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美)汉芙(Banff,H.)著;
I712.65
书信集—美国—现代
作者简介
海莲·汉芙(Helene Hanff),1916 年 4 月 15 日出生于美国费城,一生潦倒困窘。汉芙生前从事最多的工作是为剧团修审剧本。主要的著作有:日记体的纽约市导览《我眼中的苹果》(Apple of my Eye, 1977)、半自传的《别脚混剧圈》(Underfoot in Show Business, 1980)、传记《Q的传奇》(Q’s Legacy, 1985)、《纽约来鸿》(Letter From New York, 1992)以及一系列以少年为对象的美国历史读物。书信集《查令十字街84号》于 1970 年首版问世,旋即被爱书人奉为经典;英国版则于次年出版,同样在英伦地区引起回响。1971 年 6 月 17 日,汉芙应英国出版商之邀,终于飞抵伦敦,实现了她长年以来的夙愿。后来她将自己在伦敦盘桓一个月余的日记付梓(The Dutchesss of Bloomsbury Street, 1971)。1997年4月9日因肺炎病逝于纽约市。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让英国人和世界爱书人疯狂的故事。一切从1949年10月的某一个秋夜开始。这一天的晚上,33岁的纽约"剩女"海莲·汉芙打开了《星期六文学评论》,偶然得知英国一家老书店出售古书。嗜书如命的她,立即给这家书店经理弗兰克写信,很快获得回音。对方找到了她想要的书,还很细心地随信附上了英版和美版发票,并把找零附上。书信飞越大洋,一写就是20年,这本书也就是这些书信的合集。最初两人的书信内容也不过是买卖海莲钟爱的英国文学,不久由于战后的英国物资短缺,对许多商品实行配给,海莲便从美国给书店的全体员工邮寄一些生活物品,从鸡蛋到火腿,到各种各样的礼物,当然,邮寄的不仅仅是这些现在看来微不足道的东西,也是一份难得的书缘,更是一段情缘,纵使未曾谋面,他们却在另一个世界里相互聆听了20个春秋,也把彼此了解得甚是详细 。
写在读后
这本书打动我的,是人的真诚与信任,海莲对书的喜爱和真诚使得她寄出跨越大洋的购书信,弗兰克的真诚促使他孜孜不倦的为海莲寻书寄书。这样的真诚,换来的是二者之间无保留的信任,她可毫不犹豫的向大洋彼岸寄出他们需要或不需要的物资,不求回报,他也尽心尽力的为她寻得最好的书,向她讲述关于自己、关于家人、关于工作。有人说他们之间有爱情,也有人说他们仅仅是友情,我觉得这并不重要。这段关系的存在本就是个奇迹,它是什么,在超越了如此遥远的一段距离后,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如今的人们,咫尺之间,犹难免有远在天涯之感,人们似乎越来越懒得交流了。手机,网络偷走了人们的时间,真真切切的面对面的交流反而让人局促不安!面对屏幕滔滔不绝你,现实里可能只是一个内向的一言不发的家伙!正和你热络的聊着天的人,可能心里满是怨言,你不停的说着,他漫不经心甚至恼怒的回着,直到他对你大发脾气你还莫名奇妙。
这时,你感慨道:“莫名其妙!”然后又点开了另一个好友的对话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