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是老舍先生创作的,背景是一九二几的伦敦,二马指老马和小马(马威)父子,写的是老马父子到伦敦继承哥哥的古玩铺,由此引出的在伦敦的遭遇,及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歧视。
《二马》里面的中国人有老马——马老先生、小马——马威,李子荣——古玩铺伙计。
马老先生代表了中国的旧人,爱面子,一心想着做官,瞧不起买卖人;一切顺着外国人的意思说(为了讨他们欢喜),而对自己的伙计李子荣,却瞧着横竖不顺眼,觉得俗气。评书开头的评论说这是个“败家子”,而中国多的是这种败家子。
小马——马威,代表了中国的新青年,有活力,有干劲儿,只是和当时中国的大多数新青年一样,感情脆弱,富于幻想,常有苦恼:苦恼于父亲的没希望和铺子里的生意,苦恼于丢不下对玛丽的单相思,苦恼于外国人对中国人不公正的宣传和歧视。
李子春是个务实上进的青年。他原是中国公派出国的留学生,但后来国家打仗,断了对留学生的供给,他只得一边打工,一边读书。与马威对玛丽的单恋不同,他和马威说,自己不会找英国姑娘,因为人家瞧不起咱们,也不会找中国的女学生,因为她们只学了一点儿知识,看了几本小说,便觉得与众不同了。最后他由家里做主,找个了未婚妻:能做饭、能洗衣服、长得不赖,还认识几个字。一切都合乎实际。
《二马》里描写了两个外国家庭:二马的房东温都太太母女,老马的朋友伊牧师一家四口。
外国人一提起中国人,便想到杀人抢劫,“与中国人在一起随时都有死的危险”。温都太太一开始对中国人也只是外表客气,只是喜欢和别人不同,才处处为中国人说话。后来在与马家父子的相处中,改变了之前对中国人的看法,也因为寂寞,与老马先生谈起了恋爱。但后来她明白了,她自己不在乎和中国人在一起还不行,社会在乎!在她告诉老马先生他们两个完了的时候,说“种族的成见,你我打不破,更犯不上冒险的破坏!”
伊姑娘——凯萨琳、她弟弟保罗、温都姑娘——玛丽,又代表了英国不同的青年。节选一段书中议论:
“欧洲大战的结果,不但是摇动各国人民的经济基础,也摇动了人们的思想:有思想的人把世界上一切的旧道德,旧观念,重新估量一回,重新加一番解释。他们要把旧势力的拘束一手推翻,重新建设一个和平不战的人类。婚姻,家庭,道德,宗教,政治,在这种新思想下,全整个的翻了一个筋斗,几乎有连根拔去的样子。普通的人们在这种波浪中,有的心宽量大,随着这个波浪游下去,在这种波浪中,他们得到许多许多的自由;有的心窄见短,极力的逆着这个潮浪往回走,要把在浪中浮着的那些破残的旧东西,捉住,紧紧的捉住。这两队人滚来滚去,谁也不了解谁,谁也没心去管谁;只是彼此猜疑,痛恨;甚至于父子兄弟间也演成无可调和的惨剧。
英国人是守旧的,就是守旧的英国人也正在这个怒潮里滚。
凯萨林的思想和保罗的相差至少有一百年:她的是和平,自由;打破婚姻,宗教;不要窄狭的爱国;不要贵族式的代议政治。保罗的呢:战争,爱国,连婚姻与宗教的形式都要保存着。凯萨林看上次的大战是万恶的,战前的一切是可怕的;保罗看上次的大战是最光荣的,战前的一切是黄金的!她的思想是由读书得来的;他的意见是本着本能与天性造成的。”
被人无端揣测和歧视是令人愤懑的,听书的、现在的我都觉愤懑,写书的、当时的老舍先生的愤懑应该更多。老舍先生死于文革,那个中国人自毁的年代!他死时对中国想必是绝望的,也不会想到中国还有站起来的一天。现在的中国可以说是站起来了,但仍然有人说“人家外国如何如何”,然后再对比下中国。听到这样的话,生气没用,辩解也没用,只有埋头苦干,努力向前。借用书里的话,等到你自己强大了,不用解释,人家自然会抬着头看你。没别的,努力向前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