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704923/f492806458c94c3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704923/33d666fee34ef20b.jpg)
蝙蝠人人皆知,但近距离观察过蝙蝠的大概极少,在众人的印象里,蝙蝠就是旧时夏日农村的夜晚,就是夜空里倏忽而过的一个黑色幽灵,有点黑无常的神出鬼没,其巢穴在哪,没人知道,也不必知道。
很多年前偶尔逮获了一只蝙蝠,大概是第一次试飞不适而掉落在地上吧,正挣扎不已。回家后随手铰开一只可口可乐瓶子暂时致其中,心想救治的同时拿给幼小的儿子见识一下,没想到,将此面目狰狞的家伙往前一端,一种描述不来奇臭气息扑鼻而来——大约是因了半截塑料瓶子的缘故吧——两岁的儿子一见,立刻扭头拒绝亲近,也难怪,那副阴森森凶眉鼠眼的狰狞丑陋模样实在不招人待见,臭烘烘的感觉更是令人不快。此外,这家伙还挺倔,拒食拒饮,喂给黄豆大的生肉也不吃,那就熟肉吧,还是无动于衷,小块馒头呢,更不理睬,一副慨然赴死的无畏架势。
嗯,算你骨头硬。不吃是不饿,进食是天下生灵的本能嘛,于是将半截可乐瓶暂时倚在墙角。
此后数天,依然绝食,人逼近则挣扎,看样子还在惊扰之中。多日水米不进,居然还如此精神,堪为罕见。显然,如果再继续在塑料瓶里待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虽放归原处。一小时后已然不见,但似乎被流浪犬叼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蝙蝠天生就是个自然界的另类,大约是造物主在打盹时的误造作。人类经常用“飞禽走兽”给动物分类,但这种简单分类法只是大概率,搁蝙蝠身上并不靠谱:你说它是只鸟吧,它冬眠,不生蛋,没有羽毛,也没有迁徙的习性,还哺乳;你说它是只兽吧,它长着神秘的黑翅膀(准确说叫翼手)成群结队地翱翔,或者倒吊在屋檐若无其事地装酷,且主要在空中猎食。童话故事里说蝙蝠像加入鸟类被拒想参加走兽联盟也不被接纳,反映了古人对蝙蝠的陌然和不了解。
除了对归类上的困惑外,人们对蝙蝠的习性也所知甚少。夜明砂作为一种中药,用于久咳,疟疾,淋病,目翳,尤其用于治疗目疾据说效果明显。它其实就是蝙蝠的粪便,褐色,干硬,麦粒般大小,与老鼠屎差不多(蝙蝠的老祖宗本就是老鼠)。蝙蝠本身那就更不用也说了,《抱朴子》说:“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吴氏本草》也说蝙蝠“立夏后阴干,治目冥,令人夜视有光”,《水经》更说蝙蝠“得而服之使人神仙”。
细想想蝙蝠及其粪便为啥就能治疗目疾呢?古人的逻辑是,这东西既然能夜间捕食,那肯定视觉敏锐,吃啥补啥嘛,那目疾患者就吃夜明砂吧,蝙蝠不好逮呀,如果直接拿蝙蝠开祭,自然更好。岂不知蝙蝠的夜间飞翔和猎食,并不靠眼神而是依仗发射出去的超声波。中医古籍里此类想象出来的药理药方还有不少,像瓦松治疗秃顶,败鼓皮治疗肚胀,饮用立春雨水能解决女性的不孕不育,孕妇吃了兔肉可导致婴儿的兔唇等等,非常可笑。
蝙蝠白天时大部分时间都在光线黯淡的潮湿山洞里倒挂着,愣一看像具吊死鬼,这可能也是人们对蝙蝠恐惧或不待见的原因之一吧。这厮为啥要选择这样一种看上去违背常理的一种休息方式呢?这跟其主要天敌蛇类有关,大部分蛇都只能在地面爬行,不能攀高,故而蝙蝠就把自己吊在高处,以避敌害。
尽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蝠”与“福”谐音,所以蝙蝠一直是福气、长寿、吉祥、幸福的象征,堪称一道独特的“蝠文化”风景。2011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为“国际蝙蝠年”,以宣传蝙蝠给生态系统带来的益处。人类通过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发明了雷达。但是,普通人还是离蝙蝠远点为好,眼下已经证实,蝙蝠身上能携带超过 100 多种毒性极大、凶险无比的病毒,有埃博拉,狂犬病、SARS (萨斯病毒)等等,但奇就奇在,病毒不能对它们造成任何伤害。 同样的病毒,寄生在任何人类或者马、牛、羊、猴子、猪身上,早就死翘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