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四班班主任找班上一个男生谈话,问他为什么最近表现地那么丧。
他很淡定地回答说:“不想学了。”
班主任很惊讶:“不想学了?为什么不想学?是学不进去还是怎么样?”
“都有”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想法的?”
“初三的时候。”
“你现在不学习能出去干嘛?”
“打工。”
“你现在都吃不了学习的苦能受得了生活的苦?”
“...”
谈了将近半个小时,学生还是一副很丧的样子。班主任不再追问他。
“回去以后像一个男人一样好好想想:一、不学习出去以后你到底能干什么?二、你拿什么去承担你的未来?”
男生耷拉个肩走了。我想他应该是没有被刺激到要燃起斗志。而他之所以这么丧,多半是因为沉迷于手机。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说不想学想出去打工的学生了。对于他们这种想法,作为过来人的我们尤其费解。不明白为什么一个高中生会这么迫不及待想出去打工?
虽然自己读高一的时候,也沉迷于手机没有好好学习,成绩在班上倒数,但是也从来没有产生过退学打工的想法。因为父母的经历现实地告诉我,打工真的很难。
高一下学期文理分科后幡然醒悟,一门心思想办法提高成绩。哪怕第一次高考失利,也是毫不犹豫选择了复读。我想,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考上大学。因为打工,没有出路。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父母潜移默化地影响,二是自己通过阅读和学习得到的思考。所以父母的教育观念和学习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很重要。
父母不一定要多会教育,但是一定不能忽视教育,轻视教育。这样孩子哪怕不优秀,也不会产生厌学的想法。
而学生认为打工挣钱比学习好,这种想法又是怎么产生的呢?父母的教育和自身的思考力是很大的原因。不读书,不思考,怎么能发现学习的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