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问世已经三十多年了,但是到现在它依然是一本畅销书。
在这本书里边,他把所有跟孩子的沟通分成了这么几个常见的情景。第一个情景是关于感受的部分。就是当孩子跟我们讲述他的感受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样回应。然后第二种就是关于寻求合作,怎么样让孩子听话。所谓的听话就是怎么样让孩子能够跟大人合作,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就是怎么样能够代替对孩子的惩罚。就是我们很多人会动不动就用到惩罚的手法,因为我们太习惯于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了,所以代替惩罚。第四个就是关于怎么样赞赏。有的孩子甚至不喜欢自己的父母表扬他,你表扬了以后,你发现他根本不高兴,他甚至不干了,表扬反倒使得他干得更糟糕了。第五个就是如何面对自己的愤怒,当愤怒出现的时候该怎么办。你看,这五种状况,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用到。最后还有一些问答的环节,所以这是非常轻松的一本书。
首先我们来看关于感受的部分。当孩子跟你说,爸爸,我真的很疼。爸爸,我的腿不舒服。爸爸,我的小兔子耳朵断了,我很难过。当孩子跟你讲这些话的时候,你通常会怎么回应呢?常见的第一种误区是忽略。比如小兔子的耳朵都断掉了,然后爸爸会说,没关系,反正就只是个小兔子,不要紧,爸爸再给你买一个。
这种方法叫忽略。忽略孩子的感受会使得孩子不愿意跟你沟通,孩子会觉得,跟你说话,反正你也不能理解我,你总觉得无所谓。所以很多事在我们大人看来真的不值一提,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对孩子来讲,可能真的是很重要的东西,他会哭,他会难过,他会觉得被忽略。所以第一个误区就是我们会忽略孩子的感受。当你不断忽略孩子的感受的时候,孩子也会学会慢慢忽略别人的感受。而且最重要的是,他明白了,跟爸爸妈妈沟通是没用的,因为你们反正听不懂。
所以我们经常跟孩子说,不要紧,没关系,这有什么了不起呢?你怎么这么小气?这种话就都是对孩子感受的忽略。甚至有孩子饿了,回到家说,妈妈,我饿了,妈妈都会说,怎么会饿呢?你刚吃过饭怎么会饿?这就是忽略孩子的感受。尤其男孩子摔倒了,我们会说,不疼不疼,快起来。你怎么知道不疼呢?所以忽略是我们最常见的误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