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他们又开始怨声载道,说老师你就知道布置作文折磨我们。这话说的,好像布置别的作业就不是折磨一样。那世界上有没有比写作文更折磨的事呢?有,就是老师看你们的作文。不过,这种互相折磨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啦,因为接下来的日子老师会带着你一起攻克高考作文。那你要问老师啦,看这几篇文章我的作文就能写好了吗?当年我听完游泳课也是这么问我的游泳教练的,他一棍子把我捅到水里,跟我吼,不想淹死就自个儿往上游。
别怕作文
文
高考作文的
前世今生
现在的高考作文形式叫做任务驱动型作文,听起来花里胡哨的一个名字,它是个什么来头呢?
这话要从几十年前开始说起了。
那个时候的作文还会给你一个正儿八经的题目,叫做“命题作文”。后来就变成“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再往后就越来越玄乎,偏不告诉你要写啥,让你使劲儿猜,也就是“材料作文”。可是出题老师还嫌“材料作文”表达得太明白,于是就变成了“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玄而又玄,云里雾里,还要加个所谓的“任务”,变成“任务驱动型作文”。看似写作范围很大,其实一写就跑题。同学们都要崩溃了。
什么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1. 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事,而非:一句名言,一则寓言,一首小诗等;
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就事论事,贯穿始终;
有明显的驱动任务,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
高考作文“套作”弊端日趋明显
题目一
一群探险者来到一个山洞,为了照明点燃一支蜡烛,导致山洞里栖息的蝴蝶离开原地,退到山洞深处,一支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题目二
很多大学毕业生来到一个知名公司参加就业面试,面试官在面试室门口必经处随意丢了一些垃圾,结果只有一位面试生,把垃捡进了垃圾桶。
套用格式
1.材料得出要注重细节,那么什么叫做细节?
2.注重细节会怎么样? 例1 例2
3.不注重细节会怎样? 例3
4.结论:要注重细节。
1
时评争议类
基本特征:
就是给出一段时事新闻材料,要求你阐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
基本结构:
1.概括事件
2.阐明大观点
3.阐述2-3点分论点(正说,反说,辩证思维)
4.阐述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5.总结,表达希冀
【2015·新课标全国I】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你怎么看?
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2
时评比较类
写作的关键,就是“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务必只选择其中一个来展开文章,并且注意与其他的进行对比。
整体思路对第一种类型的作文加以改进:
1、 概括三个事件
控制字数。对自己没选的两个,用一个长句带过;对自己要写的,稍微详细一些。
2、 阐明大观点
(我认为,……比起……和……,……更合适。)
3、 阐述2-3点分论点(正说,反说,对比)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老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
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
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
基本结构模式及内容
1. 引
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
2. 议
充分--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
3. 联
紧扣--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
4. 结
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
有些书也许现在你读不懂,但你一定要去读它。时间会告诉你经典存在的意义。
——寄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