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宝庆名门】中国整体颜值最高的家族之一长鄄马家

【宝庆名门】中国整体颜值最高的家族之一长鄄马家

作者: 长鄄马氏 | 来源:发表于2020-11-17 21:10 被阅读0次

    马一鹰/文

    以下呈现的仅仅是先辈中,颜值爆表的部分代表人物:

    【男性代表人物】

    马莲仙

    马莲仙(马国霖):派名寿恩,字泽长,号润生,亦号雨人。出生于清朝同治九年(1870)。是在戊戍变法废除八股后的光绪二十七年(1901)用策论考取的廪生,也是湖南最早最知名的新式学堂扶风义塾(长鄄学校前身)和高坪书院(隆回三中前身)的主要创办者之一。历任新化县永固镇镇长、宝郡联立中学校长(宝庆府最高学府)、新化县第一届议会议员。参加过辛亥革命、驱张运动和湖南省议会议员竞选。著有《抚风义塾记》;古文辞若干篇可见于光绪《马氏四修族谱》,诗若干首辑存于《庚甲酬唱集》。同榜生员中的杰出人物有:中国近代革命先驱者之一、中国宪政之父宋教仁;厚黑教主、影响中国20世纪的20位奇才怪杰之一李宗吾;“南社”创始人之一、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副议长陈陶遗;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东京中国同盟会四川部长、南京临时参议院议员张懋隆;海南留学美国第一人、琼崖守备司令部少将参议员王协初等。一生中,交往密切的名人还有袁吉六、陈天华、谭人凤、马邻翼、方鼎英、程潜、林森、潘祖彝、于右任等。

    马非百

    马非百(马元材):秦汉史名家、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名誉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毛泽东和郭沫若深受他的影响,曾多次引用观点和言论。派名永旦,号若村。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念书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参与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北京工读互助团、国民杂志社、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筹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北大书法研究会等系列实践活动。自1919年起,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袁伯杨、罗元鲲、周方、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女)、葛健豪(女)、蔡庆熙(女)、刘千昂(女)、蔡麓森、蔡蓉峰、文七妹(女)、杨昌济、蔡元培、徐宝璜、李大钊、陈独秀、辜鸿铭、沈士远、胡适、邓中夏、罗章龙、杨人杞、易克嶷、张国焘、刘仁静、萧镇湘、梁漱溟、罗隆基、傅斯年、李济、赵元任、丁文江、董作宾、吴金鼎、郭宝钧、夏鼎、梁思永、冯友兰、陈寅恪、余嘉锡、吴晗、郭沫若、成仿吾、方鼎英、周恩来、邓颖超(女)、何香凝(女)、徐特立、林伯渠、刘峙、汤恩伯、程潜、陈立夫、陈果夫、邓拓、嵇文甫、萧楚女、冯玉祥、李德全(女)、郭春涛、邓翠英、邓飞黄、张敦讷、王同庆、陈伯君、顾毓琇、刘季洪、杜元载、朱家骅、陈垣、余嘉锡、章士钊、姚从吾、尹达、李文、袁朴、胡宗南、刘肖愚、胡寄聪、傅振伦、宋云彬、叶世昌等。自1926年起,历任黄埔军校 [3] 入伍生部普通学历史教官(少校)、校本部政治教官(中校),中国国民党妇女运动讲习所 [4] 中国革命史教员,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中州通讯社主任兼总编辑,国立河南大学教授,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干事,中国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委员,河南省政府秘书,国立河南大学代理校长、历史系教授,苏鲁豫皖边区学院院长,国立北京大学秘书处秘书,中国历史博物馆设计员兼办公室主任,中华书局哲学组编辑等职。在黄埔军校期间,与领导省港大罢工的邓中夏联系密切;积极支持并参加广州起义,许多革命者都在他的住所乔装参加巷战,其住所成为重要联络点,起义失败后,利用其身份掩护营救过邓拓、嵇文甫等许多共产党人。1943年进入中央训练团。1949年谢绝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傅斯年的“台湾大学训导长、教务长、总务长三长任选”邀约。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前,曾在华北大学政治研究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著有《桑弘羊及其战时的经济政策》、《桑弘羊传》、《桑弘羊年谱订补》、《桑弘羊年谱》(有德文和日文译本)、《管子轻重篇新诠(套装上下册)》(郭沫若曾引用100多条)、《秦始皇帝集传》(《秦始皇帝传》出版后被誉为司马迁“史记”马骕“绎史”后之巨著,称“三马三史”)、《秦史纲要》、《秦集史(全二册)》、《秦汉经济史料》、《西汉时代的吏治》、《盐铁论集注长编》(《盐铁论简注》)、《诗 · 桃夭新证》(手稿)、《秦书》未完稿等。马非百治学领域广泛,建树颇多,特别是在秦汉史、中国经济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突出的贡献。他的治学思想深受近代自然科学的洗礼,从而使其历史研究能够在资料翔实、考辨精湛的基础上有着独特的见解,较之前人研究更加深入。他是第一个肯定秦始皇功绩的学者,毛泽东多次和他一起探讨秦始皇和秦史,胡适赞誉他“非百百非而不非秦” 。其博大精深的专著,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在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

    马公武

    马公武:原名彬,号仲雅。祖籍长鄄,“寿”字辈。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出生于湖南怀化辰溪的商界巨户。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参加了“五四运动”;1919年留学日本,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5] 学经济;1927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6] 第二十期炮兵科。1929年回国,分别在湘军、川军、第五集团军、张辉瓒部、陈济棠部、李济深部任职;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炮兵司令、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1938年,先拒绝何应钦的闽、浙“游击纵队总司令”任命,后又谢绝担任戴笠私人秘书。回到辰溪,凭借他的祖业先后创办了湘西物产公司、洪昌机械锯木厂、洪昌砖瓦厂、梅花村果木场、天马山牧场、开泰牧场、麻田农场、梅花村果木场、建华日报社、楚屏中学 [7] 、楚屏小学,走上“实业救国”之路;其中,楚屏中学是一所从小学至高中全免费的全日制学校,在当时以一家之力来兴办,可能是全国绝无仅有的。他很有个性,不卖蒋经国的帐,跟蒋介石对着干;只崇拜孙中山和李济深二人,与李济深关系很好。先后交往过的重要人物还有程潜、向石宇、向绍轩、李楚藩、石玉湘、陈渠珍、刘祥武、傅雷、邓文仪、恽代英、田名瑜、沈从文、周恩来、胡庶华、杨锡典、杨锡焘、杨自铮、刘晓、张中宁、杨任、陈策、涂西畴等。

    马子谷

    马子谷(马式材):派名永菽,又名世材、轼材,字任之。出生于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191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8] 。五四运动中担任“北京学生联合会”干事,五四运动后深入工人运动并任北京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教师,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相继参加广州起义、淞沪会战、浙赣会战、闽海抗战,为和平解放湖南立下汗马功劳。自1926年起,历任广州国民政府交通部专员,中国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委员,福建省政务委员会委员,武汉国民党中央党部组织部调查科科长、国民政府中的中共特别支部书记(国共合作时期的特别支部),华北民族革命同盟成员,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成员,国民革命第七十军战时步兵干部培训班教官,国民革命军第70军驻长沙、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主任,民国福建省政府顾问兼干部考核专员,福建省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民革命军第25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参议,中共湖南省工作委员会统战策反小组成员,长沙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与湖南临时省政府联合办公室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团结委员等职。自1919年起,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袁伯杨、周方、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女)、匡互生、夏明钢、王光临、王荷波、陈伯达、潘祖彝、陈希周(陈昭礼)、李黎洲、徐琛、李培桐、潘谷公、戴任、陈应中、毛泽民、盛世才、刘峙、汤恩伯、陈立夫、陈果夫、周恩来、杨匏安、刘清扬(女)、吴玉章、刘少奇、李维汉、杨献珍、雷瑜、方鼎英、邹鹏振、鲁涤平、彭湃、杨殷、刘珍年、杨献珍、王昌明、于右任、马维孝、潘汉年、郭沫若、陈独秀、彭述之、朱蕴山、吴成方、叶挺、许德瑗、朱江户、管长镛、何键、李觉、刘建绪、羊枣、王亚南、余志宏、陈公培、胡邦善、周里、欧阳方、程潜、陈明仁、邓飞黄、刘公武、刘岳厚、蒋昆、唐文夑、唐星、程星龄、文于一、唐生智、陈采夫、蔡杞材、刘人奎、姜和瀛、刘鸣球、伍光宗、魏镇、刘寿祺、谢淑周、张严佛、袁朴、肖劲光、黄克诚、黄曾樾、章士钊、李石曾、张大千、徐悲鸿、林伯渠等。

    马巨材

    马巨材(马子任):又名马任,派名永式,号陆村。出生于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1924年8月1日入读由孙中山六个月前创办的国立广东大学预科,成为第一批学生,升入本科后,在理化系肄业;1926年春,被孙中山一年前创办的黄埔军校 [3] 入伍生部聘为普通学化学教官,后来改任校本部少校教官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此两校史称“一文一武”,文为十大名校、武为将帅摇篮);军校初创时期的教官仅74位,其中少校7位,当时一起共事的有孙中山、蒋介石、周恩来、廖仲恺、成仿吾、戴季陶、方鼎英、顾祝同、何应钦、李济深、马非百、毛泽覃、聂荣臻、叶剑英、恽代英等。1927年12月11日和马子谷、黄英博(黄春源)、刘肖愚、王昌明、朱迪、马哲民、区克宣等在马非百的军校住所乔装参加广州起义。失败后乘海轮由广州到上海再到洛阳,担任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社会科学教员,和黄英博、孙席珍、招勉之等老师一起从事革命工作,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三十年代初期开始任教于河南省立开封高级中学,和徐干青、石静涛(石恩波)、杜孟模、李文彬、武狄生等老师借鉴北大办学方针,把开封高中办得有声有色。1935年12月23日,和徐干青老师设法从学校后门放走响应“一二 · 九运动”的学生,并亲自到南关火车站具体指导“卧轨”抗议行动。1938年夏和范文澜、嵇文甫、王阑西、杜孟模等教授一起筹建“社会科学读书社”,发展社员400余人,团结广大师生宣传抗日;紧接着开办《沉默》、《群啸》、《理论与评论》、《解放之路》等进步报刊,利用主讲“公民课”宣讲“资本论”和传播马列主义,动员并资助进步学生奔赴延安或到抗日根据地直接参战。1940年在“开高”临时驻地内乡县夏馆镇外的河边以钓鱼为掩护,与地下党接头,接受指示和汇报工作。1943年元旦被“中统河南省党部调查统计室镇平分区”逮捕关押(1942年8月至1943年12月,中统河南省党部调查统计室镇平分区和国民党河南省党政军伏牛山区工作团在整个南阳地区共抓铺1110人,史称“南阳血案”)。

    马尊三

    马尊三(马翼云):原名康达。出生于1917年。1940年4月15日考入黄埔军校第十七期第二总队,当时的入学考试和高考一样,本部已西迁到成都,改名中央军校 [3] ,蒋介石亲自参加入伍仪式并给每位学生点名,当时的政治部主任、教育处处长、教育长分别是邓文仪、孙元良、陈继承;教官中既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日式教练,也有德国顾问;第十四至第十九期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到各战区作战部队,担任排、连长带兵军官或参谋,驰骋战场,与日寇展开殊死血战。马尊三于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陆军总司令部作战暑组长。少将军衔。

    马植材

    马植材:原名永稷,号子农,又号稻村。出生于1917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农业学院。著名农学家。先后工作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邵阳市第一中学、邵阳市第四中学、邵阳市第九中学、邵阳教育学院。(补充:一、马植材是邵阳市第一中学首任教导主任,该校由湖南省教育厅督学、湖南一师校长、毛泽东老师张干,于1941年4月底在邵阳市府门口法院坪创办;原名“湖南省立第六中学”,1952年12月,更名为“邵阳市第一中学”;素以教学严谨、校风良好、教学质量高著称,享有“湖南第三所好学校”的美誉。二、马植材于七十年代末创办邵阳市第九中学。)

    马少侨

    马少侨:原名远兼,字政交,号啸樵,又号剑霞。出生于1920年。1943年毕业于华中艺专。中国苗族史研究的鼻祖、梅山文化研究的奠基者、楚辞文学研究的创新者、宝庆人文研究的推进者、当代湖湘诗词的泰斗。中国民族史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政协委员、邵阳市政协常委、民盟邵阳市委会主委、民盟湖南省委委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诗词学会副会长、邵阳市诗词协会会长、湖南省岳麓诗社邵阳分社社长、“南社湘集”社员。创办过《邵阳诗渊》和《双清诗词选》两个刊物。主要专著有《清代苗民起义》(为英国剑桥大学《剑桥晚清中国史》所引用并列入参考书目)、《湖南苗族人民革命斗争史略》、《邵阳历史钩沉》、《楚辞新证》、《魏源故居访逸录》;主要论文有《窜三苗于三危新释》、《〈天问〉“犬体”新证》、《太平天国前夕湖南天地会李元发的起义》、《太平天国革命时期贵州的苗民起义》等约60余万字;主要诗词专集有《马少侨诗词选》和《马少侨诗词续选》,收录诗词作品1000余首。据不完全统计,他入选的辞典和书籍有:《中国当代历史学学者辞典》、《中国当代教育家辞典》、《中国当代民间文学家辞典》,《当代八百家诗词选》、《中国当代诗词选》、《当代诗词点评》、《历史教学》、《史潮》等。(补充:《马少侨集》被收入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邵阳文库 · 甲编030》。马少侨15岁学诗,17岁已能吟咏成章,这一年他写了《陇上行》 等近50首诗;19岁时,师从进士、两江总督樊增祥的弟子宗子威教授,成为“臾江诗社”最年轻的社员;与章士钊、刘海栗、徐悲鸿、马万里、张默君(女)、程星龄、黄道奇、陈云章、黄士衡、杨第甫、陈新宪、徐君虎、羊春秋、马积高、曾玉衡、周磊村、粟实、周令钊、陈白一、姜今等名流交往密切。)

    马之建

    马之建(马子建):派名永柱,字良材,号石村。出生于1925年。自1936年起,先后毕业于新化私立长鄄高等小学堂、新化高平永固镇校、邵阳湖南私立邵陵中学、隆回黄金井成达中学、溆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邵阳湖南省立第六中学、邵东廉桥三民中学、湖南大学(原民国大学)[2] 。1944年秋任隆回黄金井成达中学学生自治会常务理事;1944年12月初在溆浦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聆听胡庶华做“读书救国”的报告;1945年春任邵阳湖南省立第六中学三民主义青年团区队副队长;1946年3月初参加“爱国学潮”,被开除学籍,从此与三民主义青年团脱离关系;1948年任民国大学四零级副级长;1949年4月参加“民大学生运动”,从宁乡串联到长沙,任纠察团团长;1949年6月在新化参加地下党员文诚生领导的地下工作;1949年10月调中共邵阳地委资江公学学习;1950年元月调新化高平黄信发动群众“减租反霸”,任工作组组长;1950年5月调邵阳地委整编;1950年底,作为随军记者开赴抗美援朝战场;1954年7月调河北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训练团学习。自1950年6月初起,先后任职于哈尔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宣传部、牡丹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炮兵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解放军文艺社、北京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师范学校、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湖南省隆回县第三中学。交往过的重要人物有万毅、钟赤兵、邱创成、唐凯、李俭珠、赵军、杨平、刘少奇、罗荣桓、傅钟、萧华、陈沂、陈其通、邹适今、胡庶华、鲁荡平、翦伯赞、张天翼、魏巍、郭永江(荒草)、高玉宝、梅兰芳等。一生钟爱诗词、文学、曲艺创作,代表作有“乐府诗体”古典诗歌《少司命》。

    马赫

    马赫:马才东房、马子谷第三子。原名远浥,号小谷。出生于1933年。1951年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先后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辽宁人民广播电台记者。1958年至1977年下放劳动,当过工人、农民。1978年落实政策后在抚顺市高中、职工大学担任过教师。1981年调任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做研究员,1988年调九三学社中央任组织部副部长,卸任后任九三学社中央刊物《民主与科学》杂志主编。退休后任武汉大学北京校友会文学分会名誉会长。其儿子马一平曾任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大校)。

    马骥

    马骥:马才东房、马子任长子。著名水稻育种专家。字大华。1936年出生于河南开封。就读于武汉大学(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后担任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研究员,经过数年努力,用78—442作母本、78127作父本杂交,1983年选育出水稻新品系83XW—552。有“北方袁隆平”之称。

    马远良

    马远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声工程与信息处理技术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祖籍长鄄,1938年出生于四川隆昌。1961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曾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水声专业插班学习;1981年—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拉夫堡大学 [9] 电子工程系进修。历任西北工业大学水下技术研究所所长、声学工程研究所所长、航海学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声学学会副理事长暨水声分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是全国水中兵器领域第一位博士生导师,在水声工程和水中兵器学科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100余人。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项,含国家级和部级一、二等以上奖励共16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合作出版著作4部,发表论文300余篇;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女性代表人物】

    魏红姑

    魏红姑:又名魏凤姑。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出生于魏家塅。名门闺秀、慈祥温婉,乐善好施、德高望重。堂祖父魏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伟大先驱之一,不仅是当时走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也是卓有成就的史学家。丈夫马国棠为国学生 [1] ,还在长沙自治研究所学习过;曾经和英国人一起在鸟树下银坑开办金矿,是当时的开明绅士。她育有四男三女,长子马子任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曾任黄埔军校少校教官;第三子马梓材毕业于国立师范学院,早期中共地下党和地下武装的领导人,为湖南的解放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第四子马子建毕业于湖南大学(原民国大学 [2] ),早期工作于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

    前川娟芝&马公武

    前川娟芝:中国名钱木兰。出身于东京一名门望族。丈夫马公武毕业于北京大学、日本庆应义塾大学 [5]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6] ,历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营长、团长、师长、炮兵司令、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等职。她和丈夫相识、相恋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1947年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协助丈夫“实业救国”。在丈夫去世后第十年(1960)孤苦凄凉地飘逝,手中紧紧攥着丈夫写给她的日文字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一朵美丽的樱花,永远地凋零在异国辰溪的丹山之畔、沅水之滨。

    马馥兰及其书法

    马馥兰:才东公房马国棠长女。又名馥蓝。出生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1907)。知书明理、克勤克俭、广施善行、睦邻乡里。逢饥荒之年,布施乞讨饥民粮米每以升计。无论丰歉之年,除按比例分粮外,年底均要宴请佃户以酬其一年劳作,逝世数十载后,仍有村户感其恩念其德。每省亲,必备鞋两双,一双与轿夫同行,将至家门,方换鞋乘轿。支持进步事业,曾于兵荒马乱之年乘轿飞奔至黄金井迎风坪刑场,刀下解救革命军人。1935年冬,贺龙率红军过境隆回,途经黄金井五罗村,慷慨资助红军钱粮若干。丈夫陈剑梅毕业于国立东南大学 [10](国立中央大学前身)哲学系,有哲学专著出版发行。

    马锦驹&马巨材

    马锦驹:又名锦珠。回族。妇科医生。河南郑州马冠群之女。出生于清朝宣统三年(1911)。颀长秀美、坚忍贤淑。丈夫马子任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曾任黄埔军校 [3] 少校教官。在大家庭遭受重挫的情况下,夫妻二人鼎力支撑。丈夫英年早逝,她不仅凭一己之力抚养自己的三女二男,而且肩负起赡养公婆一家老小及多方亲人的重任。享年91岁。抚养和帮助的五位儿女及亲人均为栋梁之才,其中最杰出的有长女马丽,军医大学毕业后工作于北京部队军医院,1956年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代表大会,接受了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长子马骥为著名水稻育种专家,有“北方袁隆平”之称。——马胜澄提供。

    马礼兰和长子周小元(右)

    马礼兰:才东公房马国棠次女。又名礼蓝。出生于1916年。丈夫周汉生出生于高坪马落桥一大户人家,毕业于北洋马医学堂 [11] ,是国民革命军军医;1952年以前,和丈夫一起生活在云南,育有二女二男。

    刘菽芳

    刘菽芳(刘淑芳):秀外慧中、贤淑孝顺,刚毅果敢、超越超脱。1933年出生于湖南隆回四都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胡光曙语)。祖上连续二十代都是儒生,118位获取功名,最杰出的有从二品副将刘吉富,“祖孙三代四位举人”刘守坤、刘荣干、刘华鄂、刘华雁,其中,刘守坤是清朝道光丙戌科进士、正五品奉政大夫;母亲魏炉秀出身于魏家塅(金潭)魏氏家族,其祖父魏定南是从三品中议大夫、海内一流的楹联大师;婆母魏红姑出身于魏家塅(金潭)魏氏家族,其堂祖父魏源是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的清朝思想家;丈夫马之建出身于长鄄马氏家族、毕业于湖南大学(原民国大学)[2] 、工作于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文化部、参加过抗美援朝,杰出先祖有一等卫国公马光、状元马涓、鄱阳郡开国公马廷鸾。刘菽芳少女时代着旗袍、坐轿子常年穿梭于自家“农会院子”和母亲家“存恕堂” (中国名人故居)两个大宅院。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至八十年代中期为助产士,接受过严格的“独立接生和护理产妇”专业教育;在30多年与产妇零距离接触中有着丰富的经验,能细致地捕捉产妇在产程中的生理和心理变化,能淡定地解决产妇在产程中各种危急突变情况,是无数多产妇真正意义上的守护神和合作伙伴。

    周莉蓁

    周莉蓁(周丽珍):1937年出生于湖南隆回高坪马路桥周氏家族。父亲周汉生毕业于北洋马医学堂 [11] ,是国民革命军军医;母亲马礼兰出身于长鄄马氏家族,祖上多儒生,仅清朝一朝就有246位,其中进士4位、官员104位,另有杰出先祖一等卫国公马光、状元马涓、鄱阳郡开国公马廷鸾;外公马国棠深造于京师国子监和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 [12] ,曾和英国人一起在隆回鸟树下银坑开办金矿,是当时的开明绅士;外婆魏红姑出身于魏家塅(金潭)魏氏家族,堂祖父魏源是改变中国历史的进程的清朝思想家;三位舅舅和两位姨父都毕业于民国名校,其中,大舅舅马巨材毕业于由孙中山创立的国立广东大学、工作于由孙中山创立的黄埔军校(少校教官)、参加过广州起义。周莉蓁童年时短暂生活于长鄄“马才东故居”(新屋院子),先后工作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工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和军首长(军长)喜结连理。在新疆军区期间担任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处干事,钟爱摄影,作品经常获奖。

    马氏宗祠旧址

    马氏宗祠创建于清朝康熙五十三年(1714);三修于1935年,于右任 [13] 题额;此图摄于80年代。

    参考资料

    [1]

    国子监,是晋武帝“创建国子学”以来的学子们梦寐以求想要进入的最高学府,隋朝以前称为“太学”;清朝初期,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南京和北京都设有国子监,隶属礼部;学生多由省、府、州、县学生员(秀才)中考核选拔,入监就学者有贡生、监生之分,统称为国子监生,初步具备了做官的资格,最高可授予五品以上的高官;清朝后期,设置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等新式学校,毕业考试合格的,分别授予进士、举人等出身,给予相应的官职。贡生、监生比秀才好的地方在于,就算科考不中,也有官做,但一般不大,常为知县、县丞、教谕等,比如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屡试不中,最后凭借贡生的身份做了个“儒学训导”的小官,专门负责督导县学的校风。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称为国学生、国子生、太学生,见习期满可以补授官职。

    [2]

    民国大学:1917年4月创办于北平,创始人蔡元培、董事长张继、教务长刘彦。1923年5月,迁入宣武门内太平湖醇亲王府(今鲍家街中央音乐学院)。七七事变后,先迁河南开封,再迁湖南长沙、益阳、溆浦,最后定校在宁乡;校长鲁荡平,教师有翦伯赞、刘豢龙、谭丕谟、陈天倪、张天翼、鲁实先、曾作忠、王长平等;1949年并入湖南大学。(补充:中国第一位留美博士、毛泽东就读湖南一师时的老师王长平1934年被鲁荡平聘任为教育系教授。)

    [3]

    民国时期,“黄埔军校”和“中央军校”没有区别,只是不同年代的不同称呼。真正意义上的黄埔军校只开办三年,从1924年6月到1928年3月,广州长洲岛共招收七期学生。到20世纪40年代晚期,黄埔学生在国民党军政界中一时将星闪烁,名将如云;其中,绝大多数是前七期学生,最风光的是前四期。马非百、马巨材两兄弟于1926年春进入入伍生部担任教官,3月8日第四期入伍生升学考核转为学生,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兄弟去到上海。1928年3月,黄埔军校迁往南京,改名“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从改名那一刻起,国共合作联办的“黄埔军校”就不复存在。后来一再改名,1929年9月10日改名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1931年3月又改回“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6年1月再改名“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1950年10月台湾当局在高雄凤山复建“凤山陆军军官学校”延续至今。

    [4]

    妇女运动讲习所,1926年9月创办。全名中国国民党妇女运动讲习所。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妇女部主持,该部部长何香凝兼任所长,中国共产党蔡畅任教务主任。学员由中国国民党各省、市党部和所属妇女团体选派,每省一至两名,学习半年。鲍罗廷曾讲授苏联妇女课程,邓颖超讲授妇女运动课程。1927年3月第一期结业后停办。

    [5]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比日本历史更悠久、比排名第一的东京大学还早,创建者为日本一万元的纸币人物、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

    [6]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声望和影响力超过东京帝国大学,日本皇族、华族多数就读于此,培养了大批高级将领,有六人曾担任内阁首相;很多著名的中国将军也毕业于此,如蔡锷、蒋介石、何应钦、阎锡山、程潜、许崇智、蒋百里、汤恩伯等。

    [7]

    楚屏中学:是一所从小学至高中全免费的全日制学校,在当时以一家之力来兴办,可能是全国绝无仅有的。毕业于日本帝国大学的邓世隆,日本高等工业学校的舒维嶽,日本高等师范学校的樊国植,湖南大学的米西成,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王元(辉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的刘魁傑担任军事教员;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的田茹担任音乐老师;中共地下党员米庆轩,田成上分别担任教导主任和校长;进步人士肖洪量,南新社员、中华国学会会员、著名诗人田名瑜分别担任总务主任和副校长。

    [8]

    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创建于清朝光绪二十二年(1896)。被誉为东方康乃尔。是中国近代土木工程、矿冶工程、交通工程教育的发祥地,是中国最早采用四年本科制和设置毕业设计环节的大学之一。获得1916年中华民国教育部举办的“全国74所高等学校作业成绩评比”第一名。先后培养出73位国内外著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9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4位、中央研究院院士6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3位、英国皇家建筑学院院士2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位;涌现茅以升、竺可桢、林同炎、杨杏佛、黄万里、庄俊等学生(庄俊主持设计建造了清华学堂)。

    [9]

    拉夫堡大学是一所仅次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圣安德鲁斯大学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曾荣获QS组织“世界五星+”大学殊荣(全球仅十五所大学获此荣誉),共获七次英国大学最高荣誉奖——英国女王年度奖(获奖次数仅次于牛津大学)。

    [10]

    国立东南大学由郭秉文、张謇、蔡元培、王正廷、沈恩孚、蒋梦麟、穆湘玥、黄炎培、袁希涛、江谦共十人于1920年联合创建,是当时中国长江以南唯一的国立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两大支柱之一。在中国大学中最早设立了生物系(秉志)、地学系(竺可桢)、数学系(熊庆来)。

    [11]

    北洋马医学堂: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在河北保定创办,辛亥革命后改名陆军兽医学校,新中国成立后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

    [12]

    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朝统治集团中一些开明人物开始提出“实行地方自治为立宪之根本”的主张,在群臣呼唤下,清廷于1907年发出上谕,同意在部分省份先行试办地方自治;宣统元年(1909),直隶、奉天、广东等少数省份成立了自治研究所,培训自治人才;随后,“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成立,从日本法政大学毕业的立宪派政治人物、教育家罗杰担任所长;清末开始的自治运动一直持续到1914年袁世凯下令停止为止。马国棠进入京师国子监和官立长沙自治研究所学习的时候非常年轻,也就20岁刚出头。

    [13]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清朝光绪五年(1879)出生于陕西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之一,中国同盟会早期骨干,中国近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文化团体“南社”的重要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尤其是担任监察院院长一职长达34年;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宝庆名门】中国整体颜值最高的家族之一长鄄马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ef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