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3)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3)

作者: 最后一班车刚刚好 | 来源:发表于2021-10-18 19:56 被阅读0次

婉约派:多写风花雪月,格律精工,清切婉丽,纤巧优美的一类宋词。代表作家有李清照、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

豪放派:内容广泛,刚健奔放,追求壮美的一类宋词。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唐宋派:明代散文流派之一。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茅坤为首。

吴江派:明代戏曲流派之一,也叫格律派。以吴江人沈璟为代表。他主张戏曲的语言本色,强调戏曲的音律,并以此为品评戏曲价值的唯一标准。重要作家有吕天成、卜世臣、叶宪祖等。

临川派:明代戏曲流派之一,因其主要代表是汤显祖,他又是临川人,故名。除汤显祖外,这一派的代表作家还有孟称舜、阮大铖、吴炳等人。

公安派:明后期的文学流派。以袁宏道及其兄宗道、弟中道为首。因三袁是公安(在今湖北)人而得名。

竟陵派:明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钟惺、谭元春为首,两人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名。

苏州派:明末清初的重要戏曲流派。以李玉为首,包括朱佐朝、邱园、毕魏、张大复等。

复社:明末一个全国性文社组织。1663年,张溥、张采等集合南北各地文士三千多人于虎丘成立。

浙西词派:清词流派之一。浙西词人朱彝尊所开创,重要作家有厉鹗等。其作品多写琐事,记宴游,且有不少无聊的咏物之作。

阳羡派:清词流派之一。其主要代表人物陈维崧是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名阳羡,故名。重要作家还有任绳隗、曹亮武等。

阿末闲话:

文学流派可谓太多,多达数百家,道之不尽,并且时至今日仍在继续。阿末认为一时之红火成名容易,永远红火成名就难了。

然而有两派却是千古流传,至今绵延不绝。那就是诗词的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先有,北宋相对太平的日子,产生了婉约词风。

柳永欧阳修晏殊都写过,等到了天下第一词人李清照,她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宋徽宗此前,苏轼却是开创了一代豪迈词风,叫人折服。

阿末认为豪迈词风多少有几分浪漫主义,那种乐观豁达开朗活泼,在文字里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倘若李白到了宋代,恐怕还是多少喜欢写就豪放词的。豪放和婉约都是性格的展现,却也并不矛盾。

李清照晚年经过战乱之苦,也能写出豪放词作,毛主席一辈子豪放词风,也可以在告别妻儿时写出婉约词风的《贺新郎》。

明清开始,似乎开始以地名起流派名称,如公安派、零陵派、临川派、苏州派、吴江派等等。都是地名,大概和明清时代人口暴涨有关。

倒是明代出现一个唐宋派很有意思,很显然他们又是一次古文运动,师从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了。其中归有光最具代表性,世人赞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项脊轩志》被收进中学课本,被每一位中国现代人早晚背诵。

中华上下五千年,每一次的社会大动荡,必然会有人提出“古文运动”,乃至民国的五四运动,也有人就是否保留文言文,是否应该大量提倡白话文做过一场大辩论。

相关文章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3)

    婉约派:多写风花雪月,格律精工,清切婉丽,纤巧优美的一类宋词。代表作家有李清照、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 豪放派:...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6)

    儒家重义轻利,墨家统一义利,这是“爱人”说与“兼爱”说的主要区别。儒家“爱人”说主张“爱有差等”,孔子主张爱有差等...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0)

    “人定胜天”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一种主张,意指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它是战国...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2)

    荀子是先秦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思想方面,他提出“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把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5)

    庄子是个观察精细、思维敏捷的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想象丰富、情思飘逸、具有浪漫气质的诗人、文学家。庄周曾梦为蝴蝶,翩...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9)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道”是封建社会据以存在的根本原理,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天”主...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8)

    所谓“天人之辩”,是指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论。商周时期,人们把天看做是至高无上的神,到春秋...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1)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他把区别于禽兽的人所特有的属性看做是人性有其合理之处。可是,对于这种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7)

    战国时期,以“黄帝”为名的学术派别大量出现,黄帝成了“学者所共述”的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吸收了黄帝学说中...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3)

    “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解释“中庸”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中庸就是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常识全典》笔记(5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cs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