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孔子解决告状行为的智慧

孔子解决告状行为的智慧

作者: 弘晓随喜 | 来源:发表于2019-01-29 14:53 被阅读0次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斋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观之,不悦,以为窃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 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 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 孔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 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孔子家语》卷五“困厄”第二十

关于孔子与颜回煮米的这段故事,通行的还有《吕氏春秋》版本的。按照这个吕氏所写,远远望见颜回吃米的是孔子本人,不悦的是孔子本人,迂回地想责问颜回的也是孔子本人。而结局则是疑点解开,疑心他人的人自己错了。

两个版本比较,我更相信《孔子家语》的记载。首先是吕不韦这样编排的用心值得探讨,他很可能因为每天面对疑心重的秦王,借着写疑心的孔子来抒发臣子之苦。

另外,吕氏中的孔子因为自己疑心颜回,就拐弯抹角试探颜回。这种滑头滑脑的表现,很不符合其它典籍中所展示的孔子与颜回的关系以及孔子的为人做派。

《孔子家语》的这段描写,孔子面对的是学生之间的疑心和告状,而孔子处理得智慧大气坦荡,尽显我们圣人的做派。

一、有事当面说清楚

子贡对颜回有怀疑,有看法,到孔子面前告状。孔子虽然信任颜回,但是,也要为子贡解惑。假如他凭一己之见对子贡说:“你这是胡说,我还不知道颜回吗?”,倒是能把子贡驳回,能主持正义,但是,子贡肯定不服气,疑惑也还在。

孔子的办法是政务公开。

当着子贡的面,询问颜回情况,不偏不倚,从而也避免造成新的猜疑。

二、不直接或间接地挑拨离间。

孔子问颜回的时候,没有对颜回说“有人看见你吃米饭了,你解释一下?”更不可能直接提子贡告的状。他是采取迂回的问题来得到答案,没有按下葫芦却浮起个瓢。

三、问话客观化,答案才可能真实可信

孔子用迂回的办法询问颜回,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颜回在不知道事情的真实起因的情况下,公开公正,更能让子贡信服。

假如孔子直接问,有人看见你偷吃米饭了?那么,即使颜回做的回答是一样的内容,也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为自己辩解找的说辞而已。

四、信任,为弟子进一步背书

颜回是孔门德行科名列第一,是孔子最最喜爱的学生。对于这样一个有德行的人,孔子是坚决维护他的,并且用事实说话。当颜回解释说自己看到灰尘落入米饭,又怕浪费就把弄脏的那部分米饭吃掉了,孔子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这么做。铿锵有力,维护学生。

相关文章

  • 孔子解决告状行为的智慧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斋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

  • 201425024131

    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告状行为是幼儿比较典型的一种社会行为,是儿童社会化的常见行为之一。中班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告状现状...

  • 第一章 神往五百年4‖孔子的“锅”

    孔子创立儒学,孔子把"中庸"看成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也是他认为的解决一切问题的最高智慧。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

  • 20180118-18 爱告状的孩子

    问题:对爱告状的孩子该怎么办?我似乎每天要花半天的时间来解决告状带来的各种问题。 可能原因: 因为他们缺乏解决自己...

  • 孔子的智慧

    古人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穿越时空长河,满面含笑向我们走来,用一双慧眼打量众生,用一身智慧考究时代。...

  • 孔子的智慧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其文化根基无疑是儒家的!而这个根基的奠定着无疑要追溯到孔子! 尽管现在孔子的思想到底对现代...

  • 孔子的智慧

    可以说孔子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目中都具有非常高的地位,特别是自认为是读书的人更是如此。那么他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位置...

  • 孔子的智慧

    孔子是理性主义者。林语堂在《孔子的智慧》里把孔子的教义归纳为五点: 一是政治与伦理的合一。把社会治理放在道德的基础...

  • 《四大名著情商课-告密的小人怎么对付》听后感

    我家门风从小到大就是:不能随便告状。我跟我妹,谁要告状肯定被揍一顿,所以我们没有告状的习惯,以这个行为不耻。 刚上...

  • 2018-09-10

    告状行为不仅在幼儿园中存在,在幼儿园外的日常生活中,幼儿之间也存在着告状行为,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对症下药,给予幼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解决告状行为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jx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