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了,该不该选择学医,要不要做一名医学生,笔者连续五天发了五篇文章,大家众说纷纭。
从许多热心网友包括医学专家、医生、医学生、普通群众等社会各界人士的留言中,笔者归纳了以下几种情况:
三种类型
1、反对型
一些医生说,自己的子女肯定不让学医,因为自己亲身体验到忙碌和劳累。医生这个职业表面光鲜,其中酸苦自知,不能照顾家庭,超时工作,工作中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还有那个啥关系,就是跟病人打交道的关系,你懂得。
2、支持型
极少数人认为不管现在社会对医生的认同度如何,社会永远离不开医生这个职业。如今的时代,哪个行业是不需要付出就有收获的?
3、茫然型
父母反对学医,现在考生茫然型:当年选择学医,父母反对,告诉说学医辛苦,要孩子做好准备。时至今日,孩子真不知道当时的选择是对是错。不过多数学生这样想,既然选择了,后悔也无用,只好硬着头皮走下去。
父母考生都自主选择了学医,现在都茫然型:当初一心想学医,但是到后来,家长和孩子都越来越迷茫了。
父母强迫学医,现在父母迷茫型:多年后,父母也在怀疑,当年是否是自己不应该一厢情愿让孩子学医。
总体来说,无论从网络中和现实中都可以看出,现在主动愿意学医的考生和家长数量不稳定,虽然多数大学医学专业录取分数线较高,但没有出现理想中的学医年年是热门专业得现象。
五个原因
医学专家分析个别家长和学生不愿选报医学专业的因素来自多个方面:
1、临床医学教育时间长。
医学生的培养周期比其他专业长,投入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高,一般要经过10余年的学习,还有普通人陌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成为一名医生。行业的特点,医生的成长更慢,至少10年的从医路,才能独当一面。投入与收入相差甚远,新员工收入低。
2、医学生的学习和工作压力相对较大。
医学生每学期都会遇到厚如砖块的专业书,更不要说成为医生后,面对病人的病情,不能有丝毫疏忽。
3、就业前景不乐观,大城市综合医院的门槛越来越高。
本科、硕士就不用想了,就是博士还要看是不是名校,就算是名校,还要看你的出身好不好,本科读的什么大学。前几年医学院校不断扩招,实际需求又消化不了这么多毕业生,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医学生就业难,这个难,指的是想进好一点综合性大型医院难,但是如果自我期待不高,就业还是没有那么难。
4、行医环境与面临的各种关系处理
有时一些病人对年轻医生动不动就发火,甚至有时医生会遭遇带着录音笔来看病、准备随时为自己“维权”的病人。
5、工作生活压力大
做医生长期的超负荷脑力劳动加体力劳动,没有规律的生活,对家庭照顾少,心理上觉得愧对家人。一些医生因长期超负荷而产生慢性疲劳,甚至陷入职业倦怠中。
总之,临床医学教育时间长,成本高。医生的工作压力大,如果高考生选择不当,以后想半路改行的机率少,须慎重。
我相信,我们的行医环境一定会一点点变得好起来。经过全面了解与慎重考虑,有志于从医的考生也应坚定信念。
笔者郑重声明:
我没有阻止你学医,也没有阻止你弃医。
本文首发于本人今日头条号风之语。
声明:芳华的日记原创,谢绝他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