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
领导人应该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别人的意见?

领导人应该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别人的意见?

作者: _alex_ | 来源:发表于2016-05-03 19:41 被阅读0次

    做一个好领导是不容易的。每天会有很多人来汇报很多事情,给出很多意见。里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看过《罗生门》的朋友应该明白,没有一个人的观点是纯粹客观的。

    那么,领导人应该怎样面对这些意见呢?这里可能有两个极端。

    第一个极端是:自以为是,认为老子最牛B,你们都不如我,听不进属下的意见。

    这种自大的领导周围必定是一群阿谀奉承的下属。(刚正不阿的下属可能在N年前已经被压制得呕血而死了。。。)

    我们来看看自大有什么问题:

    卫侯言计非是,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资治通鉴卷一】

    卫国国内领导卫侯说出一句话,马上一片附和声,听不到一点不同意见。子思看出了问题,认为卫国‘君不君,臣不臣’。为什么这么说呢?

    子思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事是而臧之,犹却众谋,况和非以长恶乎!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引不已,国无类矣!”

    领导已经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了,那么就不会听取众人的意见。

    假如领导是对的,听不进意见也不好,因为没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假如领导是错的,那么成天乐呵呵地在一群人的阿谀奉承下不停地犯错,这就更糟糕了。

    而且这里有一个上行下效的问题。领导自以为是,那么必定带动一种自以为是的企业文化。一层一层蔓延下去,整个企业就完了。

    子思言于卫侯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公曰:“何故?”对曰:“有由然焉。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群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如此则善安从生!《诗》曰:‘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抑亦似君之君臣乎?”


    第二个极端是:太容易上当受骗。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独立思维,调查事情真相的能力。

    假如你是领导,你的一举一动都有很大的影响力。那么你周围的人就有可能来说一些对他们自己有利,而不利于企业的话。

    所以你需要问问自己:别人说的话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会不会夹带着自己的小心眼?

    不具备鉴别能力的领导,只能说是个糊涂蛋了。

    我们来看看这方面做得很好的齐威王的一个案例: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

    即墨大夫上任以后,周围的人天天说他坏话。如果齐威王是个昏君,肯定就会对他留下个坏印象,或者直接就处罚了。

    还好齐威王有脑子。他不立即下结论,而是派人做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嘿,小伙子干得很好嘛。原来周围说你坏话的人都是因为没拿到你的好处啊!

    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阿大夫恰恰相反:周围的人天天说他好话,而实地调查后却发现他的管辖地老百姓天天饿肚子,而且他对国内大事不闻不问。原来这家伙在靠贿赂来给自己脸上贴金。

    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于是当天就把阿大夫和周围这群小人做了肉汤。(齐威王威武!)

    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齐威王:树立了这个经典案例以后,看你们谁还敢给寡人说胡话!

    于是齐国就崛起了。。。

    其实做好第二点不容易。这里涉及到了一个“critical thinking”的能力。我国教育从小学起就比较注重服从集体,而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往往较缺乏。从小我们就比较相信权威,比较迷信“标准答案”。当然,这个和亚洲文化背景也很有关系。

    反观西方教育,从幼时就开始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老师比较喜欢引导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而不是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强加给孩子。


    总结一下,做领导不能自以为是。要广开言路,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但是也不能做个糊涂的领导。别人说的话需要有自己进行独立思考,鉴别,核实,最好有多个信息源。牢记这两点,领导就可以比较有效的吸收下属传达的信息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领导人应该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来面对别人的意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cr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