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当初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时,连考试卷都没有做完,那么,她又是怎样考上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呢?
她叫林巧稚,1921年夏天,林巧稚到上海报考北京协和医学院。
考试正在进行,突然,旁边的一个女友突然晕倒了。
林巧稚毅想都没有想,连忙放下未完成的试卷去照顾病人。
当她安排好女友再回到考场时,考试时间已过,她最拿手的英语试卷没有做完,林巧稚只好带着遗憾离去。
可是就在发榜之时,她却发现金榜之上,赫然有自己的名字。
原来,林巧稚在救人时的表现,被协和医学院的老师看得一清二楚,院领导一致认为她的爱心,完全具备了一个医生的优良品质。
就这样,林巧稚被破格录用了。林巧稚有个愿望,就是要她选择妇产科。
因为那时她看到了苦难中的中国妇女,也为了在无奈中死去的母亲。
这就是她选择的理由。当时的协和实行淘汰制,而且极其残酷。75分才算及格,一门主课不及格留级,两门不及格除名,绝无补考和商量的余地。
但林巧稚苦心钻研,废寝忘食,凭着她的苦学和聪慧,在八年的学习和残酷的淘汰竞争中,她脱颖而出。
林巧稚一直高居榜首,并获得协和象征最高荣誉的文海奖学金,开创了女生获此奖学金的先例。
林巧稚以自己的实力向世人证明,巾帼不让须眉是千真万确的。
1901年12月23日(光绪二十七年),林巧稚出生在福建省思明县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
1908年,林巧稚上蒙学堂(女子小学校),之后,就读于鼓浪屿怀仁学校(鼓浪屿女子高中)。
1913年升入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1919年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院并留校任教。
1921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今协和医学院)落成,林巧稚考入该校。
由于在协和医院工作成绩突出,她提前晋升为住院医师,并在1932年,被学校派往英国伦敦妇产科医院和曼彻斯特医学院进修深造。
1933年,到奥地利的维也纳进行医学考察。1939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当研究生。
在出国学习期间,参观了剑桥大学、纽汉姆大学,又在马里兰医学院的妇产科里进修实习了两个月。
她几乎用尽了实验室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到有丰富资料的图书馆学习。
1940年,林巧稚被美国方面聘请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同年回国,不久升任妇产科主任,成为该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
1941年底,北京协和医院因太平洋战争被日本人占领,她同所有医务人员一起被赶出了医院。
1942年,在北京东堂子胡同开办私人诊所,为了减轻病人的负担,她主动采取降低挂号费、对贫穷患者医疗费减免等措施。
不久,又担任了中和医院(前身为中央医院,今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
1956年6月,中国第一个妇产专科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建成,林巧稚担任第一任院长。
1959年,林巧稚当选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并被任命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出访美国、加拿大、瑞士、法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
1973年,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研究顾问委员会顾问,任期5年,至1977年。
1978年12月,林巧稚和楚图南率中国人民友好代表团赴西欧四国访问,在英国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返回中国。
在首都医院,经检查,她被确诊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心脏病。
患病期间,她开始在轮椅上、病床上写关于妇科肿瘤的书籍,直至4年后,50万字的专著《妇科肿瘤学》完成。
1983年春,林巧稚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同年4月22日,林巧稚在协和医院逝世。
遗嘱中,她将个人毕生积蓄3万元人民币捐给医院托儿所,骨灰撒在故乡鼓浪屿的大海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