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引用的一位影评人罗杰·埃伯特的话:“孩子们并不笨。他们是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上最具锋芒、最聪明、目光最敏锐的生物之一,很少有东西能逃过他们的注意。”
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往往超出我们的想象。可是这却导致学前教育出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人们越多发现孩子们身上天生的智慧,就越担心孩子们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留这种看起来可以无限挖掘的潜力,人们采取各种方法利用它,包括新课程、新教育理念、结果评估等,导致四五岁儿童的游戏时间减少,结果人们反而破坏了自己所关心的东西。
不可否认,家长们的焦虑正在慢慢摧残孩子们的天性。鱼龙混杂的早教和学前教育机构正在逐渐用功利性的语言引导家长们进入教育培养孩子的深渊。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已经将利益的魔爪伸向学龄前儿童甚至襁褓中的婴儿,并且组织一套天花乱坠的说辞将初为人父人母的家长们说得晕头转向怦然心动。一个城市里往往有无数个打着蒙特梭利旗号的早教机构和幼儿园,号称可以早早发现并发展孩子身上形形色色的潜能。
《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给我的最大启发是:家长们应该把自己的焦虑和竞争冲动关在教室门外,专注于让孩子成为孩子,让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长。
正如教育家吉姆·崔利斯提出的:“一个4岁儿童的首要目标是享受做一个4岁儿童的过程,其次才是为5岁做准备。”
虽然幼儿大脑发育能带来很多奇迹,但是孩子却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因此,家长们任重而道远。这是个飞速发展人人自危的时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功利性强的家长层出不穷。他们叫嚣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渴望孩子出类拔萃成为凤毛麟角,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帜拖着孩子奔波于五花八门的培训班、教育机构,孩子的生活由千奇百怪林林总总的课程堆砌而成。这样环境下的孩子很难只做个孩子。
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或许,身为父母,我们可以尝试做些改变?
※让孩子参与游戏。
游戏的方式是多样的:大人扮演游戏辅导者的角色,组织并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给予孩子没有催促、限制以及监督的游戏时间(大人事先做好安全保障),家庭可以每周设定一天为游戏日,给孩子更多时间去户外自由玩耍,让孩子充分与大自然接触。
※直面孩子的情绪。
孩子们会有强烈的情感需求,他们的内心深处也有强烈的冲动,但是他们缺乏表达情绪的基础,很多时候,孩子的情绪还会遭受大人武断的压制甚至打击。因此,我们需要调动甚至鼓励孩子表达出自己强烈的情绪,循序渐进引导孩子提高自己的情绪处理能力。
※体会阅读的快乐。
阅读的魅力,毋庸置疑亦无需赘述。阅读的乐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阅读兴趣培养初期,家长可以选择给孩子阅读精彩的绘本故事,读后还可以就故事内容和孩子进行简单交流。当孩子逐渐生发出阅读兴趣的时候,引导孩子参与到选择书籍过程中来,赋予孩子选择心仪书的权利。
此外,还要重视孩子自己的故事,我3岁半的女儿会时常自己编故事说给我听。虽然她编的故事非常简单,通常是稀奇古怪的,有时候甚至是逻辑混乱的,作为听众,我时常不知所云。但是偶尔她的故事也会给我带来十分新鲜的感觉,我会惊异于故事的离奇经过和奇妙结局。
身为家长,不能忽视孩子自己编故事的行为,应当予以及时的评价,给予必要的肯定和鼓励,或者可以和孩子交流她编的故事中的人物。
稍微大点的孩子,我们甚至可以带着他们动手制作自己的图画书,其实过程很简单:帮助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再画图,然后装订,一本简易的独一无二的孩子专属图画书就出来了。
※必不可少的对话。
首先,家长和孩子老师得进行必要而充分的交流沟通,家校联合,促进孩子更好成长。其次,家长和孩子之间需要足够的对话。很多证据表明,家长对学龄前儿童的影响力其实比老师大。当孩子在家时,家长应该尽量多分一点时间给孩子,跟孩子一起玩耍、阅读、唱歌、讲故事,聊聊孩子在学校的所见所闻和感受。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不是每一个人长大后都能进行人类基因组测序或发明iphone。虽然大多数人都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但是我们都可以过一种充满感情联系和善行的有意义的生活。而美好的童年几乎可以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成长力》,我们还是努力将美好童年还给孩子,让孩子按自己的步伐成长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友评论