,收集用户行为的数据,与当初期设定的产品数据对比,从中提炼问题,反馈问题,根据需求优先级看是否下一次从需求池中拿出来二次迭代。
敏捷的过程中不断补全和梳理功能需求,完善产品原型及界面设计,开发产品组件及核心页面。
从个人感受出发的话,在整个项目中校验阶段的参与感会比较弱,尤其对短项目来说考虑到时间和成本,UIUX很多时候在产品发布上线后不出现什么大的调整的话,基本就被roll off了......定性分析如果在客户现场还是比较容易落实,定量就不一定,它需要项目具备一定的资源来配合,Anyway,因项目而异吧。
去年面试过一个需要有产品运营经验的项目,主要是针对已上线的产品做后续跟踪优化。当时被问及如何收集用户数据,收集哪些用户,如何对埋码数据进行分析,如何去度量现有网站的用户体验好坏,如何对已有的产品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给出有说服性并适用的设计方案可供团队使用等等,电话聊了一个多小时。当时真的被问懵了,我至今也不是很清楚,他想要的是否是由数据分析为导向的设计方案。因后来又强调了运维方面的知识,最后没了下文......可能工作环境的原因,有时候上不上项目好似需要几分运气和缘分(还是老实承认自己知识储备不足吧),哈哈哈。正经点来说,大胆猜测,未来可能还是需要复合型人才多点。
整个产品设计流程大概就这样了,经验之谈吧,实操上可能涉及的业务就更细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