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人生格局的修炼国学与传统文化
古人坟墓的现状,谁来向文化谢罪?

古人坟墓的现状,谁来向文化谢罪?

作者: 陈观南 | 来源:发表于2018-11-12 20:56 被阅读204次

古代那些人的坟墓

© 陈缃眠

刘禹锡路过乌衣巷,写过一首让人心里不是味儿的诗,诗里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有晋一代,多少名士风流,在天灾和恶政中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一个小小的乌衣巷,是魏晋的缩影。

朱雀桥上,多少俊彦留过足迹,已经不可考。总而言之,它是一个象征,就像某座名山大川,某个楼台名画,能够圈起来一大堆时代的风云人物。

然而,时过境迁,朱雀桥边已经长满了野草野花,就像废弃的老宅子,绿苔从水缸边生出,蜘蛛结梁,蟑鼠为家。

当你踏入潮湿的旧宅子看到这些荒凉,还不能算感到世事无常,如果看到了少小时候留在墙角被潮湿侵蚀的图画,某个抽屉里有你二年级时候的作业本,顿时记忆就被激活了。

王谢家族高贵的堂前燕,今日已经飞到老百姓家里搭窝筑巢。它也很像前朝遗老,往日不可见,风流犹可闻。

文化的一部分,就是去保存那些材料,它就算不登大雅之堂,充满恐怖和荒诞,也是人类和社会学的一部分,有它的参考价值。

若是文化中的精粹,那更应该好好保存,是他们创造了、凝聚了、守护了一个民族的心灵,这个民族的血脉才得以延续下来。

而事实是,我们并不能在一片有文化的天空下提炼精神的高度,而是在漫无边际的垃圾场中吃地沟油,从而使大多数人人格变异,蛮横而跋扈。

垃圾堆中的人站起来仰望星空,他会看到繁星吗?

当然不会,因为垃圾场也要日夜清理整饬,把浩瀚天野抹上一层浓浓的霾,以证明自己有着文化担当。

今天,我们来看看曾有过创造的人,在当代有怎样的遭遇。

1

我们小学学过一片课文,叫《将相和》,主人公是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

所有人都告诉我们,要学恭谦的蔺相如,面对秦王有勇有谋,最后完璧归赵。

能够放下身段,脱了衣服背上柴棍,把自己当罪人的廉颇没有人做。

秦国后期是杀戮机器,长平之战,正因为廉颇以守为攻的策略,才把赵国弄成了一块难啃的骨头。最后被撤下来,赵国死了几十万人。

廉颇多次请缨,还展示自己孔武有力,食欲旺盛,最后被说成吃饭时跑了三次厕所。这时候的廉颇已经六七十岁了,还要上阵保家卫国。也正因为李牧、廉颇这样的人在,赵国的边陲才很少失败。

所以深有同感的辛弃疾就在词里用了他的典故: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大诗人颜真卿建议追封历代名将,也算是致敬传统的盛事,廉颇入选。同时代中,一同入选的只有孙膑、田单、赵奢、李牧、王翦五个人。为什么没有白起呢?

这就是价值观不一样吧?颜真卿他们不喜欢白起,而我们这个时代,网络上很多人就喜欢白起这种AI加持的杀人机器。

说回廉颇。

廉颇晚年到了楚国。他的坟墓,现在是这个样子的:

▲ 安徽淮南 廉颇墓

一堆瓦砾土石之中,廉颇墓的政府立碑歪垮地躺在那儿,上面还写着几个大字,叫“重点保护单位”。

看见没,远处树木葱茏,还有小草陪伴着左边的石碑。

你看,淮南市保护得很好嘛。

2

我们今天写的汉字,至今可追溯到甲骨文阶段。甲骨文之后是金文,金文之后是大篆,大篆之后是小篆,小篆之后是隶书,隶书之后是楷书,也就是我们写字最常用的书体。

练习书法的人,有一部分会从一波三折、蚕头燕尾的隶书开始学习。懂了隶书,楷书练起来更省力。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隶书是怎么来的。

秦朝有个叫程邈的人,创造了这个字体,写起来比小篆更省时省力。当时的丞相李斯,就把这个字体推广到了全国。在此之前,看上去非常美观的小篆字体,也是李斯等人创造的。

可以说,李斯改变了中国汉字的书写方式。

当然,李斯的意义还不止于此,他还是中国两千年政治框架的总设计师。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讨论其功过,而是着眼于他的“统一”蓝图,把文化、政治、经济纳入一个社会总纲之中,并且有条理,可施行。

废分封,这是政治领土的统一;

统一货币、度量衡,这是经济的统一;

车同轨书同文,这是文化与社会的统一。


法家的下场都很惨,李斯也不例外。然而在今天,我们并不能以黑白分辨的方式来判定一个人的价值。

所以,我相信李斯对中国的意义,远不像他的坟墓这样:

▲ 河南上蔡 李斯墓

如果我们把镜头拉近一点,他的碑上还被划上了字。

这个地方周边是小学,因此也有学生绕过坟墓,到后面爬树。

对待李斯这样的人物,足够给中国人上一堂法治与法制的课。上蔡完全可以开发这块地方,成立博物馆,开展法制史、书法史,还有上蔡历史的教育,形成文化旅游产业。

但是,当地只把李斯安排进了乡土世界,没有开发。

李斯的功绩和艺术成就,只停留在纸上,而没有真正成为市民遗产。

3

看过影视剧《神话》的朋友,大概知道男主角穿越回秦朝,变成了一个叫蒙毅的将军。

实际上,蒙毅不是武将,而是一个得秦始皇器重的文臣,曾经同坐一车,一同出游。

蒙毅有个哥哥,叫蒙恬。蒙恬是一代武将,就像是李牧、廉颇,在秦国边陲抗击匈奴。十多年,被称为“中华第一勇士”。

统一后,通往各省的高速公路(直道),蒙恬就是修筑的总负责人,此外还包括长城。道路运输和各地区贸易交流,蒙恬有很大的功劳。

还有,传说他改良了毛笔,毛病又被成为“管城子”,这个来历被一代文宗韩愈写进了《毛颖传》。

结果,蒙恬今天的坟墓,是这个样子的:

▲ 陕西绥德 蒙恬墓

这个碑分不清是土做的还是石头做的,反正有一段历史,是在清朝道光廿八年建造,也就是1848年。

后面是一座老高的土山,因为下雨,还塌了一部分。

有时,听到人说“影视综艺节目引起人们传统文化的兴趣”,觉得是件特别搞笑的事情。我不否定《神话》的凄恻爱情故事,我只否定这种脑子被门夹了的说法。

4

我老师在国庆节时,去了大西北旅游,看望他在读大学的女儿。路过霍去病墓的时候,看到特别搞笑的事儿:

一座霍去病骑马的雕像下,有个护生箱,游客们在上香祭拜。

所谓治病救人,功德无量。霍去病从名字上就能激发民间信仰,和关羽当财神爷的思路一样。

我觉得,既然霍去病可以当医神,还有一个人也可以,他叫辛弃疾。

霍去病的领导兼小舅子叫卫青。

王昌龄的一首诗,叫《出塞》,里面说: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古至今都在边防打仗,战士们白骨皑皑,一去不回。这需要一个国之肱骨般的将领,一扫边塞之患。

其实,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汉朝时候的几个大将军,比如李广、霍去病。然而,大破龙城的将领却不是这二位,而是卫青。

卫青也很有名吧?你猜他的坟墓是什么样的?玉石围栏?石阶高陵?都没有。而是这样:

▲ 陕西茂陵 卫青墓

威震辽西的大将军,在茂陵中如奴仆。

走近一看,是这样的:

满满的刻划痕迹,跟李斯的一样。

这些都是普遍现象,比如你到绍兴兰亭,请注意各个建筑,包括小到凉亭的横梁和柱子,王羲之的书法也没他们抽象派。

5

我们读文学和历史,有个人绕不过去,他叫班固。

中国第一部断代纪传体史书《汉书》的作者,《汉书》为“前四史”之一,同在列的还有司马迁的《史记》、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我们如果从百度百科里搜索某个地名,会出现它的历史沿革,会告诉你这个地方原来叫什么。这种书写沿革的惯例,便是从班固开始的。中国历代地理图册,如果没有《汉书》,我们就很难一目了然找到根据。

唐代的大诗人,尤其是初唐、盛唐诗人,他们会不厌其烦地读一本叫《昭明文选》的书,这本书搜罗了历代的文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集之一。这本书里,第一篇就是班固的《两都赋》。

我在本文开头的时候,引用了刘禹锡的《乌衣巷》,这是一首咏史诗。历史上的咏史诗,是诗歌题材的一个大门类,而这个门类的创始人,就是班固。

还有,我们读过的小说,很早前是不入流的,因为小说家的虚构故事不被人看好,荒诞不经。而第一个把小说纳入史学规范,有了第一步抬头的人,正是班固。

所以,班固对中国历史和文学的价值,几乎与司马迁同列。然而,班固的坟墓是这个样子的:

▲ 陕西扶风 班固墓

如果我们不注意,我们还会以为这就是一个当代人的坟墓。

6

有人在与各个国家交流时,常常引用传统里的儒家经典,以此为话语增色。

当我面对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的墓地,却啥也说不出来。请看:

▲ 山东潍坊 郑玄墓

郑玄把自己的想法作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叫做“郑学”。

他把儒家十三经全部做了注,思想史上的古文、今文的差别,在他的注中得到了贯通,统一了此前的纷争。这在中国学术史、经学史上是空前的。

尽管唐代也曾有孔颖达等人,宋代有朱熹,清代有经学家继续参与儒学经典的解释中,但古代经学的影响力,郑玄是首屈一指的。

我们今天所读的儒家经典,里面还有许多郑玄的工夫。

一代儒学宗师,千载归于凄凉。我不得不怀疑,所谓时间见证价值,在中国文化领域还能否用上。

7

郑玄是个老神仙一样的人物。当时还有个真正的神人,华佗。

传统中医药近年来受到诟病,因为在西药面前,中医的理论看上去有点玄学。我对中医理论了解不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和我在简书的朋友盆小猪切磋。

一个民族想要延续,不可能没有医学。我们需要承认,中医里有一些牛鬼蛇神的土方子,这是继承了东汉阴阳谶纬和道教中颇有寓言意义的根据,导致了中医自身的反诘。

然而,在医疗领域中,传统医药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华佗被称为外科鼻祖,麻沸散、五禽戏我们不用多说了,奇怪的是,他的坟墓在我看来,有点像散布在村头村尾的土地庙哎……

▲ 河南许昌 华佗墓

怎么样?要是再拍《西游记》《搜神记》之类的,我建议导演可以和许昌有关单位协商,把华佗墓当成土地庙、灶王庙、夜游神庙取景。

你看,右下角那个黑糊糊的台子,像不像土锅烧饭的灶台?

8

谈到魏晋,我们会想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里,有个阮籍。

阮籍对中国文化的意义在哪里呢?

可能是提供了一种自由的人格展示。但是他让我们看到了自由中痛苦的灵魂。

他好像是一直不入社会主流价值观,对司马的态度是不合作,也不拒绝。尽管面对庙堂之上的人时,他心有不快。他又不是一个会伪装的人,只能出尽别相,醉、装傻、佯狂。

对了,佯狂。

阮籍的心里是谨慎的,敏感的,然而心理不能不异化为另一番模样。于是我们看到整个魏晋风流,或者说是自由古怪不以为伤,都是由阮籍带出来的。他的行为豁出去了,但内心却是苦楚而麻痹。因此他满目憔悴,面无血色。

魏晋的年代没有清风明月,你能从空气中闻出一股腐臭和血腥的气味,那是尸体和血泊。

阮籍后来郁郁而死,人们为了重现当时的环境,给阮籍这样的安葬:

▲ 河南尉氏 阮籍墓

阮籍写过《大人先生传》,这个隐士的坟墓风格,像不像他?

9

阮籍的《大人先生传》里说:

行不赴而居不处,求乎大道而无所寓。


上面这个图,正合这样的去处。所谓天地为家,大化载人。

这个在安徽涡阳的土方子,其实也是坟墓。这个坟墓的主人,大家一定知道:

阮籍的朋友,中散大夫,“目送归鸿,手挥五弦”的嵇康

只是没想到,我们今天听不到袁孝尼版的《广陵散》,也看不见嵇康的葬身之所。

对待政治上的丑恶,嵇康从未退缩。我们可以说嵇康是一代民族魂,因为他我们看见了政治为确定合法性,而对全国知识分子、异己分子采取的种种措施。最后他赴死,也没让我们感到恐惧不安。而是琴响天际,而琴又代表着传统士人的精神情结。

只是,嵇康这样玉山将崩、孤松独立的人,人间容不下。

在当代,嵇康俨然没有得到注意。

无论有的人、学者是多么吹嘘魏晋名士,看见这些人的墓地,我就知道那些人是真正的伪精英。

10

戏曲曾经给中国老百姓贡献了大量的精神文化活动,而那些词人在词曲中,藏了大量的真正有价值的思想。

写下《窦娥冤》《救风尘》的关汉卿,出生在山西运城,葬在河北保定。他用故事告诉我们,道德靠不住,用道德维系的政治靠不住。

在两千年专治制度中,皇帝告诉老百姓要道德,要规矩、要礼仪,建立一大堆秩序,全用来匡正老百姓的自由独立想法。

皇帝、大臣说了,“重农抑商”,是因为种田、读书是根本。而皇帝宫中,大臣府中,最不缺的就是金银财富。

当代许多学者吹嘘中国思想,传统为道德政治,实际上道德政治没有几个用在自己身上,而是变成了对老百姓的伦理要求。而在道德原始提出者时期,全是针对自身的。

到了关汉卿,他说出了传统道德社会、道德政治的猥琐,可惜那个“铜豌豆”,我们只把他当成是小丑来看。

关汉卿的墓地,现在是这样的:

▲ 河北保定 关汉卿墓

在之前,还是这样的:

这个景象,也证明了道德社会真正的现实:

只讲道德的社会是最不道德的,特别是道德变成一种空洞的宣传和强调。

11

这张图还是在保定,猜猜这堆白骨是谁?

他就是晚晴四大名臣之一,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张之洞。

在国难当头时,他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搞工业搞教育。

算起来,武汉大学就是他创建的,南京大学也是他创建的,修铁路盖工厂。

那么,为什么白骨都被挖出来了?

这就要说wg和红袖子了。

哔——


孔庙、岳飞庙和各地古建筑都难逃厄运,挖断老树,斩断新枝,张之洞,其能免乎?

12

有时候我们得感谢盗墓贼。

自盗墓文学后,越来越多地方兴起古墓保护活动,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因为是他们,才能引起有些机构的重视,被迫保护这些文化留存。

中国有一个很好的精神传统,叫做盖棺定论。也就是说,等人们亡故,会有人写下他一生做过的事儿,并且最终有个评定。这种东西的成果,叫做墓志铭。

可惜的是,当我们看到一些古人的坟墓,在面临当代的文化困境。很多地方已经没有了传承意识,自然也谈不到保护。

人文遗产当然是可以再发掘的,每一个人做过的事,写过的字,背后有一套文化的传承。就像我说的李斯墓那样,文化遗产是可以复活的,可以通过运作成为一张拿得出手的名片,也代表了一个城市对外的底蕴和形象。

只是在今天,我看见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文化,心里写满了收益。最终运营的方式,也是从心出发,自然与文化背道而驰。

一个功利心太重的社会,想想吧,我们有多少规则被改变成潜规则,有多少简单变成了复杂,有多少一块钱可以完成的事,我们要用十倍的价格完成,可以两天解决的问题,我们用了两个星期。

这其中运行的各个枢纽,都是在文化环境的养成下运转着。环境不变,方式不变,效率自然拖延着。最终耗费心力的,还是有头有主。

回到起点。

一种想法,影响着行动结果。口口声声文化,当资本进入文化,并没有像美第奇家族那样,让佛罗伦萨成为世界艺术之都,而是该逃税逃税,该流量流量。豆瓣上影视剧2——5分的作品,是谁在养着?

不是别人,而是充当流量的观众。更诡异的是,这部分人是社会的排头兵。精神的选择,资本的选择,培养了文化环境的浅薄泡沫。

腾讯大学的国学,是教人算命的;大部分知识付费,是复习初高中知识的;野狐禅上了台面,真正的学识该果断退场。

散落在全国各地古人坟墓的惨状,面对真正的创造和守护,有谁来谢罪?

相关文章

  • 古人坟墓的现状,谁来向文化谢罪?

    古代那些人的坟墓 ©陈缃眠 刘禹锡路过乌衣巷,写过一首让人心里不是味儿的诗,诗里说: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

  • 对家长要求老师对学生鞠躬的看法?

    弯90度左右,表示忏悔、改过和谢罪。在中国文化中,90 度鞠躬一般是大喜大悲和表示忏悔、改过、谢罪时用的。鞠躬,意...

  • 《新时代回族的文化方向》

    《新时代回族的文化方向》 古人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穆圣也说:“求知从摇篮到坟墓”。学习知识是很好的,...

  • 《三国演义》118

    第118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书中说刘谌“自幼聪明,英敏过人”,可为什么就只想到了以死来向祖宗谢罪呢...

  • 婚姻,谁的坟墓?

    我和田田认识十二年了,是从初中开始的友谊。自从高二就没怎么见过面了,虽然有联系方式但是却很少聊天。 再次见面很...

  • 谢罪

    文友们,下午好! 首先,我向大家鞠躬,谢罪! 事情是这样的,因为关于我“盜偷专题”的闹剧连累了你们...

  • 文化和历史

    文化和历史 世界文化,世界历史,真的是博大精深。往往浅尝,便已迷恋其中。很想知道古人的文化,古人生活,古人的语言。...

  • 窗外

    窗外是谁的坟墓, 已经沉睡 我在屋里对着坟墓喝酒 喝酒的人惊醒了旁边酣睡;的饺子

  • 坟墓

    几棵涂白的树 蹲在雾里 像是谁的坟墓

  • 谁的爱情不是坟墓?

    我有个男朋友 但不知道我们离结婚还有多远 不知道何时起 我们之间沟通时 不是和和气气、嬉戏逗闹 而是成了磨砺自己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坟墓的现状,谁来向文化谢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hh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