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宠幸了一个倚梅园的宫女,听说她还会唱昆曲。
——赏着花、唱着曲,果然新鲜,要我也喜欢。
聪明的嬛嬛应该猜到了事情的端倪,那人是皇帝!
余莺儿
会唱昆曲,听着就让人瑕思无限。
嬛嬛的退让成全了余氏,余氏由宫女、至官女子、至答应、至妙音娘子,顺风顺水。
而人在得意之时难免忘形,更何况她本就是一个轻狂之人,本就没想着收敛锋芒。
作为倚梅园里皇帝与嬛嬛偶遇的第二个见证者,当苏培盛以对春联为由去倚梅园找人时,她果断的站了出来。如果说此时她尚不完全清楚状况,那么安排她去为皇帝奉茶时,她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原由。她巧妙而又大胆的将嬛嬛那夜说过的话搬了出来,加深了皇帝对她身份的信任。
但是假的就是假的,果郡王看出来了。“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皇帝吟着诗走了。留下一个满脸问号的余官女子。“这是李白的诗。”果郡王一脸的坏笑,明明是宋朝朱敦儒的一首词(当然,我也是后来百度才知道的。)。果然是冒牌货。
在皇帝身边,胸无点墨,言语应对难免会露馅,但是她会唱昆曲,说得比唱的好听,再加上一点眼力和伶俐,倒也应付得过去。
在宫里她身份低微,但是她依傍华妃,而华妃也并不排斥,于是她又有了靠山。
不得不说,除了小聪明,余氏还是有几分胆识的,她敢于争取一个本不属于她的机会,以摆脱受人驱使的命运。其实机会不但垂青准备好的人,更垂青那些敢于争取的人,当然,有机会自然有风险,机会没抓住反倒摔个大马趴,或是勉强抓住后却无法应对之后的事情。
余氏就是如此。她抓住了机会,但却无法聪明的处理之后的事情。
受宠后,余氏日渐嚣张。从夜半高歌、路遇眉庄不行礼不让路,到私自关欣常在到慎行司而受罚,甚至连皇帝身边的人都敢得罪(小厦子),所有的张狂行为一气呵成、顺理成章。
其实我们也不必苛责她的浅薄,任何人都有得意忘形的时候。眉庄刚得宠时,采月说的“皇上最在意小主了”等等的话,就是有点忘形;嬛嬛刚受宠时说“丽嫔只是逞口舌之快,我不怕她”也是有点忘形;后来的安陵容、祺贵人得意时无不忘形,至于华妃、年羹尧简直就是狂到没边,正如皇后所说,“今日肆意轻贱旁人,他日也会被他人轻贱”。
得意时,人就像打了氢气的气球,必然是要上天的。要想稳定不动,必须有外力,而这外力就是人的定力。嬛嬛回宫后,每每得意却从未忘形,这便是修炼的结果,是甘露寺修行、允礼意外、父亲病危等重压之下的结果。看似云淡风轻,背后却是鲜血淋漓。
余氏还是一个善于补救的人。在受罚后苦苦向华妃跪地乞求帮助,在得到华妃指点后,在养心殿前长跪唱昆曲,连嗓子都唱哑了,终于重新获得皇帝的宠幸。在得罪了嬛嬛后,转头就哭着跪下向嬛嬛求情,嬛嬛居然也替她说话。以上种种足以看出余氏还是比较机敏,处于劣势时能够及时调整状态,瞬间从盛气凌人到跪地哀求。在她人生的字典里没有正确与错误,没有尊严和风骨,只有荣宠和权势。相反,嬛嬛、眉姐姐、安陵容,虽然出身不尽相同,但是内心总有一份矜持与自尊,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结果吧,知荣辱、懂廉耻。
至于后来余氏被华妃利用对嬛嬛下毒,乃至身死,就不再多说了。后宫的女子临死时,都是可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