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想法
谨防自己困住自己

谨防自己困住自己

作者: 冰轻释 | 来源:发表于2024-01-31 10:57 被阅读0次

    人和人为什么会有差距?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我曾经以为这是个哲学问题,也是个无解的困境,但是读了《拆掉思维里的墙》之后,我发现这一切居然是自己的主观选择。

    一、 我选择成为受害者一员?

    你身边是否存在“抱怨小分队”?你们是紧密的小团体,大家是如此的团结一致,对待团体外的人和事保持一致的看法和态度,假如今天圈内的张三被领导批评了,大家在微信群里赶紧帮助张三痛骂领导一顿,仿佛为张三报了仇;明天圈内的李四和圈外的王五闹了矛盾,大家又在背后批斗王五,甚至不自然的在工作中对王五吹胡子瞪眼。

    曾几何时我就是“抱怨小分队”的一员,那时的我感觉身处在一群“朋友”之中,感觉大家是一个真正的团体,无坚不摧。如果谁在某次“抱怨”中“不卖力”,我们就会觉得TA背叛了组织。于是自己即使心里不认同,但是为了合群,也不得不装模作样地跟在后面骂。

    然而身处这样的群体之中,我们除了呈口舌之快,并没有收获到更多。我们会更加激进、暴躁、消极,甚至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带节奏之人”当做对付其他人的利器。

    这样一群人永远有着“受害者”的心态,一切事情都是他人的过错,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迫不得已,然而真的是这样吗?这是大部分未觉醒之人的心智模式。

    《拆掉思维里的墙》告诉我们“受害者心智模式”最大的收获:发泄的快感,被同情,觉得自己其实是正确的,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怎样摆脱这样的心智模式呢? 我们需要从心里认同:不管怎样,在这些事情中,我可以负全责,如果我愿意,我会有更好的选择。我们要作为生命的掌控者,及时反省自己,找到新的可能性,去尝试去努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消极抱怨。

    二、 关于“爱”的三个误会

    “爱”曾被老一辈当做禁忌话题,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然而如今这个时代,“爱”又是一个被时常挂在嘴上的字,到底什么是爱呢?

    我们很多时候错把“依赖”当成了爱。比如妈妈看到儿子离开自己,和儿媳妇恩恩爱爱,觉得儿媳妇“抢”了自己的爱;出差后,发现男(女)朋友没有自己的陪伴,也过得很好,就会莫名其妙地生气,觉得他(她)不爱自己了。其实这种往往不是“爱”,而是“依赖”。真正的爱是自由的,给对方自由,也给自己自由。

    “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却这么没良心!”这是恋人们争吵常说的一句话。仔细想想为什么“我”为“你”付出了,就希望得到同等回报呢,真正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心甘情愿的,既然索要回报,是不是把“爱你”等同于“爱自己”

    孩子考试得了100分,妈妈很开心,说了句:“你真棒,妈妈好爱你。”孩子考试得了60分,妈妈不高兴,来了句:“这次怎么搞的,妈妈一点都不喜欢你。”于是孩子得出个结论:妈妈根本不是爱我,而是爱我的分数。要记住:喜欢是指向行为的,而爱是指向人的本身,不要混淆喜欢和爱。

    三、 拆掉思维里的墙

    人们一旦意识到一件事情是可能的,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只是技术和时间问题了。

    1954年以前,人类一直认为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不可能的,直到班尼斯特在1954年5月以3分59.4秒跑完一英里,接下来又有人频频刷新记录。

    为什么1954年前没人做到,而在那之后不同国家的人们又纷纷做到了呢?因为那是他们的思想先做到了,意识到了“突破”可能性,才能真正做到。

    在这个例子里,“4分钟内跑完一英里是不可能的”就是思维里的那堵墙,而“意识到突破的可能性”就是拆掉了思维里的墙,墙被拆除了,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行为也随之突破了。

    “思维里的墙”既然能“圈住”全人类,更何况是普通的你和我呢?所以试图找到困住我们的“墙”,拆除它,我们将会有无限可能。

    【后记】2024年读的第4本书——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上周读完这本书后,迟迟没法下决心写读书心得,因为要写的内容实在太多了,比如是做事情是选择有意思还是有意义?人为什么会无聊?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幸福、成功等等话题。

    于是选择了几个比较触动自己的观点,希望对看到此文的人有所启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谨防自己困住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noo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