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和钱钟书夫妇在牛津度过了最轻松快乐的一年,同年去了法国巴黎大学。运的是,幸福的天使,“星海小姐”钱媛降临到这个幸福的家庭。
-- 1 --
不管是哪个时期的家中都是满是书香。
钱钟书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一入学便开始横扫图书馆,当时的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已经非常多了,中文洋文的都有,全天开放,钱钟书是借书最多的学生。
求学牛津期间,牛津大学图书馆里可以好好的读书,使得杨绛先生非常的满意。她在书中写到“在那里读书的学生寥寥无几,环境非常清净。一本一本书从头到尾细读,能这样读书,还有什么不满意呢?”
在巴黎大学时,搬到外面去住的时候,找的房子也是离图书馆近的地方。杨先生在这段时间读了许多的英国文学作品,从古典文学到十九世纪的作家都读了个遍。
“钟书在巴黎的这一年,自己下功夫扎扎实实的读书。这是爱书如命的钟书最恣意读书的一年。”
读书对他们夫妇二人来说,是生命的一部分,就像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即使在最艰难的岁月里,文化大革命期间,两人被打成右派,无书可读时,就读字典,一页一页、一遍一遍的读。
钱先生读书,不像我们,不求甚解,他是一边读,一边记笔记。他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所以,他成了我们现在很多人眼中的神人。只要一提起来,就会对他肃然起敬。
在钱先生去世后,杨先生整理出钱先生留下的笔记,竟然有好几麻袋。杨先生用了余下的十几年的时间先后出版了钱先生留下的多部著作。如此惊人的数量可不是十年二十年就可以完成的,是用一辈子才完成的。
在书中我们可以在很多处看到,杨先生和钱先生在八十多岁高领的时候,还在各自完成各自的工作。
杨先生在退休的时候,想着这些年亏欠钱先生和女儿的,打算在退休后给她们好好的补偿补偿,可以做做饭,不那么辛苦了。钱先生取笑她说:“你退了,能休吗?”
即使退了也不休,就是他们夫妇一生的学习态度。
-- 2 --
钱杨夫妇酷爱读书,女儿钱媛耳濡目染,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
杨先生在书中写道“她看到我们看书,就来抢我们的书。圆圆识了许多字,我常为她买带插图的小儿书。她读的很快,小儿书不经读,我特为她挑选长的故事。一次我买了一套三册《苦儿流浪记》。圆圆才看了开头,就伤心痛苦。我怎么劝都没用。多年后,她已是大学教授,却来告诉我这个故事的原作者是谁,译者是谁,苦儿的流浪是如何结束的,等等,她大概一直关怀着这个苦儿。”
甚至到钱媛病入住院的时候,她还在学习,还在看书。听到妈妈说想要把他们一家三口的故事收录到《我们三》的时候,她还抢着要写序言。在书的最后的附录里可以看到有好几篇都是钱媛手写的稿子,当是她已经疼的躺都躺不下了,却还是坚持着写了目录,和开篇的几张,回忆和父亲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爱读书的孩子,长大后必定与众不同。
钱媛从小聪明懂事,连钱先生的父亲都说圆圆是家里最会学习的。长大后的钱媛正直、善良。就算是在那段灰暗的十年岁月里,她也坚持自己的正直和善良。
后来任职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她兢兢业业,对学生认真负责,总是晚睡早起,连学生的论文她都要一个一个审阅,出现问题的。她再一一指出。
她生病住院期间,连几十年不见的初中同学都会千里迢迢的去看她。她去世后很多年了,她的同学、朋友还为她成立了基金会。
-- 3 --
钱媛是钱先生和杨先生的爱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影响,一生清清白白,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人温和善良。
现在很少见到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孩子了,很多的家长都跟我抱怨过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学习,就喜欢看电视。
我了解后发现,很多的家长都是自己在看电视,却把孩子关在卧室里让孩子去学习,他们还会给自己找理由: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我小时候也是自己一个人读书的,你凭什么不学习。
孩子会在心里反驳你:你都不读书,你都不喜欢学习,凭什么要求我要爱学习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小的时候最喜欢模仿的就是父母的行为。
整本书里他们一家三口的欢聚时光都是非常幸福的,有时候,各忙各的,没有只言片语也能让读书的人看到他们的幸福。希望家长朋友们都能像杨先生和钱先生一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埋怨孩子不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