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0)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0)

作者: 最后一班车刚刚好 | 来源:发表于2021-09-15 03:59 被阅读0次

“人定胜天”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一种主张,意指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它是战国时荀子首先明确提出的。荀子认为,人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就可以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来战胜自然。荀子高扬人的作用,把人提高到与天地并列而为三的崇高地位。荀子以后,刘禹锡、王廷相等都发挥了人定胜天的思想。孙中山也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人定胜天”的优良思想传统,指出:“世界中的进化力,不止一种天然力,是天然力和人为力凑合。人为的力量,可以巧夺天工,所谓人事胜天。”——李卫《文化常识全典》

阿末闲话:

阿末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除了人定胜天,还要有敬畏老天的心态。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是永远也战胜不了的。

比如说熵增定律,倘若某人非要说大自然熵自动减少,那就是不科学和违反了自然规律的。

又比如说某人发明了永动机,这也是不符合规律的说法,必然荒谬绝伦。所以,人定胜天,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相关文章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0)

    “人定胜天”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的一种主张,意指人类依靠自身的力量,能够利用、控制和改造自然。它是战国...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6)

    儒家重义轻利,墨家统一义利,这是“爱人”说与“兼爱”说的主要区别。儒家“爱人”说主张“爱有差等”,孔子主张爱有差等...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2)

    荀子是先秦时期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在哲学思想方面,他提出“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他把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5)

    庄子是个观察精细、思维敏捷的哲学家,同时又是一个想象丰富、情思飘逸、具有浪漫气质的诗人、文学家。庄周曾梦为蝴蝶,翩...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9)

    “天不变,道亦不变”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道”是封建社会据以存在的根本原理,其核心是三纲五常。“天”主...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8)

    所谓“天人之辩”,是指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之间关系的辩论。商周时期,人们把天看做是至高无上的神,到春秋...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1)

    孟子提出的“性善论”,肯定人性生来是善的,他把区别于禽兽的人所特有的属性看做是人性有其合理之处。可是,对于这种道德...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17)

    战国时期,以“黄帝”为名的学术派别大量出现,黄帝成了“学者所共述”的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吸收了黄帝学说中...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3)

    “中庸”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孔子解释“中庸”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中庸就是既...

  • 《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6)

    玄学并不是指“玄之又玄”、神秘莫测的学问。它是魏晋时何晏、王弼、嵇康、郭象等运用道家的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而形成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化常识全典》笔记(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bzb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