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医学生一名,从小对小提琴有深深的向往,奈何家境清寒,且未寻及可靠的老师,遂梦藏心底。大三下学期(2015年3月)偶然认识了一位擅长教小提琴的老师,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无任何音乐基础,无任何人支持,无小提琴,无专门的练习场所),开始了小提琴的学习之路。
先利用奖学金(5800元),买了一把练习琴及教本、谱架,共花费500多元,每节课一小时90元,交给老师4000元,老师算我45节课,后来老师每次给我上课都超过一小时。学校依山而建,宿舍在山中腰,老师家在校外,从宿舍到老师家要花费1小时的时间。刚开始半年每周两节课,周三上午8点,周六上午8点。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在少有人走的小广场(下雨就抢占靠近教学楼的小亭子)练习一小时,8点开始学习专业课,整天满课时,就11点半上完课再练习一小时琴后吃饭睡觉,有时没课时就再练习2小时。到暑假时已能熟练的拉《祝你生日快乐》、《让我们荡起双桨》等1~2级的小曲子。因为没钱,需要奖学金,所以专业课也没落下,期末考每科平均分超过86。
暑假时学费已用完,半个学期攒下来的生活费不多,先交了1000元给老师。暑假留在学校,学校暑假不留人,自己租房子住,爸妈给房费及生活费,为省钱,租的房子没空调。在房子附近的小广场练琴,每周上3~4节课,早上7点起床,每天练习4到5小时。进步很快,暑假结束时已经开始学习三把位。 开学了,大四,专业课很多,大五要去实习,不会有时间学琴,所以每周三节课,周一下午14点,周四早上7点(9点50学校上专业课),周六上午11点。除周四早上5点45起床外,每天六点起床,早上练琴1小时,晚上跑到艺术大楼琴室的走廊尽头练习2小时。冬天有一段时间早上下雪,迎着风雪爬上山顶的艺术大楼,在台阶上等到七点,门卫大叔准时开门。大四上学期结束时,45节课已结束,终于利用攒下来的生活费和奖学金将学费交齐,此时7把位已学完,大部分曲子自己可以勉强拉出,多练一练,就是流畅的音乐。因达到了十级水平,开始学习《梁祝》。
寒假太短,还有除夕,遂回家。家里人虽仍然对我学琴不置可否,但开始每个月都多给500块的生活费。大四下学期要准备考研,所幸不上课的时间多,遂一周两节课,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没课就练琴两小时后再去图书馆学习,有课就练一小时后去上课。直至大四结束时我才将《梁祝》学了一半,此时已有人邀请我去参加商演和个人婚礼的演奏,一首曲子至少300元。与此同时,学习上我也没落下,考研英语近十年的真题的阅读理解我已做完3遍,期末考年级第一。
2015年3月到2016年6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为了自己认定的目标—小提琴而全身心投入,从一个音乐白痴到可以参加商演,同时还兼顾了学业—医学学位课的平均分为全年级第一。
教我小提琴的张老师本身是工程师,会俄语,在铁路文工团教过小提琴,所以一直跟我强调要成为一个多学科的人,也一直以教专业小提琴家的方式来教我。在他的影响下我一直努力学好专业课,学英语,学小提琴。他的教学是系统的教,而且永远都会鼓励我,基本的站姿,怎样运弓,认五线谱,而且教导我多问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我发现了而他没有注意到,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起解决,从刚开始拉出的音像杀鸡到后来流畅的乐音,哪里有问题就纠正哪里,每一步都踏踏实实的走,所以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自从学琴后,早出晚归,作息变得越来越规律,自律性越来越强,也越来越享受一天比别人多几个小时的日子。但也觉每天时间都不够用,所以只能挑最重要的事情做,也发现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逐渐减少,学习效率也更高了。
学琴的过程中也吃了不少苦,早上出门时室友在睡觉,下楼后找宿管阿姨开寝室大门出去,等练完琴回来室友还在睡,每次都小心翼翼,避免弄出大的声响;顶着烈日和狂风暴雨去老师家上课,有时天朦朦亮,独自一人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前往老师家;夏天练琴时温度太高,总是满身的汗,还被蚊子咬一身的包,冬天衣服太厚练不了琴,得把大衣脱掉,琴室走廊尽头是一扇封闭的门,风使劲往里灌,常常冻得全身僵硬,手僵了练不了琴,就用保温杯里的热水往手上淋,等手暖和点了继续练;学琴的学费不够,少吃好吃的,少买衣服,争奖学金;因要练琴,渐渐独来独往,同学们的谈话中除了学习都插不上嘴;每天好几个小时站着练琴,人越来越瘦,逢气温骤变就会感冒……后来的后来,一切都成为了习惯。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小提琴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内心越来越宁静,每天心情都很好,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就像是重生了。
这一年半的时间是我大学生活最充实也最幸福的时光。为了自己想要的目标,不是随大流的目标,不是父母要求的目标,也不是抱着为名和利而去的目标,仅仅是因为我喜欢,所以能全身心的投入,能排除万难,不懈奋斗。
愿你的大学生活中也有一次为了自己想要的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经历,相信我,那不仅会让你精神面貌发生巨大的改变,更会是你一生中的宝贵财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