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余氏其人

作者: 不管三八二十四 | 来源:发表于2018-03-27 08:48 被阅读5次

——皇上宠幸了一个倚梅园的宫女,听说她还会唱昆曲。

——赏着花、唱着曲,果然新鲜,要我也喜欢。


聪明的嬛嬛应该猜到了事情的端倪,那人是皇帝!

余莺儿

会唱昆曲,听着就让人瑕思无限。

嬛嬛的退让成全了余氏,余氏由宫女、至官女子、至答应、至妙音娘子,顺风顺水。

而人在得意之时难免忘形,更何况她本就是一个轻狂之人,本就没想着收敛锋芒。

作为倚梅园里皇帝与嬛嬛偶遇的第二个见证者,当苏培盛以对春联为由去倚梅园找人时,她果断的站了出来。如果说此时她尚不完全清楚状况,那么安排她去为皇帝奉茶时,她已经知道了事情的原由。她巧妙而又大胆的将嬛嬛那夜说过的话搬了出来,加深了皇帝对她身份的信任。

但是假的就是假的,果郡王看出来了。“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皇帝吟着诗走了。留下一个满脸问号的余官女子。“这是李白的诗。”果郡王一脸的坏笑,明明是宋朝朱敦儒的一首词(当然,我也是后来百度才知道的。)。果然是冒牌货。

在皇帝身边,胸无点墨,言语应对难免会露馅,但是她会唱昆曲,说得比唱的好听,再加上一点眼力和伶俐,倒也应付得过去。

在宫里她身份低微,但是她依傍华妃,而华妃也并不排斥,于是她又有了靠山。

不得不说,除了小聪明,余氏还是有几分胆识的,她敢于争取一个本不属于她的机会,以摆脱受人驱使的命运。其实机会不但垂青准备好的人,更垂青那些敢于争取的人,当然,有机会自然有风险,机会没抓住反倒摔个大马趴,或是勉强抓住后却无法应对之后的事情。

余氏就是如此。她抓住了机会,但却无法聪明的处理之后的事情。

受宠后,余氏日渐嚣张。从夜半高歌、路遇眉庄不行礼不让路,到私自关欣常在到慎行司而受罚,甚至连皇帝身边的人都敢得罪(小厦子),所有的张狂行为一气呵成、顺理成章。

其实我们也不必苛责她的浅薄,任何人都有得意忘形的时候。眉庄刚得宠时,采月说的“皇上最在意小主了”等等的话,就是有点忘形;嬛嬛刚受宠时说“丽嫔只是逞口舌之快,我不怕她”也是有点忘形;后来的安陵容、祺贵人得意时无不忘形,至于华妃、年羹尧简直就是狂到没边,正如皇后所说,“今日肆意轻贱旁人,他日也会被他人轻贱”。

得意时,人就像打了氢气的气球,必然是要上天的。要想稳定不动,必须有外力,而这外力就是人的定力。嬛嬛回宫后,每每得意却从未忘形,这便是修炼的结果,是甘露寺修行、允礼意外、父亲病危等重压之下的结果。看似云淡风轻,背后却是鲜血淋漓。

余氏还是一个善于补救的人。在受罚后苦苦向华妃跪地乞求帮助,在得到华妃指点后,在养心殿前长跪唱昆曲,连嗓子都唱哑了,终于重新获得皇帝的宠幸。在得罪了嬛嬛后,转头就哭着跪下向嬛嬛求情,嬛嬛居然也替她说话。以上种种足以看出余氏还是比较机敏,处于劣势时能够及时调整状态,瞬间从盛气凌人到跪地哀求。在她人生的字典里没有正确与错误,没有尊严和风骨,只有荣宠和权势。相反,嬛嬛、眉姐姐、安陵容,虽然出身不尽相同,但是内心总有一份矜持与自尊,这也许就是教育的结果吧,知荣辱、懂廉耻。

至于后来余氏被华妃利用对嬛嬛下毒,乃至身死,就不再多说了。后宫的女子临死时,都是可怜的。

相关文章

  • 六 余氏其人

    ——皇上宠幸了一个倚梅园的宫女,听说她还会唱昆曲。 ——赏着花、唱着曲,果然新鲜,要我也喜欢。 聪明的嬛嬛应该猜到...

  • 闲读《随园诗话》(518)

    【原书补遗卷五·三七】余第五女,嫁六合汪氏,家信来云:松江廖织云女史,汪氏戚也,索余《诗话》,愿来受业。余问其门楣...

  • 细说《甄嬛传》:职场中的阴差阳错,假的真不了 真的假不了

    事件背景:除夕夜甄嬛祈福,皇帝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苏培盛奉旨找人,宫女余氏阴差阳错冒领皇恩,被封为官女子。 那么,...

  • 余三本其人

    (1)余三本怎么来的? 人在江湖飘,总得有名号。余三本是我的笔名,是我的代号,就像星爷电影里的9527。 余三本冒...

  • 硬读《随园诗话》(93)

    卷三(二) 人或问余以本朝诗谁为第一,余转问其人:《三百篇》以何首为第一?其人不能答。余晓之曰:诗如天生花...

  • DAY 4

    《浮生六记》其一〔闺房记乐〕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荟,字淑珍,舅氏心馀先生也。生而颖慧,学语时,...

  • 巜承创余氏,大医其成》

    《承创余氏,大医其成》 ――记我省著名骨伤专家、余氏骨伤流派传承人余庆阳 觉解...

  • 甄嬛传:出场人物95人,这个女人最不让人同情!

    整部《甄嬛传》,算上舒太妃、亲王福晋等等,有嫔妃30几人,余氏是最特殊的一个人。 余氏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一是余氏...

  • 硬读《随园诗话》(220)

    卷六(二六) 【卷六·八二】时文之学,有害于诗;而暗中消息,又有一贯之理。余案头置某公诗一册,其人负重名。郭运青侍...

  • 《随园诗话》学习笔记一百五十二

    卷三 求诗于书中,得诗于书外 六、评诗难 【原文】人或问余以本朝诗谁为第一,余转问其人:《三百篇》以何首为第一?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 余氏其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mhj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