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和用户,不是二选一的情况,即使是程度的比较也需要分阶段来看。
着重于行业的关注主要在选择期,要从行业趋势、行业生产供给、行业角色中去找业务的方向和机会,确认核心关联因素。当做完业务方向和模式的选择后,对行业的关注主要变成了信息基础,便于业务风险、机会的判断,需要持续关注行业动态。
但个人认为在业务推进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目标用户。把业务从0-1,1-10,10-100是个细致打磨优化的过程,随后是借助于某一个势能的规模化的扩张,当指数型增长平缓后又进入到精细化的运营。
初始阶段考验的是选对用户,产品功能很容易被复制,所以业务壁垒往往看你的商品/服务供给上是否有差异化(包括更优、独家等),如果没有非常强的产品力,比拼的是快狠准,最快的速度找到目标用户转化,然后扩展人群。但交易类的产品,如果不是高频或者产品力会是逐渐削弱的过程,除了满足刚需/核心需求外,很重要的是附加价值或者目标人群更多需求的被满足,提高用户的迁移成本。
当业务形态基本成熟与稳定,进入到用户的LTV运营,这个阶段比拼的是谁更懂用户,数据化运营、异业合作都是基础与手段,核心还是对用户的了解和判断。
我们都在说用户为中心,无论是平台还是品牌都注重用户运营,私域流量在近几年也成为了热词,对AARRR模型、RFM模型、用户生命周期运营等词都成了标准语,依赖于方法论、数据,方法论没有错,但如何活用依赖于我们对业务和对用户的理解,除此之外,是否能对用户感同身受是在运营的细节打磨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可被量化,但非常重要,我们的行话叫做「体感」,体感作用于业务的决策与判断,作用于每一个信息化的传递中,一个词、一句话、一段音频都是体感的表现。
运营需要我们理性与感性并存,能共存且能自由切换是我为之努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