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篇1.11
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要观察他的志向;当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地不加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亮言:
这则大概有人问孔子,“怎么能知道一个人是否孝呀?”
孔子说,“你要观察这个人父亲在世时,他的志向如何?这还不够,还要看他的父亲去世之后,他是否还能记住父亲的教诲,如果父亲在与不在,他都做的很好,那这就是真孝了。
孔子在两个方面,或者两个阶段,来看一个人是什么道理?
因为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他的反映常常是不一样的。
当一个人没有钱的时候,他的胆子多半会比较小,人也低调,脾气也温和,因为他没有什么资本嘛!但同一个人,一旦当他有钱了,他就开始控制不住自己了,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做,就开始我行我素,脾气也暴躁起来。原因只是因为他有钱了!
孔子这里讲“孝”,也是一个道理。
当一个人在他父亲的监管下,他的性情是被约束的,多半表现出来的都是很美好的方面。因为有人管着,就算有坏想法也不敢做。但父亲一旦去世,他的本性就会显露出来,因为没有人管得了他了。
这时候如果是一个君子,那他会谨记父亲的教诲,“父亲在世的时候,千万叮嘱我,不让我做的事,我坚决不做,不然对不起他”。但如果修养没有那么好的人,那父亲的教诲早就丢到一边,“现在是我的主场,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终于没有人能管我了。”
所以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本性,在他有顾及的时候是难以看清楚的,当他肆无忌惮的时候,那才是真的样子。
同时孔子也提醒我们,做一个君子,要有真品质。有人管,无人管,都要一样;有钱,没钱,也都要一样。
不要想着没有人看得出来。你的一切,都在智者的眼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