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个体尚未发育完全的时期,游戏似乎具有一种决定性的功能。这种功能随着个体从猴到类人猿,直至人类这个愈益高级进化的过程,而显得越来越重要。游戏是成年人胜任各项工作任务的前兆或先驱。” ——布鲁纳《游戏是重要的任务》
豆豆和乐乐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两人一起玩五子棋游戏,由于两人都不懂五子棋规则,因此两人自己制定游戏规则。乐乐先下第一子,豆豆先下,在下棋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按照严格的一人一步的下法,乐乐看到他的棋子少了就会去棋盘上拿子放回自己的盒子里,或者多下几步,每次都说他是赢,他在游戏中喜欢出风头,抢第一,常常破坏游戏规则,不顾他人感受,因此,豆豆不愿意跟他玩,而且,在这个年龄段中,小孩都不愿意自己输,每次乐乐说他赢了,豆豆就会不开心,大喊大叫,两人不停争论,场面混乱失控,谁也不认输,这时,妈妈过去了,对豆豆说:“豆豆,你在棋艺上输了乐乐,但是如果你输了以后能有很好的心态,不喊不叫,而且能够很好的称赞对方,你也是赢家,你在气场上赢了乐乐,你们要不要再来一盘?我来当裁判?”豆豆立马答应了,这盘结果也是乐乐不遵守规则从而“赢”了。豆豆正想大喊大叫时,妈妈提醒了一下豆豆,豆豆立马安静下来。妈妈说:“棋局上乐乐赢了,但是豆豆没赢心态也很好,没有大喊大叫,豆豆在气场上赢了,你们两个都是赢家。”然后豆豆妈妈又对乐乐说:“你想不想也在气场上赢豆豆?”乐乐说:“想。”然后豆豆说:“那你们再来一盘,我来当裁判,这次要遵守游戏规则咯。”豆豆和乐乐又玩了一盘,这次乐乐没有再破坏游戏规则,因为他知道,即使自己没有赢棋局,他也是赢家。
这是一起由幼儿自己主动发起的规则游戏,他们有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具有竞争性,由于对抽象规则的理解有欠缺,所以出现了游戏中不遵守规则的情况发生,游戏承担着道德教育任务,游戏主题和游戏规则都有一定的道德教育内容和道德规范要求,小班的儿童以及能分清楚角色游戏中哪些角色是“好的”,哪些是“坏的”他们常常依据成人的评价判断游戏中行为的对错;中班儿童对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会产生极大的不满,常常因此争吵、告状。这两个小孩处于中班后期,规则意识没那么强,即使破坏规则也不会产生羞愧感,但是对竞争意识很强,知道胜利会产生自豪感,自信感,因此都想取得胜利。当由游戏产生争吵时,妈妈及时的干预,使得游戏最后顺利进行,游戏原本是没有计划目的的,在游戏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最后问题得到了完美解决。
反思结果: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争论,虽然及时干预了,但是缺乏让孩子解决问题的引导,而是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应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孩子让孩子自己一步步解决,在这个层面上,让孩子知道应该遵守游戏规则,而且输赢不一定一定就要“赢”。
游戏具有自我探索的功能,个体可以在游戏情境中接触内在的自我并借以发现自己的能力,从而获得主控感。通过游戏,我们可以了解每个儿童的独特性。游戏是儿童整合和建构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格的重要方式。儿童在游戏中以自己的方式处理和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